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愛雯
洪堡是德國自由主義代表人物,他的自由主義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國家觀念上。在《論國家的作用》這本書中,他圍繞個人自由與國家、國家作用與國家、作用方式與國家等三個方面提出了他對國家改革的思考與認識。為了進一步探討洪堡的政治思想,對于著作的寫作背景做一個簡單交代。
就洪堡自己來說,出生在貴族家庭的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威廉·馮·洪堡傳》中,貝格拉爾稱洪堡是“一位貴族少爺”。這樣的身份決定了他之后生活的交際圈。在洪堡的學習生涯中,德國早期民主主義者約阿希姆·海因里?!たㄅ迥傅难詡魃斫虒楸さ氖澜缬^的形成影響很深??放迦ナ篮?,另一位老師戈特洛普·J·C 昆特進入了洪堡的學習生活直到他轉學到哥廷根大學。在那里,洪堡開始選修旁聽哲學、歷史等課程。在就讀于格廷根大學的時間里,洪堡加入了以門德松等人為核心的柏林啟蒙運動圈子。1788年洪堡通讀康德著作后,開始重新審視當下的啟蒙思想。1789年他跟隨卡佩母游學巴黎,目睹了法國大革命的同時結識了席勒,與席勒的交往影響了洪堡接下來的人生,使其思想更加完善。
就當時的德國來看,德國官僚機構臃腫,工作人員懶散機械、規(guī)章制度形同虛設。德國境內一些專制君主和諸侯在文學、哲學思想的影響下宣布接受啟蒙運動思想的一些主張,但卻又不愿意放棄專制主義統(tǒng)治,因此,就形成一種兼具“專制主義與啟蒙思想”的統(tǒng)治方式,又稱“開明專制”。就當時的寫作背景來看,在18 世紀里,啟蒙運動主張的思想使人們高度贊揚理性,積極維護個人權利。這股思想的浪潮在歐洲極速蔓延中傳至德國。在康德發(fā)表了《答復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運動》一文后,德國就有了關于啟蒙問題的大辯論。之后的洪堡逐漸形成了自己對于“改革”的正確態(tài)度。到1789年,洪堡與老師游歷法國,目睹當時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場景,“改革”一詞在他腦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著這個經歷著流血革命的國家,他發(fā)現(xiàn)“需要革命,需要承認分權,需要通過立憲保障人的權利和自由?!眰€人的權利和自由開始深入到洪堡的政治思想中。
《論國家的作用》寫于1792年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在這個被啟蒙運動氣息環(huán)繞的年代里洪堡開始使陷入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在他的《來自巴黎的信》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洪堡對于法國大革命的態(tài)度并沒有那么熱烈,他并不否認改革的必要性,但他不贊同以如此激進的暴力形式實現(xiàn)法國大革命的理想。他認為這種突然改變現(xiàn)行體制的行為會使整個社會發(fā)展遭受重創(chuàng),以至于停滯不前或后退。因此,只能通過深刻、穩(wěn)健的先改變人、朝著個人自由方向的改進活動實現(xiàn)形成新的國家體制的目標。而這些想法實現(xiàn)都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即“能照自己的意志發(fā)揮個人力量,能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
洪堡在法國大革命之初發(fā)現(xiàn)了一種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國家毫不關心個人意志,將人作為機器。他稱這種現(xiàn)象為“根據單純的理性原則建立國家”?!八葱l(wèi)個人成長和成熟的權利是德國開始形成公民意識的最初體現(xiàn),容許年輕人自由地展現(xiàn)生命的精華,按照自然的屬性成長?!比缤洷磉_的那樣:“不能像把嫩枝嫁接到樹上那樣加諸人的身上。這就好像在沒有事先經過時間和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地方,人們用線把花瓣兒縫合在一起,而正午的首束陽光會把它們烤焦。”這種體制是不合時宜的,因為它漠視了人的自然性。洪堡注意到,國家常常以維護安全的名義,對自由施加種種不必要的影響。他對此保持了高度警惕,主張限制國家職能實現(xiàn)過程中不必要的權力,構建一種“最弱意義”上的國家。
因此,一個國家的建立,不是將自己的雄圖偉業(yè)置于普通個人身上,期待個人對它的反饋。而是國家可以對個人作出貢獻,當一個國家不再束縛個人的行為與目標,給予其充分的自由的活動空間的時候,個人可以充分運用他的智慧,發(fā)揮他的能力,追求他的目標?!皢我坏膫€人組成了國家,個人是國家的組成基礎,因此國家要將個人的目的作為自身的目的,個人就是國家立足之本,這就是所謂的自由主義國家觀?!币虼宋覀兛梢钥闯觯瑐€人自由是洪堡思想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是其追求更好社會的基礎存在。他對“個人自由”一詞的深入理解與挖掘,成為了他國家觀的發(fā)展動力。
1792年,德國一邊感受著啟蒙思想,一邊目睹著法國大革命的勝利。在這樣一種社會氛圍中,許多地區(qū)開始了反封建斗爭,但這些斗爭并未帶來有效影響。在洪堡的思想里,他支持漸進式的政治改革,拒絕暴力革命。但是并不代表他接受國家忽視個人的思想,他要求除個人安全方面發(fā)揮效用之外,國家所有的關心都要禁止?!叭擞幸环N欲望,總想要干涉他人由此產生弊病與不和,與大自然生存規(guī)律一致,所有與維持生存的必要條件不協(xié)調的行動,都將導致自我毀滅。”然后洪堡補充道:若不給予人“安全”的保障,就無法培養(yǎng)他形成各種能收獲成果的能力,因為安全是自由的保障。如此看來,國家除了對公民的安全領域關心外,其他一切領域都不要干涉。進一步說,國家需要去關心個人的自由與安全,這是它的重要職能。
國家對公民正面的福利,尤其是物質福利的關心,洪堡堅持反對。洛克在《政府論》中提到:個人財產所有權與個人自由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即個人的獨立除了保護他們之前既有權利外,還必須將私人財產權在法治之下得到安全的保護。除此之外,政府不做其他多余干涉。在洪堡看來:所有的國家設置機構都由這種精神左右,即使精神賢明,也必將引出各種干預正常發(fā)展的力量,結果就很可能將人逐漸變?yōu)闄C器,人們不愿意對各種方面審視。當人們習慣了這種形式的生活,他的功過觀就會錯亂,他無法辨別好壞,不再為自身作出努力。當國家開始如此關心時,幾乎所有置身于國家里的人都或多或少被侵害了,當一個國家的組成人員全部遭受侵害時,國家也必將陷入困境。
關于國家對教育與宗教的關心,洪堡認為都必須被禁止。若國家開始了公共教育,也就是由國家安排或領導的教育,它在培養(yǎng)個人的意識時是有害的?!案旧系恼f法,教育除了造就人的思維,不應該去思考任何與公民權利有關的事務。所以國家對它來說沒有意義?!标P于宗教,洪堡認為“一般而言,國家不對宗教事務進行干預是完全可能的,但沒有一種干預不是要或多或少倡導支持某些宗教觀,然后在某種程度上同時帶來一種領導,即同時造成一種對個人自由的妨礙?!碑斠环N行為活動影響到個人自由時,理所應當被制止,這是洪堡一直秉持的個人自由至上的國家觀,包括他對于改良社會習俗的看法。
洪堡在書中提到在個人追求歡樂與美感的時候,會產生一些弊病。因為屬于感性的物品,本來就難以掌控。只有當人的思維與感覺的能力相當時,人的本質才能想著越來越高的完美培養(yǎng)。但在使這兩者對稱的努力過程中,比例不對稱的危險促使人們認為必須通過法律和國家機構的設置來對付傷風敗俗,“不過,倘若這類法律和機構的設置也是有效的,那么隨著他們的有效程度的提高,其危害性也隨之上升。”強制和領導是無法產生美德的,在沒有了道德的強大與美德時,習俗這個東西也顯得虛無。所以應當尋找一種長期有益的促進人們感知美德的方式,“只要存在可能性而且沒有真正的必要性理由阻止時,國家在限制它的作用的界限方面,必須使各種事物的真正狀況盡可能接近正確和真正的理論?!彼M一步解釋道,傷風敗俗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危險,因為它在進入極端后總會將人引入正途。
關于安全,盡管洪堡有所解釋,但也僅僅只是對其內容進行了細化,無非是“防御外敵及同胞侵害”。但這并不是全部,在書的第九章中,洪堡旨在進一步挖掘“安全”的深意,“一個國家的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受外界干預,他們就是安全的,因此,安全在某種程度上,即使含糊不清,但也形成了一種稱為“合法自由的可靠性”的東西。所以當這種“合法自由的可靠性”動搖時,說明安全遭到威脅,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必然是受到了違法活動和享受行為的干擾即由于一些本身就干涉他人權利的行動,或者是由于令人擔心會有這種后果的行為。為解決這一威脅因素,產生了“警察法、民法和刑法?!比欢陨戏治鼍幱诔赡辍⒂姓K季S與行動力的人的基礎之上,國家還存在另一類未達到成熟年齡或瘋癲或者癡呆的人,由于他們利用自己人力的能力被破壞,所以國家需要通過確立未成年人關系對其進行必要的關心。
以上總結,在洪堡的國家觀里,為保障個人合法自由的可靠性即安全,必須經由上述途徑實現(xiàn)。事實上,洪堡在討論是否應當對公民正面福利、教育、宗教及習俗時,都說到了國家制定法律的做法,也都認為不必要如此行為。所以可結論挖掘國家通過制定法律關心公民安全時不是隨心所欲的。洪堡在此部分延續(xù)了他對個人自由保護的思想,盡管國家可以通過立法來幫助個人獲得安全與自由,但其最重要的著眼點永遠必須是促進個人的個性發(fā)展。
雖然經濟基礎對于任何體制的國家都有巨大的作用,但洪堡在《論國家的作用》中對于國家財政收入方面的闡述卻并不多。盡管如此,他依舊強調國家財政機構的設立,不能忽視個人的目的與由此產生的國家的目的,為此,國家必須選擇一種政治的憲法,這種憲法應當尊重個人權利,保護個人自由,盡可能少對公民性格作正面、特殊的影響。洪堡構想的是一種個人自由至上的國家體制,國家職能就是保障人們自由不受侵犯。
當然,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洪堡的思想,并不完美的。他只是一味注重在研究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忽視了其他的國家必須注重的東西,例如國家不可能不設置行政機構,也不可能單單只依靠法律保護個人安全,但是除了“一切以個人自由為上”的準則外,其他詳細的關于國家運作的方式都沒有詳細說明。但他關注個人自由生長、限制國家的觀點至今都有可取之處:例如,國家應當為人民服務,這是典型的如今我國“人民公仆”的形式,給予公民行使自己參政權利,如今大部分國家也都實現(xiàn)。盡管我們不能說這是洪堡一人的功勞,但是他的自由主義國家觀在當時的德國甚至世界的自由主義者一定有過重大的影響。
對我國而言,作為一個有著漫長專制統(tǒng)治歷史的國家,盡管現(xiàn)在步入了新的時代,但國家統(tǒng)治性思想偶爾還是有所體現(xiàn)。普通民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并不高,甚至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從未承擔起監(jiān)督職能部門工作的責任。這些人就是機械地接受國家的所有政策,更不用說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了。因此,要打消這種觀念,就必須從個人思想教育入手,要樹立起“國家作用小一些,個人作用大一些”的思維,不要盲目崇拜國家權力的權威,要認識到個人力量的強大,在不違法犯罪的前提下,盡量地發(fā)展自我,提升自我。
與此同時,對于國家來說,對個人行為的干預應當盡量做到最少。就當下而言,社會問題百出,盡管不全是執(zhí)管部門的問題,但倚仗其部門職能限制個人自由的事也不在少數,所以政府部門應當重新審視自我。另外,洪堡思想中的法治并不嚴苛,他強調的是能夠在不影響個人自由的前提下進行法律上的干預,字里行間都表達著“過猶不及”的態(tài)度,類似于中國的“中庸”思想,因此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國家的法治建設還是能夠有一些借鑒作用的。
[1](德)彼得·貝拉格;袁杰譯. 廉·馮·洪堡傳[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2]史蒂文·奧茨門特著;邢來順,肖光明,??h賓,徐繼承,劉馗譯.德國史[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3]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4]張岸.洪堡論國家[J].社會科學論壇,2008
[5]孫炳輝,鄭寅達編著.德國史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6](英)約翰·格雷著;曹海軍,劉訓練譯. 自由主義[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