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興區(qū)第二職業(yè)學校 巫 峽
心理學的無意識,是指人與人之間未意識到的刺激影響和熏陶作用。這種影響是個體無意中受到的,表現(xiàn)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思想、信念和規(guī)范。恰好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有相同的原理。
無意識育人法是一種有效的德育方法,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可接受性。它是指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地運用:自然的語言,細小的行為,生動感人的典型,哲理深刻的故事,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有意義的活動等,巧妙而儲蓄地暗示、啟發(fā)、誘導感染學生,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蘇霍姆林基說:“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難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實踐在他們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處于這種年齡期的人按本性來說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鼻嗌倌陮W生反感赤裸裸的權威式的說教,他們有較強的自尊心和成功感,喜歡把自己當作“大人”,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在他有了錯誤的時候,心里很清楚是錯的,但不喜歡別人生硬地指出,特別是當眾指出,如果在這個時候直接地嚴厲粗暴地批評他,就會迫使他作出不正常的反映,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找老師的毛病,嚴重的還會頂嘴,吵架或采用其它逆反行為。教育總是以對方的接受為前提的。教者應該學會“調頻”,將教育有計劃地融在適合對方內在需要的某一活動中,創(chuàng)造一種在教育而又使對方不覺察在受教育的教育情境,這就是無意識育人法的內容和特點。
一般來說,任何一種行為,措施都是有意識的,無意識教育的最佳狀態(tài),也是教者有意識創(chuàng)造的,只不過是將這種意識隱蔽起來。那么,無意識育人法應該怎樣具體運作呢?
第一,用善意滿足學生的自身需要,使學生樂于接受。
在施加教育之前,適當?shù)刈鲆恍┣楦猩系慕涣?,一切從學生出發(fā),為學生的切身利益著想,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一句話,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自我需要。
接受一個新班級,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遠景動機”和“近景動機”,即將來的理想、前途和實現(xiàn)這遠期目標的近期需要,然后把教者的言行和學生的需要融合在一起,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向導和扶持者,使學生感到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這樣,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誡耐心誠懇的教誨,學生都會當做至理名言而深信不疑,因為老師說的正是他們急需的,對他們大有益處的。
第二,用細膩的生活細節(jié)進行自然熏陶。
無意識教育存在于生活細節(jié)中。學生的思想觀念是由各種細微的生活習慣逐漸形成并鞏固起來的,生活是進行無意識教育的最廣闊的天地,它無時無刻不在向教者提供教育學生的機會。這種融匯于生活中的教育,會潛移默化地雕塑出完美的形象,真正做到讓德育回歸生活,以生活化的德育觀,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生活習慣的較成熟的“大人”學生。教室地面上有一小塊紙屑,老師彎腰把它撿起來,學生也會不自覺地看看自己腳下有沒有紙屑,習慣往地上扔紙的同學也會引起注意……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養(yǎng)成做事細心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這種師生互動,靜悄悄地體現(xiàn)了一種“理性思辨”和“生命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蔽起來,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師所施加的教育最終還得通過學生自身的省悟而起作用,假如班級的桌椅壞了幾個,幾個同學上課很困難了,大可不必指派哪個同學去修,教師自己先修一個,就會有人照樣把其余的桌椅修好,學生對帶有生活氣息的很敏感,他們喜歡享受老師沒說而自覺主動完成某件事后的喜悅,教育最終是為了少教育甚至不教育。關鍵是“教人自教”,因為真正的教育力量源自于學生自己。因此,要通過生活中各種細節(jié),啟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啟動學生積極向上的內驅力。
第三,打好埋伏,找準契機。
無意識育人法關鍵是利用“阻抗”最小的最佳狀態(tài),使學生敞開胸懷,積極主動心悅誠服地接受本來不愿接受的教育。當某個同學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要急于當場訓斥,要給他自我反省的時間,要“冷處理”,細心地跟蹤觀察他犯了錯以后的反映和行為,盡量避免正面沖突和造成使雙方都下不了臺的尷尬場面。即使批評,也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場合,放下教者的架子,心平氣和地談心,這樣會觸及他的靈魂,使他在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種靜悄悄的師生互動方式有著更多的隨機性、廣泛性,不期而遇,即興而行的談話、游戲、勞動等,能讓學生獲得一種被接納、被親近、被尊重的生命體驗。
第四,利用課堂知識和各種課外活動,進行側面感染。
無意識教育還要以活動為中心,利用傳授知識的機會進行側面感染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要放過一篇作文、一次演講、一次影評、一次辯論會、一次勞動、一句格言、一次談心,一個生活中微妙的細節(jié),有意識地長期利用這些無意識教育的時機,就會創(chuàng)造出最佳的接受狀態(tài)和接受效果,有時,老師的一個細節(jié)動作,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生會記一輩子,老師的一句話或一次談話會使他不至于做出一生都后悔的事,這種無形的牽引會牽引他一輩子,使他受益終生。這種學生與課程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生活的互動,充滿民主、平等、和人文關愛,潛移默化地生成健康人格。
無意識育人法來源于善意的誘導,細膩的生活,突出側面的感染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平等教育”“委婉教育”“暗示教育”。它是一種靜悄悄的德育,它嘗試著將心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效地整合。教師如果真正開發(fā)了“無意識教育”這一領域,德育工作將“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會像一名騎車老手,即可擺脫初學時的那種有意識的緊張狀態(tài),進入無意識境界——輕松自然,得心應手,造成“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效果。
當然,無意識育人法,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有時,我們也需要規(guī)章制度等正面的有意識教育。但應以“無意識教育”為主,以有意識教育為輔。無意識教育需要有一個細致全面的跟蹤教育過程,有一定的時間要求,它需要教者細心、耐心、沉穩(wěn)、老練,要和學生一起去感悟生活,體驗人生,創(chuàng)造條件去策勵、誘導學生,使學生在生活中自己選擇,自己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