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市石灘鎮(zhèn)中心小學 賴柳媚
想象是人們在頭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特殊形式,它是智力活動的翅膀。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钡拇_,正是因為人類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想象,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嘗試,我們才一步步將想象變成了現(xiàn)實。否則,不會有牛頓從蘋果落地而想象到萬有引力這一個科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
然而,想象力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的實踐活動過程中發(fā)展和培養(yǎng)起來的。它滲透在各科知識的學習中,在語文學習與應用中更是處處閃動著想象與創(chuàng)新的火花。因為語文的聽、說、讀、寫活動都與想象力有關,特別是語文課中大量的人物、事物和自然景觀的描寫都直接涉及到想象的作用。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語文教師,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
那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認識。
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贝_實,導語是拉開課堂教學的序幕 ,教師生動而富有藝術性的導語像一把金鑰匙,領著學生登堂入室;又像一塊磁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起他們想象的欲望,從而引入對課文的探索中去,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學課文《五彩池》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我小時候聽奶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西方的昆侖山上有個瑤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極了,有五種顏色。你們想去嗎?現(xiàn)在請你們坐上想象的列車,老師帶你們?nèi)タ纯锤幊啬菢庸妍惿衿娴奈宀食亍`洁洁健疖囈_了,過了三個小時就到五彩池了。
接著,我就讓同學們閉上小眼睛,想象五彩池是什么樣子的,顏色是怎樣瑰麗無比。這時同學們沉浸在假想的旅行之中。這樣的導語真是令人心馳神往,求知欲望就更加強烈了。
插圖是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幫助學生發(fā)展形象思維的階梯,也是啟發(fā)、引導、豐富學生想象的憑借。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小學生的想象具有直觀性和具體性的特點,生動形象的畫面可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意境。在教學中,我重視利用插圖,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如《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中有一幅幅插圖,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從中領略峽谷的氣勢非凡,想象峽谷的壯麗景觀:馬蹄形的大峽谷,高聳入云的冰川雪山,郁郁蔥蔥的原始林海,還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從而一幅“神奇美麗的畫卷”就在學生頭腦中,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發(fā)起他們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可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置身于畫面之中,不僅有助于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與文字粘連配合成為文章不可缺少的細胞。而許多標點都有余味無窮的妙用,讓我們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在教學中,我們借助標點,可讓學生想象更豐富。
如《盧溝橋的獅子》這一課中,第二自然具體介紹了獅子的不同形態(tài)。作者運用了排比、打比方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描繪。我們展開豐富想象后,一個個形態(tài)各異的獅子就出現(xiàn)在眼前。當作者描寫完這五種形態(tài)的獅子后,文段末尾用了一個省略號。我趁機抓住這個省略號提出了這樣的想象問題:盧溝橋的獅子只有這些嗎?除了作者寫的這些獅子形態(tài),你能根據(jù)課文的描寫,用上 “……有的……好像……”這個句式,從這個省略號中想象出更多獅子的形態(tài)嗎?于是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盧溝橋獅子的圖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描述出更多生動形象的盧溝橋獅子形態(tài)。通過想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更透徹了。
想象是一種積極運用表象的心理過程,表象是想象的原料。頭腦中儲存的記憶表現(xiàn)越豐富,越有利于展開想象的翅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積累起豐富和準確的表象,保證想象活動的順利進行。如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習作是寫秋天的一處景物,為了指導學生寫好這一習作,我在教學有關秋天這一組課文時,充分利用圖畫、音樂等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堂上,我用豐富的情感和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口頭講述,引領學生表情朗讀,以增強學生的感受,豐富學生的言語,讓他們儲存起豐富的表象。
在語文教材中,許多文章的結(jié)尾似完未完,言猶未盡,余韻尚存,給人留下無限思考、想象的空間,這同樣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好材料。在教學中,盡量喚起學生頭腦中儲備的有關東西,通過延伸情節(jié),添枝加葉,增添必要的想象性情節(jié),以此豐富學生的想象。如《風箏》這一課,講述了“我”童年時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時的情景。放風箏對小朋友來說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但最后卻丟失了風箏。課文最后一句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根據(jù)這開放型的結(jié)尾,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孩子們找到‘幸福鳥’了嗎?”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更活躍了,并各抒己見,紛紛發(fā)言,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自然迸發(fā)出來了。
在這知識經(jīng)濟大時代,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時代呼喚著我們進步,我們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當前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挖掘教材的想象因素,點燃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的智慧之火,多給他們廣闊的馳騁想象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為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