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寧縣第一實驗小學(323500) 胡艷華 趙愛月
近期我校舉行了“智慧課堂節(jié)”,我有幸聽了梁民、周建峰、洪舒怡三位老師同課異構《橋》的三堂課,現(xiàn)截取幾個鏡頭,談談我對同課異構的認識。
鏡頭一:生字教學片斷
(一)洪舒怡老師的生字教學片斷
出示:咆哮 呻吟 攙扶 祭奠
1.指導學生讀“呻吟”。
2“.咆哮”這個詞怎么理解?(怒吼、憤怒地叫)
3.再讀這四個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像這樣的詞還有哪些?(進入、饑餓、溫暖、炎熱、寒冷……)
4.這幾個詞不僅難讀,還難寫,哪些地方要注意?請同學們拿出作業(yè)紙,寫一寫“祭奠”。
(二)周劍鋒老師的生字教學片斷
出示:咆哮 狂奔 獰笑 放肆 勢不可當
師:上面的詞語是寫洪水的,請你們在每個詞語的前面,添上“山洪”兩個字讀一讀。你們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洪水?
出示:肆無忌憚 瘋 跌跌撞撞 亂哄哄
師:上面的詞語是寫村民的。當肆無忌憚的山洪狂奔而來時,可以用哪個詞形容村民?(驚慌失措、不知所措)
出示:流淌 擁戴 沙啞 揪出 豹子
師:這些詞是寫誰的?(老漢、黨支部書記、村支書)
師:你認為最難寫的字是哪幾個?
對比分析
課前預習一直是個困擾語文教師的問題,雖然教師經常布置學生課下預習,但大多只要求他們將課文瀏覽一遍,缺少系統(tǒng)的、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預習策略。周老師針對這些問題,設計了預習題,為學生點燃智慧之火。針對學生在詞句的理解、積累、運用方面的能力較差的實際,洪老師利用集合法把含有相同特點的詞語集合在一起進行積累,讓學生發(fā)現(xiàn)詞語中含有相同部分,都由近義詞構成。
鏡頭二“:揪、推”的教學片斷
(一)周劍鋒老師的教學片斷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p>
1.哪個字最讓你感動?
2“.揪”是什么意思?
3.老漢揪出的是誰?難道他不愛自己的兒子嗎?
(二)梁民老師的教學片斷
師:老漢和小伙子,他們說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滿了矛盾。為什么呢?這一揪,這一推,你們讀出了什么?
師:老漢揪出的僅僅是小伙子嗎?他還揪出了什么?(揪出了黨員的責任,揪出了老漢的大公無私,揪出了村民的希望,揪出了黨員絕不能損害群眾利益的價值觀)
對比分析
周劍鋒老師“揪”字的教學設計頗具匠心,層層深入,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梁民老師引導學生抓住老漢的前后表現(xiàn),對比體會他的內心:在不同的情況下,態(tài)度有著強烈的反差,對比鮮明。
鏡頭三:課堂小練筆的設計
(一)周劍鋒老師練筆的片斷
洪水退去了,村莊恢復了平靜,一座新的橋建起來了。洪水無情人有情,人們?yōu)榱思赖爝@對父子,在橋頭立了一座碑。如果在碑上刻一句話,你準備刻什么?拿起筆寫在預習紙上。
(二)洪舒怡老師練筆的片斷
山洪暴發(fā)時,村莊驚醒了,人們瘋了似的往外逃,村莊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成了人們最后的希望。洪水侵襲下的木橋又是怎樣的呢?模仿文中描寫暴雨和山洪的句子,寫一寫洪水中的橋。
(三)梁民老師練筆的片斷
老漢突然沖上去,從隊伍中揪出一個小伙子。兒子啊,_________________。
老漢兇得像只豹子,兒子啊,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子瞪了老漢一眼,父親啊,________________。
小伙子推了老漢一把,父親啊,________________。
老漢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兒子啊,___________。
對比分析
周老師在學生領悟了橋的深刻含義后,設計了練筆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拿起筆,寫幾句祭奠老漢的話,這樣的設計提升了學生的認識,升華了學生的情感。洪老師注重學生寫法的指導,在學生充分習得寫作方法之后,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寫洪水中的橋,順水推舟,水到渠成。梁老師的練筆設計將對話直指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課堂對話不再是淺層次的對話,而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