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慧
付家慧/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碩士(江蘇南京210093)。
“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發(fā)?!边@是美國同性戀者在二戰(zhàn)后處境的恰如其分的寫照。他們對不公平待遇的默默忍受似乎只是導致了變本加厲的殘酷對待,而奮起反抗、積極行動則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局面。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一個風起云涌的時期。包括黑人民權運動、婦女解放運動、新左派運動、反戰(zhàn)運動等等各種群眾運動此起彼伏,給整個社會帶來動蕩的同時,也使人們觀念發(fā)生很大變化,給了人們重新思考社會及個人價值觀問題的機會。緊隨著這些群眾運動,同性戀解放運動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風潮。①1969年,卡爾·魏特曼(Carl Wittman)發(fā)表“同性戀者宣言 (A Gay Manifesto)”,②標志著一個新的運動,即同性戀解放運動的開始。在文章中列舉了運動目標:解放自己、互相寬容,行動起來。這一宣言后來為同性戀組織所利用,以宣傳自己的主張。
在這種背景下發(fā)生的同性戀解放運動“石墻騷亂”(stonewall riots)持續(xù)一定時間且有明顯反抗性。1969年6月27日,美國警察在紐約的格林尼治村的石墻酒吧進行臨檢(這種監(jiān)督和騷擾是經(jīng)常性的),他們逮捕酒吧的13名同性戀者,卻遭到意料之外的反抗——很多同性戀者不愿離開,與警察發(fā)生激烈沖突。這是同性戀者第一次公然反抗與第一次拒絕警察逮捕。警察和同性戀者的沖突一直持續(xù)幾天,被認為是同性戀解放運動的里程碑事件,同時也被作為同性戀維權運動的轉折點。這次事件使同性戀者意識到唯有爭取才會被尊重,因此,同性戀者開始大規(guī)模組織起來要求合法地位、社會認可和平等權益。美國作家兼設計師在《制造伍德斯托克》一書中回憶這一事件時寫道:“突然之間,我的所有針對自己的憤怒都集中向外了,為了一個正義的事業(yè)?!雹?/p>
同性戀解放運動在石墻運動后涌現(xiàn)出更多同性戀組織,并且更具組織性和規(guī)模性。1969年底,美國已成立了50個同性戀組織,這一數(shù)字在四年后增至800個。其中同性戀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和同性戀激進主義者聯(lián)盟(GAY ACTIVISTS ALIANCE)是石墻事件后建立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同性戀組織。
同性戀解放陣線是1969年成立于紐約的組織,分支遍布各地。在隨后的一年時間內(nèi)組織過很多的同性戀者聚會,成立一些學習宣傳團體,還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COME OUT雜志。鼓勵同性戀者向家庭、社會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認為這既可以創(chuàng)造和構建同性戀的積極形象,又可促使同性戀者團結在一起,營造充滿生機的同性戀文化。④
同性戀者聯(lián)盟是由同性戀解放陣線所成立的組織,這一組織主要致力于為男同性戀者爭取公民權利,到20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它的影響力已經(jīng)取代前者,直到在1974年開始趨于瓦解,并于1980年結束。其影響力推動全國許多同性戀青年組織的建立,使1969至1980年近50個以青少年同性戀者為對象的團體成立。
美國同性戀者還成立自己的政治組織,這類組織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為“全國哥與萊斯賓特工隊”和“人權運動基金會”。其中前者在1973年成立,盡管人員不多,卻通過拉攏游說國會議員發(fā)揮很大能量。后者直接參與政治活動,通過募捐資金支持政治選舉來擴大影響,對支持同性戀解放運動的政治人物積極提供援助,在長期的斗爭中汲取更多的能量。早期同性戀團體希望在社會上構建同性戀者的形象是有尊嚴的、無威脅的和被主流社會同化,而不謀求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同性戀者采取保持沉默,通過和平方式來爭取權益。⑤而石墻運動后建立的同性戀團體致力于公開自己的身份,贏得社會的認可和性解放。這些組織一方面將同性戀者團結起來,讓他們承認自己的身份并認可自己;另一方通過大眾傳媒方式傳播主張,改變?nèi)藗儗ν詰俚钠缫暸c恐懼態(tài)度。美國時代雜志就刊登故事“美國的同性戀”,并寫道:“以前不敢說出的名字現(xiàn)在再也無法保持沉默了?!碑敃r受到同性戀解放運動影響,《海斯法典》⑥有所放松,對出版物中同性戀內(nèi)容的審查變少,使得美國的小說、電影等媒體中同性戀者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
1970年高登·梅里克(Gordon Merrick)的小說《上帝不會介意的》(Lord Won’t Mind)是第一本完全直白地描寫同性戀的小說;1974年沃倫的小說《跑》(The Front Runner)被認為是描寫同性愛的第一本暢銷小說。同性戀解放運動前同志電影屬于“地下影片”,大多都是不上院線的小成本制作,隨著同志運動興起、社會輿論的寬容,同性戀電影的數(shù)量和關注度不斷提高。其中1969年上映的《午夜牛郎》描寫紐約42街的男妓生活,試圖表達同性之間也有真正愛情而非完全是肉體欲望,這部影片成為迄今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X級電影。1977年第一屆舊金山國際同性戀電影節(jié)舉行,是同性戀題材電影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的最大成功。很多主流媒體意識到同性戀主題作品既吸引同性戀者,也吸引非同性戀的讀者,小說中多樣化、新穎的同性戀題材更容易激發(fā)閱讀興趣,拓展了銷售市場,媒體對同性戀問題出版報道增多,給人們獨立認知的空間擴大,這都對更好解決同性戀問題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同性戀組織所取得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其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第一,這些同性戀組織并沒有取得同時期其他群眾組織的認可。婦女、工人、黑人民權組織大多都不愿與其合作,而這完全是由于其自身不喜同性戀。他們認為,同性戀者的處境并不是由于政府的政策造成的,而是同性戀者自身的“反?!?,這正反映了當時同性戀者不受社會寬容的伶仃境地?!皩λ麄儊碚f,同性戀解放運動只不過是新左派、反文化、黑人權利和女權運動的簡單的合乎邏輯的延伸?!雹叨⒉皇呛侠淼摹!罢任覀兊暮⒆樱⊿ave Our Children)”組織的建立者黑人婦女布賴恩特(Bryant)對同性戀解放運動的反對是最為典型的。她指出:“作為一個母親,我知道同性戀者不能繁衍后代,因此要把我們的孩子變?yōu)橥詰賮韷汛笏麄儭!雹嘧鳛榕畽噙\動者和成功的活動家,她對同性戀的觀點更易引起社會對同性戀者的恐懼。青少年同性戀者數(shù)量眾多,這些年輕的同性戀者并不接受這種“拯救”,在當時嚴峻形勢下,很多同性戀團體的年輕成員公開表明自己身份,并表示自己不是被同性戀誘拐而來,他們知道自己是否是同性戀而不是被誘惑煽動而成為同性戀。這些年輕同性戀者的表態(tài)對于同性戀者抵抗布賴恩特及其組織對同性戀的阻礙活動起到積極作用。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唯一愿意與同性戀組織聯(lián)合來推動人權問題解決的群眾組織只有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這一組織的主席休伊·牛頓(Huey Newton)同情同性戀,認為同性戀在美國社會也許是最受壓迫的群體。
第二,對于當時的各個組織內(nèi)部而言,由于男性同性戀者是成長在男女不平等的時代,因此常常在活動中忽視女性成員的呼聲。這些女性成員長期在同性戀身份與家庭、孩子之間苦苦煎熬,而當她們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大多數(shù)的婦女組織卻將她們拒之門外,不承認她們是嚴格意義上的“婦女”,因此她們只能希冀通過參與同性戀解放運動來進行權利訴求。但在20世紀70年代主要同性戀政治組織中的骨干分子中以男性為主,在他們的活動中也就更偏向男同性戀者的權利。女同性戀者也有自己的組織和雜志,但較少,具有代表的是比利提斯之女(Daughters of Bilitis),這一組織還創(chuàng)辦了雜志《Ladder》,用于方便女同志交友與互相幫助。相對于男性,女性面對家庭壓力更大,她們要照顧面對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也追求自己的感情。二者常常不可兼得,很多婦女向丈夫公開身份后面臨離婚甚至遭受暴力。⑨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本應平等地合作來追求平等的公民權利,如果在其內(nèi)部就因為男女不平等問題而削弱自身力量對于同性戀解放運動是不利的。因此,男女平等問題在同性戀權利運動中更應受到重視,在各種決策和活動中婦女的權益不應被忽略,其話語權應受到保護。
注釋:
①Michael Borski.A Queer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M].Beacon Press,2011:208.
②1969年由其發(fā)表,并在1970年由同性戀解放陣線出版。
③提伯·亨特.制造伍德斯托克[M].譯林出版社,2009.
④Brian J.Distelberg,Mainstrea Fiction,Gay Reviewers,and Gay Male Cultural Politics in the 1970s,GLQ:A Journal of Lesbian and Gay Studies,Vplime16,Number3,2010,Duke University Press.
⑤Michael Borski.A Queer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M].Beacon Press,2011:210.
⑥1934年出臺的《海斯法典》規(guī)定限制電影中的暴力和性內(nèi)容的數(shù)量。同性戀內(nèi)容被嚴格肅清。
⑦Frances Fitzgerald,Cities on a Hill:A Journey Through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s (New York,1986),P41.
⑧Anita Bryant:The Anita Bryant Story,The Survival of Our Nation ’s Families and the Threat Militant Homosexuality (Old Tappen,NJ:Fleming H.Revell.1977,p.119
⑨Lauren Jae Gutterman:The House on the Borderland:Lesbian Desire,Marriage,and the Household,1950-1979,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2012,vol.46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