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立(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河南商丘476000)
?
論賢相伊尹的個人素質及其形成
何婷立
(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伊尹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賢相,其突出的個人素質表現(xiàn)在精于至味之理、精通耕作之道、創(chuàng)制治病湯液幾方面,即懂得如何吃飯、種地和治病。這正是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事情,也是治理內政極其關鍵的因素,只有這三件事做得好,才可能完成“祀與戎”等國家大事。如此全面素質的形成,與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勤于思索有關。
關鍵詞:伊尹;賢相;個人素質
伊尹是商代的賢相,先后輔佐過商湯到太甲五位帝王,為商代早期的政治穩(wěn)定和國力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厥功甚偉。伊尹名摯,乃伊姓始祖,《呂氏春秋》和《水經注》等史籍皆認為他因伊水而得姓。其出身,或以為長于卑微的庖廚之家,為官家之奴;或以為出身于巫史,乃商王朝的宗教領袖。無論出身尊卑,他在國家治理方面的功績是不容置疑的。本文擬對伊尹作為一位賢相所具有的個人素質作一探討。
伊尹被后世之人尊為廚神,與其出身和生活經歷有關?!秴问洗呵铩け疚丁份d:“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yǎng)之。”《列子·天瑞》注曰:“令庖人養(yǎng)之。長而賢,為殷湯相?!睙J人即庖廚,可能是專為有侁國國君做飯者。從小生活在御廚之家,自然會比常人接觸到更多的廚藝。
伊尹為相前曾從事廚師工作?!赌印ど匈t》載:“伊摯,有莘氏女之私臣,親為庖人。”伊尹由庖人所養(yǎng)大,且親身體驗庖廚生活,也成了一位廚師。從伊尹游說商湯時的精妙論述來看,沒有長時間在廚房的親歷親為,是難以有如此體驗的。金景芳先生認同伊尹曾親為庖廚:“由于他(伊尹)的職務是庖人(廚師),他乘機用‘割烹’作比喻,向湯游說,受到湯的賞識,舉以為相?!保?]
他精于至味之理?!秴问洗呵铩け疚丁吩?“湯得伊尹,祓之于廟,爝以爟,釁以犧猳。明日設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則至味具。”這是伊尹被尊為廚神最有力的證據。首先,他了解食材:“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惡自猶美,皆有所以?!奔匆磺惺澄?,無論惡臭還是美味,都有其來由。他還列舉了最美味的肉類、魚類、菜類、調料、糧食、水和水果的產地。其次,他指出味之根本在于水:“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一切美味開始都源于水,水若不好味道將無從談起。第三,他認為味道的變化取決于水、木與火的搭配:“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被鸷蚩刂剖俏兜篮脡牡年P鍵因素之一,不同的火勢決定不同的味道,動物腥、臊與膻味都可以用火勢的疾徐去除。第四,他提出味道的最高境界在于適中:“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才是人間最美的味道。最后,他將烹調與王道相結合。伊尹若是只懂得食材、水、火候與味道的關系,充其量是位頂級廚師。他成為廚神最關鍵的因素是總結出了烹調美味與王道之間的關系,并得到商王湯認可:天子不可強為,必須要先行道義;道者,不在他人而在自己,自己成就了道義也就做成了天子,成了天子,世間的美味也就都具備了。
伊尹作為農耕時代一國宰輔,除懂烹調之理外還通曉耕作之道?!妒辣尽ぷ鳌份d:“湯旱,伊尹教民田頭鑿井以溉田?!薄洱R民要術·種谷》引《汜勝之書·區(qū)田》:“湯有旱災,伊尹作區(qū)田,教民糞種,負水澆稼?!泵献诱f“伊尹耕于有莘之野”[2],商湯三請方才出來輔佐。伊尹決非只會簡單地耕田種地,他不但精通耕作之道,還可能嘗試過耕作方法革新。區(qū)田指按一定距離開溝和挖穴將種子播入的農作方法,便于小范圍深耕細作和集中施肥灌水。漢代對區(qū)田已有明確標準?!躲釀僦畷^(qū)田》載:“以畝為率,令一畝之地,長十八丈,廣四丈八尺;當橫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間分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廣一尺五寸;町皆廣一丈五寸,長四丈八尺。尺直橫鑿町作溝,溝一尺,深亦一尺。積壤于溝間,相去亦一尺。嘗悉以一尺地各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積壤。”區(qū)田的耕作需要三個步驟:首先是深挖溝或坑,有利于防風防旱,保墑保肥和作物根系的發(fā)育;其次必須點播密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再次必須提前溲種和在區(qū)內施較多肥料;最后必須及時中耕鋤草、保墑和灌溉。
商代前期,開溝、挖坑以及施肥、灌溉的工具和技術都已具備,為伊尹革新耕作方法提供了條件。商代農業(yè)生產工具的主要材質是青銅、石、骨蚌和木。青銅農具的種類有鏟、臿、镢、斤、錛、斧等。1953年在安陽大司空村發(fā)現(xiàn)一件青銅鏟,鏟身呈扁平長方形,圓肩,刃部有使用過的痕跡; 1960年和1964年在苗圃北地鑄銅遺址中出土青銅鏟兩件,后來在西北岡、孝民屯和白家墳等地也有所發(fā)現(xiàn),總共20余件。除婦好墓中的7件可能是象征工具以外,其他均有使用的跡象。鏟的主要用途是挖土。李民先生說:“在殷墟西區(qū)和苗圃北地的墓壁上,有一種工具痕跡尚留,發(fā)掘者測量,其寬度和鏟的寬度相近,可知墓是用鏟挖的。”[3]青銅臿,《釋名》云:“臿,插也,插地起土也?!痹诤秉S陂盤龍城商代遺址中出土的兩件比較典型,其銎扁圓,口沿有略凸的邊,木柄裝在銎內,器身上有小孔,釘可穿入以釘牢木柄。起土時,用腳踩其肩使其入土然后雙手按柄后端向后用力,可使土塊起動。在商代,臿是一種經常使用的農具,此外還有青銅镢、錛、斧等工具。雖然青銅工具在商代生產工具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其他材質的同類工具大量存在,完成耕種時溝和坑的挖掘是毋庸置疑的。
商代人已掌握農田施肥技術。胡厚宣先生對此進行過詳細考證[4]。其中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對卜辭中“”字的識讀。胡先生將其隸定為“屎”字,“屎田”即是糞田。辭例如下。
庚辰卜,貞:翌癸未屎西單田,受有年?十三月。(《存》下166)
甲申卜,爭貞:令逆屎有田,受年?(《合》9575)
屎有足,乃墾田? (《前5·27·6》)
西單即西郊的農田。屎田與受年及墾田相連,顯然表明殷人已經知道施肥與農業(yè)豐收之間的關系。此外,殷人已經會對牛、羊、豬等家畜進行圈養(yǎng),大量糞肥可滿足糞肥和溲種的條件。
中國古代很早就會打井,文獻中有“黃帝穿井”、“伯益作井”之說。就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看,距今6 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遺址的水井時間最早[5]。到龍山時代,中原地區(qū)的人們也開始鑿井取水。邯鄲澗溝[6]、洛陽矬李[7]、湯陰白營[8]和襄汾陶寺[9]等遺址都發(fā)現(xiàn)了水井。有了井,井灌成為可能。中原早期的井灌方式是“負水澆稼”以灌溉個體植株[10]。從水井出現(xiàn)到伊尹生活的時代有幾千年,商初掌握灌溉技術應毫無疑問。
綜上,伊尹的時代創(chuàng)制后世所謂精耕細作的區(qū)田之法是完全有可能的。聯(lián)系孟子等人的話語和有關古籍記載,伊尹精通于耕作之道不足為怪。
關于伊尹創(chuàng)制治病湯液的記載,主要在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和司馬光《資治通鑒》中?!夺樉募滓医洝沸蛏显?“伊尹亞圣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
《素問·湯液醪醴論》載:“上古圣人,作湯液醪醴。”究竟何時何人發(fā)明湯液不得而知?!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記中庶子之言:“臣聞上古之時醫(y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酒,镵石撟引,案杭毒熨?!薄墩x》引應劭云:俞跗,“黃帝時將也”。這說明黃帝之時的良醫(yī)尚沒使用湯液治療疾病?!妒辣尽ぷ鳌菲谐⒁恍┡c人們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物品的發(fā)明歸功于圣人,如黃帝、神農、伏羲等,但沒有將湯液的發(fā)明和某具體人物聯(lián)系起來。這極有可能說明在黃帝、神農、伏羲氏生活的時代里還沒有出現(xiàn)湯液。“(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11]。顯然此時的中藥還是生藥。湯藥是中藥的主要劑型之一,它是將多種生藥放入罐內加水經火煎煮而成,又稱湯液。湯藥在我國藥物史上是一項重大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它不僅可降低藥物毒性、提高藥物功效,而且服用方便,也為生藥轉向熟藥、單味藥轉向復味藥提供了條件,拓展了藥物研究和發(fā)展的空間,加速了醫(yī)學的發(fā)展。
湯藥是由多種生藥和水一起熬制而成,經常用火、木與水烹調食物之人,發(fā)明湯液的可能性最大。伊尹長于庖廚之家,且從事過廚子的工作。中醫(yī)治病有食療之說,食物是重要的治療元素。他精于至味之理,對食材特性應非常了解,自然會注重在飲食中進行健康的搭配。有許多史家都認為伊尹是商湯時從政的大巫。從當時巫醫(yī)合一、巫醫(yī)不分的情況來看,伊尹制造湯液理所使然。
綜上所述,伊尹精于至味之理、精通耕作之道,還創(chuàng)制了治病湯液。在農耕社會中,吃飯、耕種和治病正是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事情,也是治理內政極其關鍵的因素,只有這三件事做得好,才可能完成“祀與戎”的國家大事。伊尹具有這三個方面的綜合素質,故其能成為一代賢相。
伊尹的身份之所以有諸多爭議,是因為其才能過于全面,看起來不是某個單一階層的人能夠完成的。如果只是個地位卑賤的廚子,他怎么可能成為湯王的輔臣擁有卓越的治國才能呢?如果只是巫史,他又怎么能對烹調之理和農耕之事如此精通呢?其實這是誤解。伊尹所生活的時代,文字尚不成熟,知識和文化的傳承更多地來自生活經驗的積累。伊尹從小生活在國君旁側,有機會觀察國君的為政之道;當他成為廚師,要關注食材的來源,必然要走進生活、走入田野,也就積累了關于飲食和農耕的豐富知識;長時間的廚師經歷以及對田野耕作的深入,他有機會將食療與醫(yī)藥治療相融合而創(chuàng)制湯液。生活中細致地觀察和思索讓他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也鑄就了他卓越的治國才能。
伊尹之后不乏素質全面的宰相。如春秋時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的管仲,出身于市井,貧窮無賴、貪生怕死,然而竟能通天文、知地理?!豆茏印芬粫m有后人托名偽作之嫌,但書中大部分篇章仍是管仲本人思想的匯集,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治國的方方面面。管仲的教育背景我們無從考證,但他卓越的治國能力無可爭辯,豈能因其沒有出身于高門望族、書香門第而斷定其不能成為賢相?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豐富的人生經歷是古代賢士獲得全面素質的重要途徑,坎坷與磨難帶給賢士的是堅強的意志和無窮的智慧。
參考文獻:
[1]金景芳.中國奴隸社會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65.
[2][清]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653.
[3]李民.殷商社會生活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1.
[4]胡厚宣.再論殷代農作施肥問題[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1,(1):102-108.
[5]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78,(1):50-51.
[6]北京大學,河北省文化局邯鄲考古隊.1957年邯鄲澗溝發(fā)掘簡報[J].考古,1959,(10):531-536,588.
[7]洛陽博物館.洛陽矬李遺址試掘簡報[J].考古,1978,(1):5-17,78-79.
[8]方西生,孫德萱,趙連生.河南湯陰白營龍山文化遺址[J].考古,1980,(3):193-202,289.
[9]高天麟,張岱海,高煒.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的年代與分期[J].史前研究,1984,(3):22-40.
[10]劉繼剛,何婷立.關于中國古代早期井灌問題的幾點思考[J].農業(yè)考古,2007,(1):148-151.
[11]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1312.
【史海鉤沉】
Yi Yin’s Personal Qualities and Their Formation
HE Ting-li
(Ideological Departmant,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ngqiu 476000,China)
Abstract:Yi Yin was the first virtuous and talented prime minister in history of China,whose outstanding personal qualities turned out to be proficiency in diet,farming and medical care.These involve concerns of common people and the key to administer state affairs.Form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his rich life experiences and diligent thinking.
Key words:Yi Yin; virtuous and talented prime minister; personal quality
作者簡介:何婷立(1971—),女,河南夏邑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4-09-04
中圖分類號:K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910(2015)02-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