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浙江省諸暨市暨陽初中 311800)
放飛學生作文的靈性美
黃樂萍(浙江省諸暨市暨陽初中 311800)
學生作文呈現(xiàn)“無德行”“無生活”“無生命”的“三無”現(xiàn)象,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和靈性的保護和培育,使得學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味”“言之有理”,使學生的作文具有靈性美。
靈性美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味言之有理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生作文出現(xiàn)了思想雷同、材料相似、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且“無德行”“無生活”“無生命”。學生的寫作不再是獨抒性靈的憑借,而成為了被考試綁架的、隔靴搔癢的“偽表達”。對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師需要有自主的思想,注重學生的個性和靈性的保護及培育,讓學生的作文真正成為性靈之作?;谶@個目的,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钍菍W生寫作的源泉。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nèi)容,這內(nèi)容博大無比的,是動態(tài)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也是全面的。因此,鼓勵學生愉快地積極主動地去接觸生活,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可以大大地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然而我也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來說,他們?nèi)鄙俚牟⒉皇巧睿菍ι畹拿舾卸?,他們往往對豐富的生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難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寫作于是常常是被迫成為學生的“無米之炊”。因此,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時常引領學生主動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用雙眼去觀察生活,用心去仔細捕捉,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看的、聽的、想的結合起來,鼓勵他們拿起手中的筆去抒寫目之所閱、足之所至、手之所及、心之所得。那么,“言之無物”這句話就成為過去式了。學生書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展現(xiàn)“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個性色彩,綻放屬于他們自己的性靈美。
我們提倡學生的文章可以“有意義”,也可以“有意思”?!把灾腥ぁ本褪且龑W生關注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有意思”的事情往往伴隨著可貴的童真童趣,這樣的材料學生更貼近學生心理,讓他們有東西可寫,更愿意寫,也更寫得生動。
請看學生作文片斷:
“老鼠!”話音剛落,一個灰黑色的影子從我身邊快速竄過。從它的輪廓上看,是老鼠無疑?!翱靵泶蚶鲜蟀。 睅讉€字脫口而出。這時,其他的同學也陸續(xù)進了教室,一聽我這話,趕緊沖了過來,一時間跺腳聲不斷,伴著幾聲尖叫,那是女同學被嚇的聲音。不料老鼠跑得奇快,在課桌下竄來竄去,讓我們總是慢它一步,怎么也捉不到它。終于,那只老鼠跑到了我的腳邊,“哪里跑!”說時遲,那時快,我轉(zhuǎn)身跳了起來,撲向那個黑色的小東西,準備以泰山壓頂?shù)姆绞綄⑦@個不速之客攏于掌下——活捉。當如意算盤算得正好之時,一個人擋在了我的面前,等我察覺,已剎車不住,“咚!”一聲便壓在了那人身上,這一“奇觀”使所有人大笑,而老鼠也霎時間不見了蹤影……
這類文章,真真實實從生活中來,趣味橫生,充滿靈性。
這里的“味”指的是文章的情味,《語文課程標準》中也說:“寫作感情要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闭媲閷嵏惺菍懽鞯难?,無論哪一種文體,都離不開一個情字。只要情感閘門一打開,自然情到筆至,妙筆生花。
情感從生活中來。自然、社會、人生都是寫作的沃土。大至長江黃河,小至書簽楓葉,皆可引發(fā)情感的波瀾。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是開始從懵懂慢慢走向成熟的階段。對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識的渴求、友情的尋覓、熱情的釋放、才干的顯露等日趨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豐富。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情感的“觸發(fā)點”。也許就是突然出現(xiàn)的一個人,或是不經(jīng)意中的一句話,采摘這些觸發(fā)情感波瀾的“點”,來引導學生抒寫青春的煩惱、快樂、感動、遺憾等,往往下筆能水到渠成。例如《我也銜過一枚青橄欖》《有時,我也想……》等題,學生往往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寫出來的文章也更有情味。我相信真情實感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所在,這樣的文章才能真正走進讀者的心靈。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鳖V堑脑捳Z,每一句里都包含著世事滄桑;平凡的故事,每一處都閃爍著思想的光芒;一花一葉,一草一木,可窺見大千世界。教師可引導學生用理性的眼光審視生活,發(fā)掘其潛涵的精神內(nèi)核,發(fā)掘生活的意義,體悟生活的內(nèi)質(zhì),引導其寫出較有思想性的文字。
下面是一位學生由一件小事引發(fā)的感悟:
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兩顆心靠得如此之近,一同上演了一場溫馨的默劇這場戲的導演,正是我身后的自然……那個夏天從此不熱,那條小溪,那位村民,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心中萌發(fā)了同一陣感動。這份來自陌生人的熟悉的關懷,在冥冥之中,讓我生命的四季,有了一種不一樣的色彩,超然于七色之外。
很顯然,這位學生對生活可以說是有了自己的獨特感悟。作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進行深入的感受、領悟、思考,對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深入加工,賦予文章以理性之美,不也妙哉!
“寫作就是用筆表達你的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思考。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抒寫情懷,獲得感悟,學習智慧地表達和表達的智慧,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創(chuàng)新探索空間和自由的思想環(huán)境。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更接地氣,更有靈氣吧!
參考資料: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寫作的界限與自由.語文建設.教育部語言文字報刊社,2013(12).
[3]何更生.作文教學心理學.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3(1).
[4]曾宣偉.人字作文法.文心出版社,2012(1).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