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玉
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注射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療效評估
劉文玉
目的探討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注射治療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療效。方法96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8例, 對照組患者給予抗結核和保肝、激素以及脫水劑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腦脊液置換與鞘內注藥進行治療。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和臨床治愈率分別為95.83%和72.92%, 對照組總有效率和臨床治愈率分別為81.25%和60.42%,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壓力、腦脊液細胞和腦脊液蛋白的恢復時間等優(yōu)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結論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注射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療效確切, 效果顯著, 是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較為理想的綜合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置換;鞘膜腔內注射;療效評估
結核性腦膜炎在我國仍為常見病[1], 近年來, 由于結核病高發(fā), 結腦的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在全身有效的抗結核藥物及激素治療后, 其病死率仍較高[2]。2009年2月~2012年2月本科對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在系統(tǒng)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雙針腰椎穿刺置換腦脊液加鞘內注射, 取得了較好療效,現(xiàn)將具體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本科收治的96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新編結核病學》結腦診斷標準[2]。年齡17~67歲, 平均年齡(35.8±8.3)歲;將全部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8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常規(guī)抗結核方案相同, 即:3HRZE左氧氟沙星,3個月的HRZE,10個月的HRE, 同時配合保肝,靜脈滴注地塞米松激素治療, 靜脈滴注20%甘露醇、速尿和甘油果糖控制顱內高壓。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應用腦脊液置換及鞘內給藥, 具體方法為常規(guī)作腰穿測腦脊液壓力后, 緩慢放出腦脊液5~10 ml, 然后緩慢注入等體積生理鹽水, 反復3~6次, 總量≤30 ml, 最后1次放出腦脊液后注入等體積藥物(生理鹽水+異煙肼100 mg及地塞米松5 mg), 余操作同常規(guī)腰穿, 視病情,2~4 d置換給藥1次。出院后兩組均予正規(guī)抗癆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3]臨床治愈:臨床癥狀緩解, 腦脊液檢查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腦脊液有核細胞數(shù)<100×106/L;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 腦脊液改善不明顯或病情惡化??傆行?(臨床治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和臨床治愈率分別為95.83%和72.92%, 對照組總有效率和臨床治愈率分別為81.25%和60.42%,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 見表1。
2.2 兩組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情況比較(±s, d)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情況比較(±s, d)
腦脊液蛋白恢復時間觀察組 48 13.34±2.98 17.82±3.74 20.14±2.82 19.28±2.55 25.31±3.71 28.12±4.10對照組 48 19.20±2.74 24.52±3.25 27.95±4.41 25.81±2.74 32.50±3.70 35.77±5.21 t10.10 9.31 10.28 12.09 9.34 8.3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發(fā)熱消失時間 頭疼消失時間 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 壓力恢復時間 腦脊液細胞恢復時間
2.3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谷草、谷丙轉氨酶升高5例 , 加保肝藥物后轉氨酶下降, 無一例出現(xiàn)腎功能受損, 兩組均未發(fā)生顱內感染、腦疝、腦脊液滲漏等不良反應。
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結核病。結核性腦膜炎在我國為常見病。由于病變所在部位及病理變化, 致使結核性腦膜炎死亡率高、致殘率高, 是一種嚴重的結核病。故此, 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極為重要。
駱歡等[4]選取46 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 而試驗組加用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注射治療,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糖、蛋白、白細胞、氯化物、壓力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說明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注射可加快患者腦脊液恢復, 提高治療有效率, 是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一種有效、安全手段。本組資料中觀察組總有效率和臨床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壓力、腦脊液細胞和腦脊液蛋白的恢復時間等優(yōu)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基礎上, 應及時采用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注射治療, 不但能提高局部的藥物濃度, 而且有助于減少并發(fā)癥, 提高治愈率、改善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培元.結核病.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54-261.
[2]彭衛(wèi)生, 王英年, 肖成志. 新編結核病學.第2 版.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3:234-247,242-272.
[3]匡培根. 神經系統(tǒng)疾病藥物治療學.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516-518.
[4]駱歡, 李國航, 瞿志軍, 等. 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注射治療結核性腦膜炎效果觀察.河北醫(yī)藥,2012,34(16):2428-24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098
2015-01-05]
261000 濰坊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結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