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二中 楊桐茂 李曉輝
高三教學繁重而負累,老師們總希望學生能再多做一套題,即可拓寬知識面,又能熟練技巧。但結(jié)果大都是教師心力交瘁,學生疲憊乏累。其實任何一場戰(zhàn)役想取勝有士兵的努力和勢氣,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將軍的策略布局和運籌帷幄。正所謂“眼睛有炯神,目光才能敏銳;腹中有良策,處事才能利落”。所以我們一直試圖找尋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提高高三語文教學的效率。以下是一點思考和實踐,記錄下來愿與同仁們磋商。
這部分失分最多,因此系統(tǒng)梳理知識點,尋找漏洞,建立自己的知識鏈是高三復習中要做的重要工作。從梳理知識點到選題都是老師需要細工才能出活的任務,研究考試說明,把握題型的命題特點, 最重要的是對浩如煙海的各種復習訓練題精心挑選,做到專題專練,強化系統(tǒng)知識。
從新課改到考綱都提到高中教學的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等。高三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積累和基本語文閱讀表達能力,在這樣的前提下加上老師的正確指導,將其內(nèi)在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鏈接,有利于學生形成穩(wěn)固的知識網(wǎng),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在復習文言文時用了幾種方式指導學生建立知識鏈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第一,橫向“課內(nèi)遷移”,建立知識聯(lián)系。如做到練習“幼隨叔父洪仲與張幸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博永發(fā)憤讀書》”聯(lián)系課內(nèi)“尋蒙國恩《陳情表》”。這種方式簡單可行,又可強化知識點。
第二,縱向串聯(lián)復習,加強推理判斷,如做到“民雖東西就食”這一練習中“就”字的意義,指導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篇目中出現(xiàn)的“就”字,整理其它不同詞條意義。“金就礪則利《勸學》”;“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歸去來兮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張衡傳》等。再有同類知識時,以歸納小結(jié)的方式梳理,如升遷降職類有“除臣冼馬、過蒙拔擢《陳情表》”“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謫居咸陽《琵琶行》”等。
第三,將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與成語聯(lián)系起來,可以讓學生掌握成語和文言語句“互推互利”的方法,積累成語和翻譯語句都可用。如課內(nèi)中出現(xiàn)的“夫晉,何厭之有——貪得無厭”(滿足);“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不速之客”(招致)。
第四,采用“沙海拾貝”的方式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知識積累卡,將試題中或報紙上做過的文言文中見到重點詞句或陌生詞句做分層整理,這樣可以增強自己的文言閱讀水平,同時還能落實知識點。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既道出了教學的目的,又道出了學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獲取知識,去尋求發(fā)展。強化知識的概括歸納,建立知識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前提。
解決這一問題有效的復習方法可采用熟記題型、熟練技巧。在現(xiàn)代文專題復習時,我以“變化的方式,不變的模式”主題形式將其劃分為“篩選概括類題型”“作用闡釋類題型”“詞句含義賞析類題型”要求限時完成練習,然后梳理題型、查找錯誤原因、研究規(guī)律、總結(jié)方法。這樣的復習目標明確,課堂落實效率較高。
針對學生做的不好的題型,還可以采用文本不變,一題多練,或者改變文本,題型不變。有利于學生透徹把握某類題型及解題技巧。如《知己話》一文中根據(jù)19題“文中第五段畫線部分所寫景物有什么特點”,可以加練“文中第2段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部分主要在詩歌鑒賞上較常見,按考綱考查內(nèi)容給學生印發(fā)關于詩歌鑒賞方面的術語。可以從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詩歌題材、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具體落實。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個性錯誤如時間分配問題、答題順序問題,在平時訓練中都要注意,以常規(guī)訓練來強化意識,定時小練強化解題速度。養(yǎng)成認真專注,嚴謹細心答題的好習慣。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思考,高三學生的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學生身體和心理上負累過重,難免有厭煩、厭倦心理。所以要讓學生能主動、高效的學習,就需要教師根據(jù)自己學科特點采用一些合理策略。
語文學習成績單純“量”的疊加,并不能導致“質(zhì)”的飛躍;語文學科特點要求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懂、悟、聯(lián)、用——即明白原理、理解體驗、生發(fā)聯(lián)想、遷移運用,而語文學習中,“懂”“悟”又是重要的前提。所以積極引導,用學習方法代替大量練習,幫助學生消化吸收,給學生自己悟懂的時間,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zhì)量。
一般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看是學生“雙基”太差,其實,也有語文教學模式的錯誤,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消化吸收、 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我們可以適當分層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減少訓練的頻率。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激發(fā)學生的激情、興趣,提升信心。
“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往往容易被抵消。高三語文教師更應把握好角色,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而不是總指手畫腳的要求。教師對知識不能只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啟發(fā)性、含有前瞻方向的指導。對學生要給他們留出解決問題的時間,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學生有了學習主動權才能從有效學習中收獲無限的快樂,而對考查與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才會萌動解決的欲望,讓高三語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以上的實踐和反思,都只愿以后高三的語文教學真能有“質(zhì)”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