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霞
高頻通氣治療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療效評價與分析
于海霞
目的研究分析高頻通氣在治療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中的臨床療效。方法20例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患兒,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10例。研究組采用高頻通氣的方式進行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性機械通氣的方式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高頻通氣治療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患兒, 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 提高患兒的治療效率, 降低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高頻通氣;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療效評價
本文為了進一步分析高頻通氣在治療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中的臨床療效, 對本院20例患兒進行了不同的機械通氣方式, 以此展開實驗研究, 以供臨床參考,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患兒, 共20例, 并以其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隨機將患兒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10例。研究組中男6例, 女4例, 入院時程1~360 h, 平均入院時程(105±86)h;對照組男4例, 女6例, 入院時程1~361 h, 平均入院時程(106±87)h。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采用高頻通氣的方式進行臨床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性機械通氣的方式進行臨床治療。具體的治療方式如下。
1.2.1 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guī)性機械通氣, 并將儀器設備值調為常規(guī)性指標之間, 即吸氣峰壓調為0.225 kPa左右, 呼氣末壓調為0.045 kPa左右, 呼吸頻率調為50次/min左右即可[1]。
1.2.2 研究組對患兒的機械通氣中的儀器值調為高頻率,即提高凈氣末壓至10次/min, 并增加儀器振幅, 以看到患兒的胸廓有了明顯的振動為度。調節(jié)機械通氣設備, 使血氧分壓(PaO2)維持在6.67 kPa左右, 但呼吸頻率不予以改變。在患兒的病情稍有穩(wěn)定之后, 可逐漸將其設備值降低, 直至撤機。在患兒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期間, 應密切關注患兒的各項生理指標變化, 若發(fā)生異常狀況, 應及時向臨床醫(yī)生報告[2,3]。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將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兒的生命體征基本穩(wěn)定, 且在胸片檢查中顯示為正常;有效:患兒的生命體征大致穩(wěn)定, 且在胸片檢查中顯示為好轉;無效:不屬于顯效或有效的患兒, 均視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n(%)]
2.2 研究組未有患兒發(fā)生不良反應, 即發(fā)生率為0, 對照組中有2例患兒發(fā)生了胃脹氣狀況, 即發(fā)生率為20.00%,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據(jù)相關的臨床醫(yī)學調查顯示, 近年來, 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重癥呼吸衰竭癥, 因此, 重癥呼吸衰竭癥已然成為威脅新生兒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 在臨床治療中, 對于新生兒呼吸衰竭患兒的主要治療方式是以機械通氣的方式為主, 該種治療方式能有效降低新生兒死亡的發(fā)生率, 有其巨大的潛在價值。而隨著我國醫(yī)療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高頻通氣技術在臨床應用中的范圍越發(fā)廣泛。高頻通氣是一種開放式結構的呼吸器, 通氣時可插小管, 呼氣時呼出氣從氣道兩側口溢出, 進而減少了呼氣阻力, 以此吻合了小兒呼吸道狹長、生理死腔大的特點。它采用時間循環(huán)壓力調節(jié)制式設計而成, 由于該類呼吸機的特定設計要求其噴射針及空氧混合針座均設計在氣道口端, 故呼吸機在給患兒送氣時具有較高的流速且流量易調, 是一種具有壓力支持的理想的恒流式的呼吸設備, 適用于肺無動力學改變的嬰幼兒及兒童的呼吸生理要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患兒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其中, 研究組為90.00%,對照組為70.00%。與對照組相比, 研究組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較低, 其中, 研究組為0,對照組為20.00%。由此證明, 與常規(guī)性機械通氣相比, 采用高頻通氣治療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患兒, 有其更為顯著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 采用高頻通氣治療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患兒,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 提高患兒的治療效率,降低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郭少青, 單若冰.高頻機械通氣治療晚期早產兒重癥呼吸衰竭的效果.齊魯醫(yī)學雜志, 2012, 27(4):368-370.
[2]龔兆榮, 沙國強, 文運衡, 等.高頻通氣治療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所致呼吸衰竭價值探討.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2, 50(19): 45-47.
[3]郭艷梅, 劉翠青.河北省兒童醫(yī)院新生兒呼吸衰竭的臨床流行病學特點.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 2012, 15(11):670-6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41
2015-04-13]
121000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