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銀 鐘江 陳征宇(、.廣州體育學院廣東廣州50000;.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岳陽44000)
淺談五步拳的作用與意義
□李銀銀1鐘江2陳征宇3(1、2.廣州體育學院廣東廣州510000;3.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岳陽414000)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查閱法、歸納法、分析法,介紹了五步拳的定義,首談五步拳的重要性,使我們明白五步拳是武術基本套路,也是學好武術的基礎。本文通過資料的整理分析,淺析五步拳,了解五步拳的動作結構特點,通過五步拳的介紹了解五步拳的作用與意義,重視和加強武術基本套路五步拳的練習,使初學者認真、快速的學習五步拳,使他們掌握武術基本功,了解武術特征,對武術的發(fā)展與推廣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武術武術基本功五步拳
五步拳是學習武術的入門基本拳術組合小套路,它包含了武術中最基本的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拳、掌、勾三種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摟手、沖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蓋打等手法。通過五步拳的練習可以增進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領,提高動作質量,為進一步學習武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流行的國標武術是一種體育運動,因為國標武術是競技和表演性質的,本質上接近于體育。傳統(tǒng)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國標武術則劃分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術的擂臺形勢式,套路則為武術的表演形式。
五步拳是武術中的基本武術套路,五步拳是由弓步、馬步、仆步、虛步、歇步五種步型結合摟手、沖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蓋打等手法進行的組合練習,簡稱五步拳。通過五步拳的練習可以增進身體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領,提高練習者的反應能力和靈敏性。
2.1、手型
(1)拳。
各部位名稱: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輪。
動作說明:五指卷緊,拇指壓于食指、中指第二指節(jié)上。
要點:拳握緊、拳面平、直腕。
易犯錯誤:拳面不平、屈腕。
糾正方法:講解拳的攻防作用。
(2)掌。
各部位名稱: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
動作說明:四指伸直并攏,拇指彎曲緊扣于虎口處。
要點:掌心開展、豎指。
易犯錯誤:松指、掌背外凸。
糾正方法:講解掌的攻防作用。
(3)勾。
各部位名稱:勾尖、勾頂。
動作說明:五指撮攏成勾,屈腕。
要點:屈腕。
易犯錯誤:松指,腕沒有扣緊。
糾正方法:講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2.2、手法
(1)沖拳。
預備姿勢:兩腳左右開立,兩拳抱于腰間,拳心朝上。
動作說明:右拳從腰間旋臂向前猛力沖出,力達拳面,目視前方。
要點: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擰腰、順肩、急旋前臂的動作。
(2)架拳。
預備姿勢:同沖拳。
動作說明:右拳向右上方架起,拳眼向下,目視左方
要點:松肩、肘微屈、前臂內旋,力達前臂外側。
(3)推掌。
預備姿勢:同沖拳。
動作說明:右拳變掌,以掌外沿為力點向前猛力推出,目視前方。
要點:同沖拳,注意沉腕、翹掌、力達掌外沿。
(4)亮掌。
預備姿勢:同沖拳。
動作說明:抖腕亮掌,臂成弧形舉于頭上,目視左方。
要點:抖腕、亮掌與轉頭要同時完成。
2.3、步型
(1)弓步。
動作說明:前腳微內扣,全腳掌著地,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膝部約與腳面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腳尖里扣斜向前方,全腳掌著地,上體正對前方,兩手抱拳于腰間。
要點:挺胸,立腰;前腿弓、后腿繃。
(2)馬步。
動作說明:兩腳左右開立約為腳長三~四倍,腳尖正對前方,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眼看前方,兩手抱拳于腰間。
要點:頭正、挺胸、立腰、扣足。
(3)虛步。
動作說明:后腳尖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腳掌著地;前腿微屈,腳面繃緊,腳尖虛點地面。
要點:挺胸、立腰、虛實分明。
(4)仆步。
動作說明: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緊,臀部接近小腿,全腳掌著地,膝與腳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鋪接近地面,全腳掌著地,腳尖內扣。
要點:挺胸、立腰、開髖,全腳掌著地。
(5)歇步。
動作說明:兩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腳全腳掌著地,腳尖外展;后腳跟離地,臀部外側緊貼后小腿。
要點:挺胸、立腰、兩腿貼緊。
3.1、五步拳的作用
(1)五步拳的基本功作用。
武術運動主要包括技擊和套路兩種運動形式,武術套路是由一連串含有技擊和攻防含義動作組合起來的,它講究循序漸進、剛柔相濟、可攻可守、虛實結合,套路的變化含有一定的規(guī)律。武術作為我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它不僅是民族文化遺產的瑰寶,它還有著良好的健身作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受歡迎的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體育運動之一。五步拳是套路中的基本套路,是學好武術的基本功?;竟κ侨魏螌W武之人必學的,這是為學武打好根基,五步拳則是學好基本套路的基礎。武術套路動作較多,一般由十幾個、幾十個單勢動作有機的組成,動作的起伏和路線方向變化也繁多,要求各異。一個動作所包含的因素較多,外在要求做到手、眼、身法、步的協(xié)調配合,內在又對精神、呼吸、意志、勁力等有不同的要求。
武術套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斷的發(fā)生變化,它是一種人為藝術,會隨著人們意識的改變而改變。體育運動中的意識,是運動中某個項目的客觀規(guī)律在人腦中的反映,這種反映支配著從事運動項目者的行為。運動形式不同,所產生的意識也不同,不同的項目特點,也需要有不同的意識。武術,是一項培養(yǎng)技擊格斗技能,增強體質,鍛煉意志和體現(xiàn)具有中華民族運動特色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演練五步拳是不斷的演練套路,在不停的演練過程中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形成套路意義,為接下來學習更復雜的套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2)五步拳有利于初學者學習套路。
武術初學者學習套路要從基礎開始,五步拳自身特性有利初學者學習,它包含的動作有利于以后的套路學習。
五步拳只是由預備式、弓步沖拳、彈踢沖拳、馬步架打、歇步蓋打、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虛步挑掌、收式組成,五步拳有動作少,動作結構簡單,利于學習的特點。它包含了武術中最基本的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拳、掌、勾三種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摟手、沖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蓋打等手法,這些都是武術的基本功,學習了五步拳就是學習基本武術套路,有利于以后武術的學習。五步拳遵循“一看就喜歡,一學就上手”的原則,使初學者易上手學習。
(3)五步拳有利于武術的傳播。
武術不僅僅是中國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還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武術在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武術丈化。武術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只有通過教育的形式才能使之更好地為人們所接受,武術文化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就是武術教育。通過武術教育不僅可以使受教育者健體強身,武術教育還是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教育要從小孩抓起,武術的傳播也應當從易到難。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把頭開好了,接下來的事情才能做的順心順意,五步拳有著簡單易學的特性,有利于老師學習和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了解,它是武術內容中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習的套路,因此五步拳對武術的傳播與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
3.2、五步拳的意義
(1)五步拳的教學意義。
武術作為一種民族體育項目,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喜愛,學生通過演練武術得到美育熏陶。武術基本功練習和五步拳可以為學習少年拳奠定基礎,初步建立武術套路的概念,發(fā)展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xié)調性和節(jié)奏感,提高動作的速度和連貫性,培養(yǎng)學生的武術興趣,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養(yǎng)成經常運用套路鍛煉身體的習慣,使學生在提高所學動作質量的基礎上,學習和體驗不同風格的武術套路動作,了解武術的攻防含義,培養(yǎng)崇尚武德的精神。
五步拳的教學有素質教學的特點,學習五步拳就要學習武術的武德,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五步拳教學中的基礎性教學,包含了武術中最基本的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拳、掌、勾三種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摟手、沖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蓋打等手法。通過五步拳的練習可以增進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領,提高動作質量,為進一步學習武術打下基礎。
(2)五步拳的攻防意義。
摟手沖拳:格擋對方攻擊的同時進攻,擋要擋肘,進步要搶占中心線,發(fā)力要從中心線向外釋放出去,運用腰腹、呼吸般的收放節(jié)奏來配合動作,此勢可變換多種角度,都采用貼壓對方肘的同時進攻的手法連環(huán)使用沖拳、插花拳、鉆拳、崩拳、短拳、砸拳、貫拳等手法,稱上步七星。
彈腿沖拳:對方打來,要黏貼住對方的肘,順勢捋壓收到自己腰間,同時彈腿攻擊對方胯部,沖拳擠壓對方中心線。此勢可打完回馬站穩(wěn)同時反轉對方手背,借杠桿力將對方跌倒。彈腿可變?yōu)殓P膝鏟踝的五寸腿,也可變?yōu)樘珮O拳的蹬腿,也可用鉆心腿直擊下陰。
提膝穿掌:原名魁星勢,提膝要注意格擋,要避開對方最厲害的小腿,而去擋膝蓋以上的腿上臂,化解對方的腿法發(fā)力。同時采壓對方的前手收于腰間,然后穿掌攻擊咽喉或肋部。此勢后招變化多端,為很多招法的起勢。
仆步穿掌:此勢原名倒騎龍,意在誘敵深入,然后待敵舊勢已過,新力未發(fā)而重掌反擊。也可配合提膝,鏟擊對方腳踝,同時擊下打上。同樣是根據(jù)不同時機,用法不同。
虛步抵挑掌:原名排山倒海,也是兩種用法。一種是對方打來直接勾掛敵手或腿,然后虛步變弓步,挑掌變推掌,直攻對方中心線上,如胸部、面部。另一種是對方打來勾掛的同時轉身送開對方的去勢,做到引勁落空,然后回掌攻擊對方的咽喉或面。
初學者要好好學習五步拳,五步拳能為學習少年拳奠定基礎,初步建立武術套路的概念,發(fā)展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xié)調性和節(jié)奏感,提高動作的速度和連貫性,培養(yǎng)學生的武術興趣,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養(yǎng)成經常運用套路鍛煉身體的習慣。使學生在提高所學動作質量的基礎上,學習和體驗不同風格的武術套路動作,了解武術的攻防含義,培養(yǎng)崇尚武德的精神。
在武術教學中,若想增強學生對五步拳套路的興趣,教師就必須改變武術套路教學模式,突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拓展,強調學生去“感受”學練過程。通過教師的五步拳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滿足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通過教學與介紹五步拳的作用意義,讓他們知道武術是我國的寶貴文化遺產,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了解武術套路的演化與形成過程,讓初學者明白五步拳的重要性,使他們了解武術和五步拳,從而認真的學習五步拳。
[1]徐才,張選惠等.武術學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2]于立寶.解決“五步拳”起勢與收勢方向相反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1.
[3]揚潔論.“五步拳”套路教學的新思路[J].南北橋·教學探究, 2009,4.
[4]章海晨.大學武術五步教學法初探[J].科技資訊,2005,23.
[5]袁五洋.淺談中學武術教學與素質教育[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1.
[6]買向東.中華武術的三重結構[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