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明德學校 054100)
提高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李廣斌(河北省沙河市明德學校 054100)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把我們身邊的熟悉的實例變成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在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體驗、感知和認知數(shù)學,遠比把課本上的教材生硬地塞入學生的頭腦要好得多??傊?,要達到高效課堂,必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
小學數(shù)學新課改活動高效
數(shù)學是我們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是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能,讓他們想象、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教師只需提供他們充足的時間,提供他們廣闊的空間就可以了。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成小組,測量黑板的長度、黑板的寬度,通過測量計算,得出長方形的周長;再測課本的長和寬,得出課本的周長;測量方形手帕的四條邊,計算出手帕的周長,從而得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這樣,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對學到的知識能深刻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多數(shù)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這是所有小學教師都感到頭痛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培養(yǎng)他們有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焙昧晳T的培養(yǎng)與興趣有關。比如,利用多媒體授課,豐富多彩的畫面,各種各樣的圖形,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不僅使學生很有效地學到知識,長期下去,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聽講的好慣。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更貼近生活。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在新課改的理念下,讓學生走出課堂,把身邊的大家都感興趣的事例變?yōu)榻滩?。例如,一年級學生學習“20以內加減法”,我準備一大一小兩個魚缸,大魚缸放10條魚,小魚缸放9條魚,問:從大魚缸撈出幾條魚放到小魚缸,小魚缸的魚就變成10條了?然后再把小魚缸的魚撈出一條放回大魚缸,問學生:如果撈兩條魚到小魚缸,小魚缸就有幾條魚了?從而得出:9+2=9+1+1=11,再問學生:撈三條呢?得9+3=9+1+2=12,以此類推:9+4=9+1+3=13;9+5=9+1+4=14……接下來,讓小魚缸里有8條魚,其余都撈入大魚缸,探究8+2=10,8+3=8+ 2+1=11,8+4=8+2+2=12,8+5=8+2+3=13,等等。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課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有錯誤出現(xiàn),有異議,有不同的見解。在這種情況下,也往往是學生潛能的產(chǎn)生和表露。一堂課,不管教師講得多么精彩,關鍵是適時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創(chuàng)造一種不和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為學生創(chuàng)造這樣的平臺,充分調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怎樣創(chuàng)造這樣的平臺呢?從生活中找教材,在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也就是我們新的教學理念,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教師要認真去聽學生的發(fā)言,創(chuàng)造一個寬容的課堂,啟發(fā)、引導、總結、拓展,從而使課堂生動活潑,循序漸進。通過互動生成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這樣的課堂,在學生的眼里,也許不認為是教學,而是一堂課內或課外活動。不要怕學生提出異議,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到教學中各種可能會出現(xiàn)的疑問。要正確答疑,引導。托蘭斯說過:“要尊重兒童出現(xiàn)的任何問題,甚至是幼稚、荒誕的問題?!崩纾谥v解“可能性大小”這個問題時,我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如果我買一注彩票中了50元,能說買一注彩票中獎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嗎?學生的回答是:“是?!蔽乙杨A料到這個結果,沒有否定,就說,“明天我再去買一注,再中50元?!边@一次學生不再說話了,相互看看,然后等我說話。我還是不給出答案,而是說,我們分組來做一個實驗:拋一枚硬幣,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分小組,各小組都有一枚硬幣,都拋20次。結果,一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是: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二十分之三,還有一個小組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二十分之五,也就是四分之一。其他小組都接近二分之一。學生都說:“老師,怎么結果都不一樣呢?我認為我的沒錯啊。那誰錯了?”我又沒有馬上說出結果,讓各小組重新做實驗,一枚硬幣拋100次,做下記錄,然后計算,結果這一次各小組的結論是: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接近或等于二分之一。然后我提問:為什么上次與這一次結論不太一樣呢?有學生回答:“老師,原來拋的次數(shù)多了,正面向上的可能性就是二分之一了?!蔽一卮穑骸笆茄剑挥薪?jīng)過大量重復試驗,拋一次硬幣,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本o接著我又問:“拋一次硬幣,反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學生很快回答:“二分之一?!?/p>
新課改標準要求數(shù)學活動過程化,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要以此為指南,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從生活中找教材,自己參與,將學數(shù)學的過程變成他們認知生活、認知數(shù)學的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讓我們的課堂都變成高效課堂。
(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