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容, 王 林
(1.四川省仁壽縣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四川 仁壽 620500 2.成 都 醫(yī) 學 院 附 屬 醫(yī) 院,四川 成都 610081)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簡稱艾滋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是治療措施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生存質(zhì)量及死亡率等,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本研究對AIDS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有效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免疫功能重建,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入組標準:①符合《性病艾滋病防治指南》中AIDS診斷標準[2];②年齡≥18歲,性別不限;③正在接受高效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者;④患者無語言功能障礙,能有效溝通;⑤同意進入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晚期患者,臨床評估抗病毒治療弊大于利者;②身體一般狀況差,預計生存時間不能滿足研究;③合并有HBV或HCV感染;④合并嚴重的心、腦、造血系統(tǒng)等疾病;⑤正在參加別的研究項目。
1.2 一般資料: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選取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3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例。觀察組:男11例、女4例,年齡28-54 歲,平均(43.51 ±6.7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例、初中7例、高中3例、大專及以上2例。感染途經(jīng):性傳播8例、血液傳播6例和具體途徑不詳1例。對照組:男10例、女5例,年齡30-52歲,平均(42.23±6.8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例、初中6例、高中4例、大專及以上1例。感染途經(jīng):性傳播7例、血液傳播6例和具體途徑不詳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感染途徑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護理內(nèi)容,包括認知干預、心理干預、用藥干預[3]、生活干預和社會支持干預。對照組僅在患者來院復查時給予護理,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建立檔案。對入組的患者及時建立檔案,詳細記錄其姓名、性別、年齡、地址、聯(lián)系電話及服用藥物等,根據(jù)評估內(nèi)容和檔案對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②現(xiàn)場教育。對患者每月集中授課1次,講解AIDS、抗病毒治療的相關(guān)知識,解決患者治療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③加強隨訪。入組第1個月每周電話隨訪1次,以后每半月隨訪1次,每月進行家庭隨訪1次,對患者用藥進行指導,了解治療效果、不良反應(yīng)和服藥情況。告知患者復查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CD4細胞水平等時間,根據(jù)結(jié)果調(diào)整用藥。④病情追蹤卡。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病情追蹤卡,記錄每日服藥種類、劑量等情況,以便了解有無漏服、錯服藥物等情況,以及有無濫用毒品及亂性,定期復查、飲食營養(yǎng)和規(guī)律作息等情況。
1.4 依從性評價[4]:主要從按醫(yī)囑用藥、不濫用毒品、不自行停藥、定期進行復查、安全性行為、保持情緒平穩(wěn)、注意飲食營養(yǎng)、作息時間有規(guī)律等8個方面進行評價,能夠很好的執(zhí)行6項以上者為完全依從;很好執(zhí)行項目不超過2項者為不依從;介于二者之間者為基本依從。
1.5 實驗室指標:①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6個月用抗凝試管采集全血3mL,檢測CD4
+T淋巴細胞。②病毒載量:治療6個月用抗凝試管采集全血3mL,檢測病毒載量,病毒載量<50拷貝/mL時達到完全的病毒學抑制[5]。
1.6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入組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價,觀察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n(%)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兩組患者入組時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6個月兩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較治療前均提高(P<0.05),但是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外周血T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個/μL)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外周血T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個/μ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個月觀察組 134.12 ±45.09273.66 ±62.27*361.40 ±70.88*組別 治療前 治療3個月 治療6對照組 130.81 ±42.75 164.09 ±51.39#193.26 ±60.13#>0.05 <0.05 <0.05 P
2.3 兩組患者全血病毒載量比較:觀察組患者全血病毒載量12例 <50拷貝/mL、2例<100拷貝/mL、1例>100拷貝/mL;對照組患者全血病毒載量7例<50拷貝/mL、5例<100拷貝/mL、3例>100拷貝/mL;觀察組患者全血病毒載量抑制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IDS是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機體免疫系統(tǒng)被HIV破壞,使人體對威脅生命的各種病原體喪失了抵抗能力,最后導致死亡的一種嚴重傳染病,具有感染途徑特殊性、不可治愈性及傳染性等特點。隨著病程延長,患者免疫力逐漸減低,而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抑郁及自殺等不良心理,對未來生活失去信心。目前,國際醫(yī)學界至今尚無防治AIDS的有效藥物,主要采用高效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抑制病毒復制,促進免疫重建和減少病毒耐藥。AIDS抗病毒治療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等特點,在治療過程中又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極易導致患者放棄治療,影響臨床治療效果。
護理干預是指在護理過程中,通過護理人員的行為或人際關(guān)系的影響,從而改變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不利于康復的行為,促使患者康復的一種護理方法[6]。依從性是指患者在就醫(yī)后其行為與臨床醫(yī)囑的符合程度。本研究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結(jié)果顯示完全依從12例、基本依從2例和不依從1例,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完全依從7例、基本依從5例和不依從3例。胡敏華[7]對32例 AIDS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完全依從25例、不完全依從5例和完全不依從2例,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在AIDS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加強長期隨訪和全程用藥督導等,有效解決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最大程度減輕負性情緒,促使患者主動參與自身疾病的治療,樹立其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
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已作為臨床上評價AIDS患者機體免疫狀態(tài)、用藥指導和療效判斷的必須指標,也是開始預防機會性感染的標志,其計數(shù)愈低,機體免疫功能損傷愈重。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同一時間點觀察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與徐艷等[8]研究報道一致。由于加強了護理,患者與責任護士形成了一種信任、尊重的友好關(guān)系,并且能堅持抗病毒治療,按時按量服藥和復診,保證了抗轉(zhuǎn)錄病毒治療的質(zhì)量,使機體免疫系統(tǒng)得到部分重建,有效提高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有效抑制病毒載量,如觀察組80.00%的患者達到完全的病毒學抑制,而對照組僅有46.67%。
[1] 張穎新,王紅紅,唐四元.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8,23(17):78-80.
[2] 陳繼忠.性病艾滋病防治指南[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113-120.
[3] 何春梅,王惠蘭,李桂英,等.護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4):19-20.
[4] 楊成彬,馮萍,岑一虎,等.高效抗逆轉(zhuǎn)錄病毒療法對艾滋病的治療效果及其耐藥情況[J].華西醫(yī)學,2011,13(13):425-426.
[5] 張艷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yīng)用,2014,8(9):167.
[6] 洪婉媚,李劍妮,彭秋燕.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1):20-21.
[7] 胡敏華.護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免費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江西醫(yī)藥,2008,43(3):272-274.
[8] 徐艷,柏春琴,范春紅,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2,27(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