王成國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對中小學生漢字學習的影響
王成國
2013、2014年暑假,隨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一陣“漢字熱”席卷而來。作為一場文化盛宴,它促進了中小學生的漢字學習,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學習;學生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進入了手機、電腦的時代。觸摸屏幕,敲打鍵盤逐漸取代了過去的書寫,毛筆、鋼筆幾乎退出歷史舞臺。人們也越來越不重視漢字學習,很多漢字似乎記得,但真正動手書寫,又寫不出來;即使寫出來了,還有可能是錯字或別字。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實質(zhì)上是因為人們不關注漢字書寫而造成的一種文化缺失。
2013、2014年暑假,為了喚醒更多的人對文字基本功和對漢字文化的重視,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lián)合主辦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以下簡稱《大會》),“自第四期起收視率已突破2%,第五期更攀升至2.16%——收視觀眾達到了1.2億?!保?]數(shù)據(jù)表明,《大會》已成為一年一度規(guī)模最大、水準最高、影響最廣的文化娛樂賽事之一,這充分說明了教育行政部門和新聞媒體對傳承中國漢字文化的高度重視。本文將淺談《大會》可能對中小學生漢字學習產(chǎn)生的影響。
首先,《大會》促進了漢字讀音的規(guī)范。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語言。雖然我們一直在推廣普通話,但仍然存在一些無法辨別普通話與方言的區(qū)別或讀錯字音的現(xiàn)象。如,“骰子”正確的讀音是“tóu zi”,但很多的地方讀作“sé zi”或是“sái zi”?!百Y源”與“支援”,“資”正確讀音是“zī”;“支”正確讀音是“zhī”,但在重慶地區(qū)不分平翹舌,都讀平舌音?!胺脚d未艾”中的“艾”正確讀音是“yì”,但社會上一直存在誤讀現(xiàn)象,將“艾”讀作“aì”。當主考官念出我們經(jīng)常讀錯的詞語時,要么理解成另一個詞語,要么不知道這個詞語,無從下筆。所以有一個參賽選手把這個詞語寫成了“方興未礙”?!洞髸返闹骺脊賯兌际侵牟ヒ魡T,有《新聞聯(lián)播》的郭志堅、郎永淳、李梓萌等。他們字正腔圓的讀音,不僅能為漢字詞匯的標準讀音做出示范,還能讓參賽選手和中小學生觀眾們正確辨別普通話與方言的區(qū)別.《大會》通過這樣的形式,讓人們認識到讀錯字音的嚴重性,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醒收看節(jié)目的中小學生關注漢字的正確讀音,糾正自己讀錯的字音,以達到規(guī)范的作用。
其次,《大會》促進了字形的規(guī)范。作為中國人,能正確、熟練、規(guī)范的書寫漢字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漢字不僅僅是傳承文化的工具,也是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運用最為頻繁的工具之一。在比賽中,“癩蛤蟆”“躥紅”等詞語成人書寫正確率僅為30%,“熨帖”、“戳脊梁骨”等詞語僅有10%的正確率,而“考妣”“岳麓書院”難倒所有成年人,正確率為0。“2013年零點指標數(shù)據(jù)針對北京、上海等12城市進行的‘中國人書法'系列最新調(diào)查顯示:94.1%的受訪者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形,其中26.8%的受訪者經(jīng)常出現(xiàn)提筆忘字的情況?!保?]《大會》不僅給那些提筆忘字的中小學生和成年人敲響了警鐘,還讓我們重溫了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漢字,糾正了自己常寫錯的漢字,達到了一種規(guī)范化的作用。
最后,《大會》豐富了中小學生的課外語文知識,擴充了詞匯量?!洞髸返目碱}不僅來源于語文教科書上的生詞,在考詞釋義、例句展示、專家解說的過程中,還涉及化學、生物等方面的知識。如荷爾蒙、三聚氰胺等。居住在北方的人如果不了解南方的地理和歷史,就不容易寫出“束河”這個詞語。同樣的道理,不了解北方的南方人也不容易寫出“淶源”這個詞。參賽的選手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這些詞語。對于中小學生觀眾來說,一方面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擴充詞匯量;另一方面,根據(jù)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個體不僅通過觀察模仿從榜樣身上學習到一定的行為,而且愿意在適當?shù)臅r機將習得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保?]學生們看見自己的同齡人知道如此多的文化知識,會重新審視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和質(zhì)量,進而轉(zhuǎn)化為一種內(nèi)部動力,對豐富詞匯量、提高閱讀水平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首先,《大會》不重視漢字書寫的筆順?!洞髸芬筮x手較為流利地書寫楷書。“楷書的書寫是有嚴格要求的,只要是楷書,就必須講究嚴格的筆畫和筆順,而楷書的筆順是固定的,是不可以任意改變的?!保?]在比賽中,有不少選手在筆順問題上或多或少出了問題。如,有個選手書寫“光”字,第一筆寫的“丶”,“光”的第一筆的正確筆順是“丨”。評委們完全可以指出問題,但他們選擇了“沉默”,因為他們只關注選手寫出的字形是否正確,不關注書寫過程,即使筆順出錯了,也能通關。這樣的評判方式對中小學生正確書寫漢字,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誤導性。而河南衛(wèi)視主辦的《漢字英雄》節(jié)目,如果選手筆順錯誤,評委們會立即指出,并向選手和觀眾們展示正確的筆順。筆者認為,《大會》應積極地吸收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進而更好地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其次,《大會》不重視漢字字形的端正、整齊、美觀。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總監(jiān)金越十分強調(diào)“領略漢字之美”,但我們在電視機前不能從選手書寫的漢字中感受到美。能較為端正、整齊、美觀地書寫漢字的選手微乎其微,大多數(shù)選手都沒有達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寫字方面的要求:“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5](P12)“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保?](p10)而《大會》的評委們卻不顧選手書寫的漢字是否美觀,不顧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只要字形正確,就能通關。收看節(jié)目的中小學生,他們雖然不能用已有的知識去判斷選手書寫的漢字是否正確,但能一眼看出選手書寫的漢字是否端正、整齊、美觀。這樣做向?qū)W生傳達的信息是:只需書寫正確,不需寫出整齊、端正、美觀的錯誤信息。
最后,《大會》選擇的生僻詞語太多,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至四學段要“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保?](P14)顯然,3500個漢字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大會》出現(xiàn)了許多生僻字,如,氤氳(yīn yūn),腌臜(ā z?。?,甚至還有許多連電腦都無法打出來的詞語。2013年11月12日《長江日報》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漢字聽寫大會'口水戰(zhàn)再度開打,我們該認識多少字”的文章。文章指出:“有些冷僻字,專家們自己也未必都會寫,卻正襟危坐在那兒考孩子,多少有點不厚道?!保?]108歲高齡的“拼音之父”周有光說:“假如我去考,一定考零分……很多考題在6000個通用漢字范圍之外。”[6]詩人楊黎評價《大會》是“一場幽怨的復辟”,“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把青春用于死記硬背那些僵尸的文字,真是對生命的糟蹋?!保?]因此,筆者認為,作為一檔收視率極高的電視節(jié)目,應承擔起普及漢字書寫的重任。如果走上了一條為難選手的道路,最后也肯定會為難專家自己,更會讓中小學生,甚至成年人在內(nèi)認為“漢字很難學”,造成一種對漢字望而生畏的不良導向。
《大會》作為一檔文化教育類電視節(jié)目,它對中小學生的漢字學習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它能促進漢字的讀音規(guī)范、字形規(guī)范、書寫規(guī)范,引起中小學生對漢字的重視,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善于從《大會》中汲取成功經(jīng)驗,采用多種有趣、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們從小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知識,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中小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明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家長們看了節(jié)目后,切不可盲目跟風地要求孩子背《辭典》,而應從實際出發(fā),與孩子共同學習,幫助孩子們?nèi)姘l(fā)展。
[1]滕慧群.文化教育與娛樂競賽共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印象[J].聲屏世界,2013(11).
[2]師文靜.94.1%的人曾提筆忘字,代表提議設漢字書寫等級[N].齊魯晚報,2013.
[3]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48.
[4]崔益林.會聽,也會寫?——寫在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播出之際[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歐陽春艷.“漢字聽寫大會”口水戰(zhàn)再度開打,我們該認識多少字[N].長江日報,2013.
責任編輯:蘇航
G623.22
A
1671-6531(2015)15-0071-02
王成國/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重慶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