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芝河北省衡水市特殊教育學校
盲校初中語文課堂表演的意義與運用
陳靈芝
河北省衡水市特殊教育學校
教育的目標是要使受教育者通過學習,能適應個人發(fā)展的需要,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要把語文知識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把語文技能和具體的生活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如此,學生學習語文自會興趣盎然,在實踐中真正提高語文能力。我認為,自主表演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手段,經(jīng)在盲校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嘗試,體會頗深。
1.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程式化的語文教學,往往是教師或照本宣科,或講解分析,或抄寫背誦,全面繁復,枯燥乏味。我們把課文改編成劇本,形式一翻新,學生的興趣自然就來了:怎樣改編?誰演什么角色合適?怎樣演,能不能演好?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師生去思考。要編演課本劇,戲劇的相關知識可是基礎中的基礎。過去對戲劇知識不感興趣,不愿意學習,而現(xiàn)在他們可學習主動積極,低視力學生還找來幾篇相關課文和全盲同學一起認真閱讀,老師也適時開展戲劇常識講座。有了一定的戲劇知識,更需要認真閱讀所要改編的課文,從而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研讀課文,收到不教而自知的良好效果。
2.對學生運用語言有更高要求。
在編演的過程中,對學生語文知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劇本里大部分是人物對話。把記敘性的文章改編為戲劇,對話語言要求規(guī)范,用詞要準確,句子要完整,且語言的動作性要強;表演時,讀音要準確,對話要與人物性格相符。這些要求的落實都有賴于學生有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編演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也是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的過程。例如:《皇帝的新裝》,那“誠實”的老大臣看新裝時語言就很有個性,詞句很講究,要反映出他當時的思維過程和虛偽性,如果沒有認真分析反復推敲是不能編演好的。
3.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改編課文為劇本,要把很多敘述性的語言轉化為對話。課本劇是通過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對話語言強調個性化,學生需要對人物性格進行把握并注意對話語言的表達技巧,表演中的動作神情也是如此。這對視力殘疾學生來說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應根據(jù)學生的視力殘疾程度區(qū)別對待。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出場:孔乙己來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錢)孔乙己擺著一付讀書人高人一等的架勢,炫耀自己的語言,夸張的動作,他迂腐的性格顯露無遺。表演時,須把孔乙己當時特有的聲調,動作表現(xiàn)出來。學生如果可以盡己所能的做到(動作神情方面對全盲生降低要求,至少要克服盲態(tài)),也就說明了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人物的性格作了較準確的把握,已初步具備了把語文知識遷移到實際的生活能力,具備一定的對生活的觀察分析力。
4.讓學生享受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快樂。
編演課本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沒有人是旁觀者,而是全員參與。改編是-種創(chuàng)造,表演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耙磺€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在課文的閱讀理解中都有自己獨特的體會。教學寓言《蚊子和獅子》,教者把-切主動權都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改編,自己來表演,最后自己評議,學生們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到了極至。他們在排演時還嘗試互換角色,把別人對形象塑造的表現(xiàn)和自己的表現(xiàn)相對照,不斷的調整充實,使形象更為豐滿。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演,但“萬變不離其宗”,故事還是這個故事,人物還是這個人物。既“殊途同歸”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這片廣闊而自由的天地里,可以充分的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教師只作為“組織者和評議者”,起因勢利誘導的作用。
指導學生改編課本劇、自主表演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操作,不能生搬硬套而應該靈活掌握,注意尊重主體個性的發(fā)展,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主表演活動的-般過程分為:
1.研讀課文。
要改編課文,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戲劇常識和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研瀆課文。一是讀戲劇,明白劇本格式。在各學習階段,側重點和具體要求不一樣,教師應循序漸進的組織學生閱讀戲劇劇本及介紹戲劇的文章.使學生具備編演的基本知識基礎。二是讀要改編的課文。要知背景,明主題,熱內容,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準確把握人物的個性特征,對課文作進一步的“再創(chuàng)造“。
2.改編課文。
學生最初在編寫課本劇時,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照抄課文里的人物對話,抄完了,戲里的人物也無話可說了;至于舞臺說明,要么被學生忽視掉了,要么也照抄課文里敘述的語句,冗長羅嗦。在這一階段要注意引導學生明確無論是人物對話還是舞臺說明都是為主題服務的,要引導學生精心構思情節(jié),合理設計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理解人物性格,寫出人物的典型語言和行為。如集體改編的課本劇《蚊子和獅子》充滿了童趣,閃現(xiàn)了學生們智慧的光彩,讓敦者深深感受到了舉生們對文本個性解讀和充分的理解。
3.總結評議。
課本劇表演完后,由學生自己評論和總結表演效果。引導學生盡可能的緊扣課文指出創(chuàng)新與成功之處??勺寘⑴c表演的學生談演出體會,設計表演的理由和表演得失,也可評選出表演優(yōu)秀者以起到激勵作用。經(jīng)過了對課文的改編和表演,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此時,可回歸課文,提出幾個高要求的問題讓學生探討,檢查反饋學習效果,實觀質的飛躍。
盲校的初中生比及普通學校的初中生編演課本劇難度較大,教師要把學習的時空留給學生,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要充分相信學生能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為學生提供一方自由施展才華的舞臺,讓他們充分享受在創(chuàng)造和實踐中學習的快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