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增河北省永清縣第二小學
如何創(chuàng)造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張柏增
河北省永清縣第二小學
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于天真浪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關鍵在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析,不論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學校、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就像鄧小平曾說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蓖瑯樱芊裾{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呢?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又處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新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就目前的數學教學來看,往往會出現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課堂中出現熱熱鬧鬧,看似一堂成功的課,其實仔細分析,偏離了重點、難點,學生湊了熱鬧,基礎性的知識都沒有學好。
比如:教學一年級《認識物體》,這一單元要求學生直觀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對它們形狀、特點有整體的、籠統(tǒng)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識別這些物體,能找出生活中的這些形狀的物體即可,不要對物體的特征做規(guī)范的語言描述。而有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講課時,往往歸納出特征并板書出來,過高要求學生記住,提高了教學要求,這樣做往往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還有的教師教材吃不透,教學時出現形物不分現象。比如認識物體一課,很多教師在教學時會出現 “這個物體是什么形?”因此,教師專業(yè)培訓必須回歸理性,回歸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來。
(1)行為習慣養(yǎng)成:包括讀、寫、說、聽等各種習慣養(yǎng)成,要求教師在一年級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只要會聽講、會學習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數學課堂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會思維,因而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掌握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讓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教學中,特別是大班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嫌麻煩,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數學是嚴謹的,不容許教師有半點馬虎,從數字、算式的學寫到算理的掌握以及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都需要教師有扎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
教師是楷模,天天給學生做榜樣,字、普通話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功底厚薄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有的教師在教學時甚至連一些基本的單位名稱都說錯,如:面積單位是1平方米而教師卻說成平方米,單位名稱與面積單位混淆。因此,無論是年長教師還是年輕教師都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扎實訓練教學基本功。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問題設計要科學。
數學是以課堂思維為主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進行的是有意義的思維訓練。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往往會出現下列情況:教師設計好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學生順著教師解題思路解答;有的還是一問一答,還有的是教師說上句,學生說下句……這些設計都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更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仍然是傳統(tǒng)的知識教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爬坡,不要給學生搭“梯”,不能牽著學生走。教師在課堂上不知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向學生呈現問題時,不要急于去分析、肢解。學生解答問題,需要一個對問題全方位思考的過程,而不是教師嚼碎后一口一口喂給學生。設計的問題必須有一定的深度,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而且我們要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提不懂的問題、不同的問題、想知道的問題。在平時就要鼓勵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從數學的角度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
2.打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學生帶入富有現實意義的生活情景中。
課堂教學要實現情感、心理、思維定向,而不是只看熱鬧。課堂設計要具有現實生活性、趣味性與數學性、思維性、思維導向性。
比如教學9+幾,如果領學時學生只看畫面畫的內容,不歸結為數學問題,不讓學生去發(fā)現數學信息,就缺乏數學性。
教學時注意兩個方面:1、低年級設計生活情景2、高年級設計數學情景,如:三角形的認識,直接出示三角形引入新課;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直接進入數學情景研究,讓學生直接去測量。
創(chuàng)設情景后,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防止“有情景無思考,有情景無數學,有情景無教學”
3.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要實現認知結構、完善認知結構,實現自主與合作的統(tǒng)一。合作學習不只是思維碰撞,個人完成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學具等的、需要幫助的合作,整堂課要做到生生互助、師生互助。培養(yǎng)學生合作態(tài)度、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等的高素質教育。合作學習要培養(yǎng)民主競爭意識。合作學習應達到激勵、民主、合作、競爭四者統(tǒng)一,避免學生灌學生。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材,切實發(fā)揮教材的作用,真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學精神,要讓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