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學講的概念是學進去,講出來。《學講計劃》要求學生通過全員的積極參與,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在要言不煩的激勵式導學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講出來教別人為最終目標。其間,大家不僅要自主學習,而且要共同學習,還要有教別人的較高的表達層次——學以致用。不僅自己學進去,而且能主動講出來教別人,這樣的目標,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極簡潔有效的方式。
可以用學講的理念引領課堂,指導三年級的起步作文。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習作4:“秋天到了,走出校園,觀察一處景物,然后抓住一兩處景物的特點寫下來。”
本次習作內(nèi)容是描寫秋景,寫好本次習作的關鍵在于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有所發(fā)現(xiàn),并采用一定的描述方法,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獨特感受。習作4中同時還提供了一篇習作例文,寫的是山坡上的一處美景,采用了總分的寫法,重點寫了山坡上的草和花,分別寫了草和花的靜態(tài)、蝴蝶等小動物的動態(tài),很有生活情趣。
如果不用學講的方式,就會按部就班地作如下教學:
1.認真閱讀習作4,弄清本次習作的要求和目的,即先搞清楚寫什么。
2.再讀習作例文,看看該怎么寫,教師對寫法做簡單指導。
3.再自己觀察,將觀察所得寫下來。
一節(jié)課,教師的指導將占去20分鐘左右,而學生大多時間是靜靜的聆聽者,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似乎只表現(xiàn)于說說自己觀察到的事物,而這恰恰又是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因缺乏教師對觀察方法的指導,而不明確觀察的重點所在,同樣會因為觀察的無序而直接影響表達的流暢性;同時學生因缺乏語言上的指導,而會將看到的內(nèi)容干巴無味地敘述出來。
但是,在學講方式之下,教師在課前就要做足了功課:鉆研文本,研究學生,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此基礎上,才會進行寫作訓練。具體步驟如下:
一、分小組布置課前觀察任務
將班內(nèi)幾個有組織能力的小家伙安排做幾個小組的組長,讓其他學生自選小組,然后學生在自選的小組長帶領下,走進校園,仔細選擇自己喜歡的能代表秋天的景物,認真細致地觀察。看看它們的形狀、顏色,有風的時候和無風的時候都是什么狀態(tài),然后將觀察到的寫一篇日記。
二、自主表達
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可以結(jié)合自己學過的一些寫秋景的秋游的文章,可以用上一些描寫秋天的景色的成語。
三、上課
(一)分小組交流所得。
每個學生在小組內(nèi)都可以暢所欲言,因為他們有了觀察的第一手資料,而且,或長或短都寫了觀察日記,所以學生說起來都覺得有話可說。
(二)班內(nèi)交流。
1.每組推薦一個學生介紹觀察所得??梢宰x日記,可以說說觀察中的趣事,教師和同學適當點評補充。點評的過程,就是對習作再次指導的過程,雖簡要,卻必不可少。
2.快速學習例文。默讀,讀后說說讀懂了什么?可以質(zhì)疑,可以講收獲。教師及時補充,總結(jié)出寫法上的特點如下:
A.采用總分總的構(gòu)段方式。B.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將觀察到的景物寫得具體生動。C.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來寫景物,讓景物更有情趣,更有可感性。
3.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日記??梢怨膭顚W生將學過的好詞好句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在修改方法上給學生指導。
4.展示課堂學習成果。可以是剛修改的一兩句,也可以是一段。只要是學生在習作中有所進步,都要提出表揚。通過展示,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寫作有動力。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及教育理論告訴人們: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學生才能有所得、有所感。學講方式的運用恰恰體現(xiàn)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因為這樣,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得到較好的展示,所以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這是一個激勵、喚醒、表達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習的過程變得輕松有趣,讓習作指導變得生動起來。更可貴的是,用學講的方式引領課堂,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