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王洪濤
特稿作為一種新興的新聞文體,究竟靠什么贏得受眾的青睞?除了故事化的形式和受眾的審美、閱讀的期待心理等外在因素,把握好特稿的寫作特點與技巧亦十分必要。
特稿是一種有深度的新聞報道,可分為解釋性報道、調(diào)查性報道、預測性報道、服務性報道、人物特寫等。在判斷一篇報道是否為優(yōu)秀特稿的時候,普利策評獎的條件是:“除了具有獨家新聞、調(diào)查性報道和現(xiàn)場報道的共有的獲獎特質(zhì)外,特稿主要是考慮高度的文學品質(zhì)和原創(chuàng)性。”其實,特稿就是把身邊闖進了你的生活的百姓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發(fā)生的離奇古怪、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看似平常經(jīng)過提煉又不平常的人和事,用特別的筆法、生動的語言,寫出別具特色情節(jié)的、讓人記憶深刻的真實故事的稿件。
第一,需要真實。首先,從真善美的美學意義上講,一切精神產(chǎn)品,包括新聞紀實作品,最高境界都是追求真善美。其次,新聞紀實作品只有真實,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再次,不論是從追求真善美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也是精神文化產(chǎn)品的最高境界出發(fā),還是要使你的作品有震撼力,令人信服,都必須強調(diào)生活的原生態(tài),必須寫出人性的共性與復雜性。只有這樣,作品才有震撼力,才有沖擊力,而要達到這個效果,必須始終要把真實性放在第一位。
第二,需要深入采訪。要保證新聞紀實作品的真實性,唯有深入采訪,沒有其他捷徑可走。首先,采訪以前一定要準備充分。在確定一個采訪對象后,要廣泛搜集與之相關的背景和外圍材料,然后擬定采訪提綱。其次,要多方采訪,多側面的采訪?!度嗣袢請蟆酚浾咴谔m考實地采訪了兩三個月,寫出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因此,大凡經(jīng)典的特稿都是花了大力氣去采訪了的。
第三,需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提煉文章的立意與意境。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提煉文章的立意與意境,才可以保證文章的新銳和視覺沖擊力。所謂“新銳”,“新”就是新鮮、生動,“銳”就是小而尖,像刀子那樣很尖,很尖才有殺傷力。“視覺沖擊力”這個詞是一個文藝評論家針對《知音》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第四,要能以小見大 。特稿打動人心的地方首先表現(xiàn)在題材選擇方面:從小處著手,將時代背景下的大問題以微觀角度來剖析,縱深來看,注重新聞的題材與時代背景的結合,避免空泛的說教。如《中國青年報》《冰點》專欄的創(chuàng)刊號文章《最后的糞桶》是在了解返城知青生活狀態(tài)如何的大背景下講述北京返城知青掏糞工人的生存狀態(tài),報道真切地表現(xiàn)了為都市喧囂與冷漠所遮蔽的善良情懷,以及他們的自尊與敬業(yè)精神,引起很大的反響。選擇讀者真正關注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發(fā)掘報道題材,表現(xiàn) “小人物,大問題”,在題材選擇上著重具有普遍關注、具有普遍閱讀興趣的題材,人物很小,但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很大,社會輻射力很強。
第五,要能講好故事。特稿寫作與其他文體寫作非常重要的一個不同是:重視細節(jié)寫作,精彩傳達事實。細節(jié)是特稿的主要事實,逼真描寫細節(jié),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通過細致入微的細節(jié)白描,生動、傳神地傳達事實的真相,給受眾營造想象的空間,深深地打動人心,這正是文字的魅力,純粹圖片的報道絕不可能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
關注熱點。特稿須追逐熱點,還原熱點,透視熱點,解讀熱點,只有在熱點事件中露個小臉,整點動靜,才能讓特稿真正“特”起來,熱起來,特稿也才有影響力。僅僅是陳年舊事,碎片化的故事,小女人的情懷,它不是新聞特稿,是故事會,自然會游離于主流人群、主流讀者之外。
傳達及時。特稿也是新聞,及時傳達,滿足讀者的求知欲、好奇心,特稿責無旁貸。節(jié)奏慢了,等稿子出來后,茶都涼了,效果大打折扣。特稿的“新聞眼”應該是:力爭第一落點,實在不行就絕不放過第二落點,若再晚一點就只能另辟路徑,一定要反復推敲角度與素材的獨家性。特稿之特,要有一定的文化含量,不然很難讓人讀完那洋洋四五千言。
抓住“爭議”。越有爭議的事件越是好新聞,越能引發(fā)討論的話題越是好話題,越有矛盾、越有沖突的事件越能吸引眼球,越能變成人們在茶余飯后的談資。有爭議有議論才會有人氣,有人氣才會有熱度,否則,每天整一大版,結果毫無影響,引不起關注,鬧得個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最終變成無病呻吟。
學會關切。這是關乎讀者的心理接近性。選題能提供服務嗎?能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嗎?讀者關注這些嗎?甚至能提供方法論嗎?與讀者有互動,特稿才不是自娛自樂。比如財富故事、創(chuàng)業(yè)故事可以給讀者啟發(fā)。而一些特稿還可以為讀者提供幫助,對他們有用。如《自學中醫(yī),創(chuàng)造不可能的奇跡》《槍下留人,白發(fā)律師直闖最高法》《QQ奶奶網(wǎng)聊拯救30少年》,一經(jīng)發(fā)表,電話如潮,均是索要當事人電話進行求助的。讀者的反饋是一篇稿子成敗的重要依據(jù),畢竟,文章是給讀者看的,叫好不叫座,只能說明我們脫離了讀者。
注重深度。比較高的要求,采寫難度較大,需要沉淀思考,需要一針見血,視野獨特。讀者是饕餮的,尤其是我們的主流讀者,他們需要的不只是表象,是整個事件的全部,它所蘊含的意義,對現(xiàn)在和未來的影響……這里特別強調(diào)文章的戰(zhàn)斗力。一篇四五千字的特稿,沒有戰(zhàn)斗力,價值也許還不如四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