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高新區(qū)珠海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寧提潭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之一,“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學理論的精髓,強調了“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作為教師“我們要在做上教”“拿米來教,乃是真教”;作為學生要“在做上學”。他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即重視“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倡導的是教育與生活的結合,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的結合,讓學生不僅通過書本學習,更要從生活實踐中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因此,實踐性是陶性知“教學做合一”理論的基本特點。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的途徑就是實踐,即,“教學做合一”理論之中的“做”?,F(xiàn)代教學中到處可見“教學做合一”的身影,英語教學也是一個需要“教學做合一”的過程。
“教學做合一”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教學論思想,是其教育理論的核心部分。他認為:“最好的教育,要想他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最壞的訓練,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敖虒W做合一”的中心就是要把理論與實踐融為一爐而行之。在他看來,學的方法就是生活的方法,生活需要做,學習同樣如此?!笆略趺礃幼鼍驮趺礃訉W,怎樣學就怎么樣做;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
那么“做”是什么呢?陶行知先生認為,是“勞力者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干,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者勞心”。他還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體現(xiàn)。教學做有一個共同的核心,這個中心就是事,就是實際生活,積日如年,積年終身,實際生活便是人生的一切?!吧罱逃仨毷墙虒W做合一的”。可見,陶先生把“教學做合一”建立在實際生活和具體實踐當中,即理論聯(lián)系實際,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
1.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靈活處理教學教材,把教材內容活化實際生活的縮影,將教學活動置于各種現(xiàn)實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初步感知體驗學習內容,喚起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欲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的特點,采用各種實物、圖片、模型、電視或影片、音樂等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探究的方向。
2.教師引導,小組合作探究
陶行知先生在“教學做合一”教學論中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學聯(lián)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學生負學習的責任?!蔽页浞掷脤W校圖書館、閱覽室、校園網(wǎng)絡提供的學習資源,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請學生到上述學習資源中心一起查找資料信息,并啟發(fā)學生在檢索、瀏覽、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課前,我一般根據(jù)新課的內容設計好切入點、疑點、難點做為啟發(fā)點,讓學生查找資料,并帶著新問題回到課堂。上新課時把學生起點水平、興趣相關的資料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既激活了課堂,又能讓老師從“海選”的資料信息中找到問題的切入點,有的放矢;既照顧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關注問題,又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活躍了課堂氣氛。
1.學生自主學習,個人嘗試探究
為了讓學生有效感知和理解課文內容,“教學做合一”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學生首先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xiàn)了陶行知“教學做合一”中“做”的思想,也是英語課中進行合作探究的前提。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再讓學生揣摩文章的語言,從詞語、句子、表達方式、修辭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鑒賞、把文章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2.學生動手學習,體驗生活
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學生生命整體體驗和發(fā)展的過程。據(jù)專家總結,學習活動中如果有多種感官參與,便能提高大腦的興奮性,促進建立暫時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想方設法開辟多種渠道,讓學生把課本中英語語言,英語事件、英語環(huán)境都能通過創(chuàng)設形象意境聯(lián)想展現(xiàn)出來,尋找真切的體驗,從而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
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學做緊密結合,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實踐習慣和事實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張認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應教己,而學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能教人、覺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對教師來說,“既當先生,也當學生”,對學生來說,“既當學生,也當先生“。受這一教育思想的啟發(fā),某些內容比較簡單的就交給學生備課、做課件、乃至上課,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內容較復雜的我采取學生提問的方式,提出你想要知道或要解決的問題,先由學生做“小先生”,教師再補充,或糾正,最后總結歸納。再者,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合作探究。
當前有些持不同觀點的教育學家認為陶行知理論只是重視知識與直接經(jīng)驗的緊密關系,忽視了間接經(jīng)驗的重要性,這是片面的不客觀的。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并不是一味的強調“做”而忽視課堂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他只是反對只以課本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極力推薦把理論放到實際當中去,把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做”系統(tǒng)的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擴大教育的內涵,使得學生體驗到學習的真諦和趣味。而且他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方法,處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目的,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真正做到“手腦雙揮”“手腦聯(lián)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