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甜甜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快速發(fā)展,APP應運而生。從最初的好奇嘗試,到如今的欲罷不能,APP在給我們帶來無限便捷的同時,也在不經(jīng)意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今,APP作為個人的新興代言體,每個人都在APP的世界里擁有一片天地。本篇旨在為文藝青年推薦專屬APP,向普通青年推薦文藝范兒的生活方式。
Application,英文簡稱APP,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自2008年7月蘋果公司將APP Store的概念推向市場,這個以A打頭的應用統(tǒng)稱便以它形似火箭筒般的速度瘋狂入侵著我們的生活。辦公、社交、購物、旅行,甚至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APP都如影隨形。從起初的新奇嘗試,蔓延至現(xiàn)在欲罷不能的態(tài)勢,APP在給我們帶來無限便捷的同時,也在不經(jīng)意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宜人更甚言是每個人個性代言人的化身。
可愛or清新、文藝or復古,APP的人性化在開發(fā)設計者的手中極致發(fā)揮。指尖下APP的超級市場,就宛若商場貨架上琳瑯滿目的薯片餅干一樣,迷亂人眼。OL白領們偏好簡約風格的APP,毛線帽套頭的女孩喜歡可愛風格的APP,文藝愛好者在APP里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吃貨橫行的年代,談論點吃的話題總是不怕冷場的。在APP Store里為自己請一個家庭餐飲指導師,工作之余,閑暇午后,做一份美食犒賞自己,大概是“下廚房”、“過日子”這類APP最受寵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古話所說“食、色,性也”,對美食與愛的追求是人類的天性,食物所帶來的味蕾刺激與感官享受,每一次都是在平淡的生活里寫下一句“美好”。2010年,出自美國電影《美食,祈禱與戀愛》的臺詞“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一語道破,所有吃貨心中的美食情愫就這樣有了最好的表達。
在精益求精的美食客眼中,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擁有一份美食情愫。這不僅在于對味道的追求,還有食物精致的美麗帶來的愉悅心情。相較于“過日子”,通過傳統(tǒng)養(yǎng)生和營養(yǎng)學理論,幫助人們?yōu)樽约汉图胰诉x擇健康的食物,“下廚房”就更深得文藝愛好者的喜歡,喜歡其簡潔的設計、實用的功能,頁面上一張張定格的美食和充滿文藝情懷的文字。作為中文家庭烹飪最活躍的美食社區(qū),這里聚集了一幫美食愛好者,每一天一起記錄美食、分享美食、享受生活。
只是和音樂相遇
上個世紀80年代,獨立音樂從搖滾音樂中延伸脫胎而出。它所代表的,是音樂所傳遞出來的音樂人對自我、周邊、生活的獨立態(tài)度。我們常常說,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最深沉的心靈交流,作為聽樂人,我們同樣也有自己對音樂的態(tài)度,不同的是,這種態(tài)度體現(xiàn)在我們播放器的播放列表里。當聽樂人與音樂人的態(tài)度頻率相契,音符就是這兩者之間勝過語言的共鳴。
在“落網(wǎng)”的小圈子里,就是這樣隨處相遇的共鳴所在。沒有千篇一律的流行歌曲,沒有弄虛作假的打榜排行,獨立音樂就是唯一陪伴我們度過一個個天黑、日明的溫暖。一首歌曲、一段感悟,無關娛樂,這不就是我們對音樂所渴望的最真摯的樣子嗎?
悅來風雨聲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笔Y捷的一首詞,寫的是年少至老,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中。
盡管雨所帶來的情感,總是摻雜著縷縷愁思,我們還是不可救藥地愛上這滴滴答答的聲音。在雨里,聽雨、思雨,心緒漸漸自在飄遠,遠離繁華世界的喧囂吵鬧。這一切的悠閑自得,在如今,只要打開“聆雨”就能完美實現(xiàn)。選一獨處之處,細聽細雨,深深庭院、門廳走廊,雨不停歇,心卻得閑。
閱讀是最重要的大事
閱讀是最重要的大事兒,這話不是我說,卻該是每個文藝者的心聲?;ヂ?lián)網(wǎng)急速發(fā)展的時代,使得閱讀不再只依靠厚重的紙質(zhì)書本。亞馬遜的kindle,手機上的電子讀物,都是隨時隨地提供閱讀的好東西。
在文藝愛好者的心中,一個好的電子讀物并不需要太多太復雜的功能。往往“一個”就夠了。一張圖畫、一篇文字、一個問答?;氐轿淖肿畛醯钠瘘c,靜靜地讀、默默地欣賞。
同樣秉持著這份簡單之情的還有“火柴盒”。一闕歌、一首詩、一篇文,24小時之中的10分鐘,細碎的時光,就這樣在字里行間慢慢展開。
我有一個出書夢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千位文藝青年里,至少也有一百個出書夢。
遺憾的是,美夢并不都能成真。在紙質(zhì)書的范疇里,想要發(fā)行一本書并不簡單,人脈、資金、運氣、內(nèi)容質(zhì)量缺一,夢都只剩泡影。好在“簡書”所提出的作者成書計劃,給了大多數(shù)文藝青年一個福音:集齊5篇以上的文章數(shù)量,便可召喚一冊電子讀物。
留存、分享,寫作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我們常常對寫作抱有許多期許,用簡單的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故事、朋友的故事,就如照片那般,將時間定格,瞬間變成永恒。因為不是以寫作謀生,便不用害怕寫作成為一種負擔。作為生活里的一部分,有了它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加入“每天寫1000字”、“每周500字”,從今天開始,讀書、寫字,感受文字給予我們的力量。假如有一天,你也完成了這個夢想,決定為寫作而活,一定要像春樹那樣,為自己舉辦一個隆重的儀式,以作告別——告別從前心無所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