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旻圣
摘要:該文設計了一個針對網絡圖片資源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圖片資源的質量進行評估:1)專家評分。專家作為權威對圖片資源的評分,是一個重要的評分參考。2)對普通用戶進行評價能力的評估。不同的普通用戶對圖片資源的評價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因此,設計了一些方法對普通用戶的評價能力進行評估。3)客觀數(shù)據(jù)得分。圖片的相關客觀數(shù)據(jù)也能反映出圖片資源的品質:比如圖片的點贊數(shù)、下載量,還有圖片資源的獲獎榮譽等。
關鍵詞:圖片資源;評價體系;評價能力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5-0138-0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s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images on Internet. The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es image qualit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of: 1) Expert evaluation. Experts grade the image resourc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rating reference. 2) Assessment of evaluation capacity of ordinary users. The evaluation capacity to images of different ordinary users is different. Therefore, design several methods to assess the evaluation capacity of ordinary user. 3. Objective data points. The objective data related to image also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image resources, for example, number of praise, downloads, and awards honor of image resources.
Key words: image resources;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capacity
當代互聯(lián)網的普及,使得人們能夠方便地利用網絡平臺分享自己的攝影作品,交流攝影心得。許多人借助各式各樣的網絡應用,發(fā)表自己的攝影作品同時,也欣賞著別人的佳作。在這些網絡應用中,圖片資源的評價子系統(tǒng)都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用戶有尋找高品質資源的需求,這就需要對圖片資源的質量進行評估。
但是網絡上的圖片資源有別于傳統(tǒng)的圖片資源。首先,網絡圖片資源的發(fā)布是沒有約束的,不像傳統(tǒng)的圖片出版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把關,這就造成了網絡上的各種圖片資源良莠不齊。其次,互聯(lián)網的廣泛普及,使得包括公司、機構、個人等在內的各種主體都會發(fā)布海量的圖片資源。這就導致用戶在面對大量的圖片資源時要付出不少時間和努力才能找到想要的圖片資源。最后網絡上的圖片資源發(fā)布是無序的,只是簡單的存儲堆砌,缺乏系統(tǒng)性和組織性。
由此可見,在圖片資源的管理上,實施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可去粗存精,為用戶提供優(yōu)質的圖片資源。而現(xiàn)有的圖片資源相關的網絡應用,在評價系統(tǒng)方面缺乏一定的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大部分也忽略了網絡用戶的評價能力參差不齊這一事實。所以本文希望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一套網絡圖片資源的評價體系。
1 評價體系概述
為了更客觀的對圖片資源進行評分,評價體系被設計為綜合考慮了多個不同的因素,最終對每個圖片資源給出一個綜合評分。這些因素中,有些是對圖片資源的直接評分,有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圖片資源質量的因素,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專家評分。系統(tǒng)中引入一類特殊的用戶—專家,他們作為權威可以對圖片資源進行評分,也負責一部分對普通用戶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2)普通用戶評分。普通用戶也會對圖片資源評分,同時系統(tǒng)還會對每個普通用戶的評價能力進行評估。
3)客觀數(shù)據(jù)得分。根據(jù)圖片資源的點贊數(shù)、下載量、獲獎信息等數(shù)據(jù)對圖片資源的質量進行評估。
針對一個圖片資源,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別評估,每個方面得出一個數(shù)值評分,最后加權平均所得就是該圖片資源的綜合評分,公式如下:
[圖片資源的綜合評分=Wspe*專家評分+Wcom*普通用戶評分+Wobj*客觀數(shù)據(jù)得分Wspe,Wcom,Wobj>0,Wspe+Wcom+Wobj=1]
其中Wspe,Wcom,Wobj均為加權系數(shù),作為系統(tǒng)參數(shù)可以調整。
2 專家評分
相對于“普通用戶”,評價體系中將引入“專家”這一特殊用戶。專家是經由挑選、認證等產生的,是在攝影領域具有較高專業(yè)素養(yǎng)的人。
專家需要分級,分級的作用是使得專家根據(jù)層次分工,減少高級專家的工作量。專家的分級層次是樹型結構,即整個系統(tǒng)有唯一的最高級別專家,所有其他級別的專家都有唯一的直接上級專家。一個最低級別的專家負責一個區(qū)級行政區(qū)內普通用戶上傳的圖片資源的評分,考慮到普通用戶的地理區(qū)域分布不平衡,可以有多個低級專家負責同一個普通用戶較多的行政區(qū)。為了減少工作量,上級專家可以只對下級專家已評分的圖片資源進行審核或重新評分。每個圖片資源僅有一個專家評分,因此高級別專家的評分會覆蓋低級別專家的評分。
3 普通用戶評分
不同的普通用戶因為各種原因對圖片資源的評價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所以不同普通用戶的評分對于圖片資源最終評分的影響力也應當不同。因此,評價體系中需要對普通用戶的評價能力進行評估。
定義普通用戶的評價能力是在[0,1]范圍內的數(shù),數(shù)值越大,表示評價能力越高,反之評價能力越低。
當普通用戶注冊完后,系統(tǒng)需要給定一個初始評價能力,這是通過兩個步驟來完成的。系統(tǒng)創(chuàng)建一個普通用戶時,該用戶的評價能力的值等于DefaultEval。然后,當普通用戶第一次登錄系統(tǒng)時,可以選擇是否參加一次測試,該測試的目的是對用戶的圖片鑒賞能力進行評估。如果用戶不參加測試,測試得分就為0。測試的分數(shù)會被轉化為一個百分比小數(shù),然后這個值以Wtest作為權重增加到評價能力中去。這樣做的用意是,每個普通用戶在注冊完畢后都會有一個系統(tǒng)默認的(但較低的)評價能力,通過完成圖片鑒賞能力測試,提高自己的初始評價能力。
4 客觀數(shù)據(jù)得分
客觀數(shù)據(jù)得分主要來自于兩部分,一部分來自于圖片資源的點贊數(shù)和下載量,另一部分來自圖片資源的榮譽證明。
圖片資源的點贊數(shù)和下載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圖片資源的受歡迎程度和藝術品質。從用戶操作的習慣而言,點贊相對于下載是一個更容易也更頻繁的操作,但一旦用戶下載了圖片資源,也說明用戶對此圖片資源的喜愛程度超過了點贊,因此下載量應當比點贊數(shù)對評分具有更高的比重。此外,一些舊的圖片資源因為發(fā)布時間早,已經積累了不少點贊數(shù)和下載量,而一些新的優(yōu)秀圖片資源因為發(fā)布時間晚,還未積累起足夠的人氣。因此,簡單地拿點贊數(shù)和下載量的絕對量去比較不同圖片資源的優(yōu)劣是不公平的。所以,點贊數(shù)和下載量在初期應當促進評分的較快增長,而積累到一處程度后,又要弱化這兩個因素,使之產生的影響不再那么大。綜上所述,給出如下的計算公式:
[客觀數(shù)據(jù)得分=min(Wgood*logbase點贊數(shù)+Wdownload*logbase下載量logbase用戶數(shù),1)*100]
對數(shù)曲線的形狀比較符合前述的特性:在自變量較小時函數(shù)增長較快,超過一定值后增長率又減到很小。系統(tǒng)參數(shù)base控制了這個對數(shù)函數(shù)的形狀。因為最終的得分是百分制,需要將這兩個對數(shù)的加權和映射到區(qū)間[0,100],所以這個加權的對數(shù)和要除以它可能達到的最大值。點贊數(shù)一定不會超過總的用戶數(shù),但是用戶可能會多次下載同一個圖片,所以這里做了這樣的假定,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用戶只會對同一個圖片資源下載一次。然而為了防止現(xiàn)實中可能出現(xiàn)的極端情況--下載量很大導致超過了總的用戶數(shù),所以最后還是用min函數(shù)保證這個百分比不會超過1。
此外,圖片資源如果獲得了榮譽,可以由專家根據(jù)榮譽的高低指定一個額外的加分,以增加該資源的客觀數(shù)據(jù)得分,當然加分后的得分不能超過100。
5 結束語
本文針對網絡圖片資源設計了一個評價體系,該體系中引入了專家機制、用戶評價能力評估以及對客觀數(shù)據(jù)的利用,綜合這些因素來對圖片資源的品質進行更為客觀準確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朱慶華. 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測定[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
[2] 矯健, 劉煜, 鄭恒. 基于AHP-BN的網絡信息資源綜合評價的研究[J]. 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 2007(9): 66-71.
[3] 崔雙江. 網絡信息資源的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J]. 圖書館學刊, 2007(3):101-103.
[4] 陸寶益. 網絡信息資源的評價[J]. 情報學報, 2002,21(1):71-76.
[5] 侯立宏, 朱慶華. 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 情報學報, 2006, 25(5).
[6] 陳文靜, 陳耀盛. 網絡信息資源評價研究述評[J]. 四川圖書館學報,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