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閣河北省冀州市小寨鄉(xiāng)第二小學
更新教學理念改進閱讀教學
趙九閣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鄉(xiāng)第二小學
閱讀能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素養(yǎng),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有這樣的闡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边@就要求閱讀教學要改變原有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以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dǎo)下,我主要從課內(nèi)、外進行閱讀教學改革: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边@就決定了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dǎo)者和組織者”。那么,閱讀就應(yīng)成為學生的自主性閱讀。為了落實學生的自主閱讀,我的做法主要是:
1.鼓勵學生自主質(zhì)疑。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地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向?qū)?,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引導(dǎo)學生學會質(zhì)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
剛開始,學生提的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問題,許多問題都不著邊,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真傾聽,給予肯定。同時表揚一些問題提得好的學生,引導(dǎo)他們圍繞課文重點來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起初由于問題提的多,課堂教學時間是會受到一些影響。為了避免問題重復(fù)或問題過于簡單,我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質(zhì)疑釋疑,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記錄下來,由小組代表在班上匯報,再由大家進行討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提問水平提高了,往往能緊扣教學的重、難點提出問題,因而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我在上《金色的腳印》一課時,先讓同學們自讀課文,然后問學生:“看了這篇文章,你讀懂了什么?還存在什么問題?”同學們紛紛舉手談了自己讀后的認識,同時也提出了問題:“狐貍在人們眼中是狡猾的動物,為什么正太郎要給它們投送食物?”有的學生問:“狐貍在地板下做窩難道不怕正太郎的家人把它們給抓了嗎?”“為什么說腳印是金色的?”“為什么課文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看,這些問題不正是學習的關(guān)鍵嗎?當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教學目的不也就達到了嗎?
2.自讀自悟,發(fā)表見解。
有了問題,學生自然會急于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探求真知,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問題,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馬上進入討論中,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再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修訂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通過再次的讀,學生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老狐貍冒著危險住在地板下完全是為了照顧小狐貍,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種愛讓老狐貍特別勇敢。”“老狐貍對小狐貍的愛感動了正太郎,所以他給它們投放食物?!薄昂偟哪_印被陽光照耀所以說是金色的?!庇幸晃粚W生說道:“這個腳印是老狐貍救小狐貍留下的,說明它們一家人生死在一起,這種親情是非常珍貴的,和《金色的魚鉤》意義是一樣的?!薄@些不都是孩子們自讀、自悟的結(jié)晶嗎?當然,由于學生的個性特征、情感體驗、家庭社會背景的不同,對同一事物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為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我讓學生在文中深有感觸的地方作旁注,寫上自己讀后的感受、想法,或是發(fā)表議論。有的同學是這么寫的:“其實人與動物是可以和諧相處的,只要我們善待它?!薄安粌H是人,動物也有親情?!薄坝H情真?zhèn)ゴ?!”……課本成了同學們表達情感的舞臺,記錄下了自己的獨特感受。
凱勒說過:“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lǐng)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遼闊的海洋?!睍呛⒆觽冋J識世界的一個窗口,但如果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課本知識上,那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因此,我注重把學生的閱讀擴展到課外,讓他們開拓視野,自覺地在書海里遨游,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
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童話、散文、小說及科普讀物,利用晨讀或閱讀課時間向?qū)W生講講書中人物的先進事跡,精彩片斷,當引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之后,就適可而止,讓他們?nèi)フ以瓡鴣砜?。推薦了書目后還要定期舉辦一些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讀報”、“成語競猜”“讀書交流會”等。或者從自己平時閱讀積累的內(nèi)容中確定一個主題,教他們制作剪報集、手抄報,這樣既督促學生認真閱讀又檢驗了閱讀效果。
其次,背誦、摘抄優(yōu)秀詩文,讀練結(jié)合。從三年級起,我每周就向同學們推薦優(yōu)秀的詩歌、散文,讓他們摘抄在一本專門的好詞佳句本里,熟讀成誦,并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之后建議他們將平時閱讀中看到的精彩片斷、名言佳句摘錄下來,制作摘錄式讀書筆記。到了五年級就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讀后感式讀書筆記,把自己本周看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心得體會寫下來。既開拓了視野,又豐富了知識,同時還提高了寫作水平。
只要我們從神圣的講臺上走下來,以生為友,由“課堂權(quán)威”轉(zhuǎn)變?yōu)椤罢n堂民主”,創(chuàng)設(shè)適合學生的教學,充當好“平等中的首席”,就能真正落實學生閱讀的自主權(quá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