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菊 冀敏
妊娠糖尿病孕婦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的分析
郭新菊 冀敏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婦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的作用。方法40例妊娠糖尿病孕婦作為觀察組, 同期40例健康妊娠孕婦作為對照組, 分別對其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進行檢測, 并對比分析檢測結果。結果觀察組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血小板聚集率﹑C反應蛋白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檢測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 可有效指導患者血栓的診斷, 并作為治療的重要依據(jù), 從而阻止血栓形成, 在臨床上具有重大意義。
妊娠糖尿病;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C反應蛋白;凝血酶時間
血栓形成極易引起血壓血糖升高, 從而引發(fā)糖尿病, 孕婦在妊娠期間或妊娠前一旦患上糖尿病, 對母嬰的危害極大,應當引起重視[1]。血栓前期又叫血栓前狀態(tài), 是指人體內(nèi)血管內(nèi)皮﹑抗凝﹑凝血﹑血液流變學等改變, 致使促凝與抗凝之間處于失衡的狀態(tài)[2]。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 通過檢測孕婦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 可有效阻止血栓形成, 在血管病變預防控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本院對40例妊娠糖尿病孕婦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進行檢測, 并與健康孕婦的檢測結果做了對比,取得顯著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孕婦40例作為觀察組, 年齡24~35歲, 平均孕周(38.5±1.4)周, 平均體重(55.4±3.2)kg, 平均身高(164.8±4.0)cm;患者均表現(xiàn)有多飲﹑多食﹑多尿等臨床癥狀, 經(jīng)檢查全部確診。另選取4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 年齡23~36歲, 平均孕周(38.9±1.6)周, 平均體重(57.2±2.8)kg, 平均身高(166.3±4.4)cm。兩組均無嚴重疾病, 且兩組的年齡﹑身高﹑體重和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受試者清晨空腹采集2份靜脈血, 1份置于試管中進行血清分離, 之后迅速開展C反應蛋白和空腹血糖等檢測;另一份置于以0.109 mol/L枸緣酸鈉與全血1:9抗凝的凝血專用試管中搖勻, 設置離心速度為3000 r/min, 連續(xù)離心15 min, 然后收集上層液。采取透射免疫比濁法檢測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 采取比濁法檢測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纖維蛋白原通過比色法進行檢測,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均通過ELISA雙抗體夾心法進行檢測;選擇國產(chǎn)TYXN-96多功能智能血液凝聚儀﹑318-MICROPLATE READER全自動酶標儀, 采取凝固法檢測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檢測結果比較 經(jīng)對比, 觀察組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其他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結果比較 經(jīng)對比,觀察組的血小板聚集率﹑C反應蛋白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對比(±s, s)
表1 兩組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對比(±s,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凝血酶時間 凝血酶原時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觀察組 40 14.5±1.6 11.3±1.1 25.4±2.6對照組 40 19.4±2.8 15.7±1.9 36.2±4.8
表2 兩組其他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其他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情況對比(±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纖維蛋白原(g/L) C反應蛋白(mg/L) 血小板聚集率(%)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n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ng/ml)觀察組 40 4.3±0.5 7.8±1.6 81.5±4.2 1.6±0.2 146.2±16.5對照組 40 2.4±0.2 2.1±1.1 61.8±6.3 4.7±1.0 85.4±11.6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代謝性疾病, 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確,但長期高血糖極易破壞患者心腎功能, 對血管﹑神經(jīng)組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3]。妊娠可使隱性糖尿病顯性化, 使得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所加重, 而妊娠糖尿病又對妊娠孕婦及胎兒有著重大影響, 為減少傷害, 必須有效控制血糖, 緩解孕婦病情。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 通過檢測C反應蛋白, 可反映出多種炎癥狀態(tài), 當機體發(fā)生炎癥時, C反應蛋白會有明顯的變化[4]。本次研究顯示, 觀察組的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也證實了這點。另外還選取了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纖維蛋白原等指標,都能對妊娠糖尿病做出一定的反映, 且患者患病后, 以上幾項標志物水平會明顯比正常人高。如纖維蛋白原, 作為一種由肝臟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zhì), 感染糖尿病后, 纖維蛋白原多沉積于血管壁, 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 血液粘稠度和含糖量增高。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血管內(nèi)皮細胞分泌的一種糖基化蛋白質(zhì), 常作為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的標志物, 在啟動外源性凝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纖維蛋白原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均明顯升高。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可對纖溶酶的活性加以調(diào)節(jié), 促進凝血和纖溶的平衡, 觀察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妊娠孕婦生理特點較為特殊, 機體內(nèi)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凝血和纖溶狀態(tài)也各不相同, 對其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進行檢測, 可預防血栓形成, 值得推廣。
[1]王穎瑛. 妊娠糖尿病孕婦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分析. 臨床醫(yī)學, 2012, 18(1):69-70.
[2]楊浩. 妊娠糖尿病孕婦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意義.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 8(2):89-90.
[3]汪小娟, 馬志海, 林曉華, 等. 妊娠糖尿病孕婦糖化血紅蛋白與甲狀腺激素水平分析. 河北醫(yī)學, 2012, 18(8):1060-1063.
[4]李玉才.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45例凝血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探討.當代醫(yī)學, 2010, 16(4):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15
2015-05-07]
453000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