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
【摘要】語文的新課程要求語文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小學生因為剛剛進入校園,還無法適應有約束力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首先要做的就是調(diào)整課堂氣氛,以輕松的環(huán)境吸引小學生的興趣。本文主要通過日常教學研究經(jīng)驗來談調(diào)整語文教學課堂氣氛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氣氛 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48-01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剛剛進入學校,還無法適應具有約束力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面對新的知識雖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卻無法做到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去學習新的知識。因而,怎樣調(diào)動小學生的積極性,長時間保證小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學習上,就是各個小學老師積極追求探索的目標。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針對小學生母語教學上的任務尤為重要。通過幾代教師前輩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得出了很多方法,其中就有調(diào)整課堂氣氛的方法。
一、通過教師自身對學生態(tài)度轉(zhuǎn)變來調(diào)整課堂氣氛的方法
(一)平等的對待學生的方法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認為自己處于主導地位并高于學生,而這種情況不適應現(xiàn)今的國情,尤其是當今獨生子較多,一個孩子都有好幾位家長重視,而且當今是信息化的時代,眾多知識都可以從媒體上獲得,因此孩子都比以往要有主見。不能平等的對待學生使得學生體會不到尊重,從而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上也會相應的不以為然。這種情況不利于老師對學生的管理。尤其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上,小學語文老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起到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更要以身作則。同時也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更好的交流。當語文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語文課堂的氣氛就會相對輕松,同時就可以讓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如何吸引學生,就要讓學生參加到課堂中去,比如,讓小學生們互相評比,激發(fā)學生進取熱情,從而活躍了整個課堂氣氛。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賴,才能形成師生互動的基礎。
(二)認真傾聽并實時贊揚學生思想的方法
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都是語文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呈現(xiàn)一種灌輸?shù)男螒B(tài)。這種形式較為適用于有自制力和主動性的學生,但對于思想豐富的小學生就不太符合。小學生的思想較為活躍,當語文老師認真聆聽學生的思想的同時也實時的贊揚學生,學生得到了肯定就會更多的開動腦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所學的知識,從而使以往死板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也這樣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促使小學生更加自主的學習語文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通過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調(diào)整課堂氣氛的方法
小學生尤其是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面臨著從頭開始學習知識的情況,這就要求老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小學語文課程因其特殊性更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語文課程中的互動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互動中大量的信息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積極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從而改善整個課堂的氣氛,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二、通過將游戲法帶入課堂來調(diào)整課堂氣氛的方法
小學語文學習主要偏向于識記,強調(diào)拼音、認字、書寫、造句、朗讀和背誦等。這一過程往往就是枯燥無趣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學習這些知識,大量的知識涌入小學生,會造成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厭惡感,而相應而來的就是課堂氣氛的僵化,這樣的氣氛越發(fā)的使得小學生不愛學習語文知識。當把游戲法帶入到課堂,活躍語文課堂氣氛,在進行游戲的同時學習語文知識。比如,學習拼音時,可以制作許多拼音卡片戴在小學生的頭上,分成幾組,老師拼出一組拼音,讓學生比賽組合。這種方法不但能在游戲中加強學習,也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默契。使得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增強語文知識的學習。
總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積極改善調(diào)整課堂氣氛勢在必行。小學生只有在良好、輕松的環(huán)境下才能將注意力放到學習語文知識中去,因此,響應新課程的號召,推廣調(diào)整語文課堂氣氛的方法,讓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北京:中國校外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