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賢平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按照預定的教學程序,即按照課文詞義解釋、閱讀整體感知、歸納課文中心的傳統(tǒng)模式組織教學,課文學過之后,學生往往對課文理解不深,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深入文本,進入深層次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課題。引領(lǐng)學生進入課文閱讀的更深層次,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取了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朗誦中含英咀華,在誦讀中使無聲文字轉(zhuǎn)化為有聲的語言信息,通過反復誦讀進入作者營造的審美境界。例如在學習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一文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給學生的誦讀配上背景音樂,學生在朗讀中體味三峽山勢的險峻、夏水的迅急,在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讀出春冬之水的清幽,讀出三峽秋意的凄清。然后,教師讓學生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詞語、一個片斷,并且對三峽寫景的語句進一步發(fā)揮想象,寫出散文片斷。這種讀寫結(jié)合的閱讀方式,往往能夠使學生靜下心來,將自己的想象沉淀為優(yōu)美的文字,更深切地體味文字的色彩美、意境美,使學生進入文本營造的唯美世界,受到美的陶冶、情的感染。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抓住文本中作者所留下的藝術(shù)空白,轉(zhuǎn)換角度,促使學生把自身的生活體驗滲透到對文本的閱讀理解當中,進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加深對文本意旨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時,當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以后,教師啟發(fā)學生轉(zhuǎn)換角度來理解人物情懷:“如果你是作者的父親,站在父親的角度給兒子寫一封信,你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學生們踴躍發(fā)言。有的說出了父親對兒子深深的關(guān)懷與思念;有的則寫出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寬容與理解;有的甚至說作為一位父親,會不惜生命的代價呵護兒子的成長。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教師讓學生轉(zhuǎn)換角度:當“父親”見到自己的親兄弟于勒惟恐避之不及、逃離現(xiàn)場回到家后,在深夜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入睡,于是“父親”起床寫了一篇日記,請同學們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說一說“父親”日記的內(nèi)容。有的同學說出了父親逃離現(xiàn)場后對兄弟的懺悔之情,有的同學則抒發(fā)了父親對兄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緒,等等。通過轉(zhuǎn)換視角,讓學生“換位”思考,使學生對課文意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著力于對課文的剖析與講解,教師是課堂提問的主體,教師問、學生答的單一提問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而學生在閱讀中的質(zhì)疑能力是驅(qū)動學生對課文深入探究的動力。如果學生在閱讀中人云亦云,缺乏自身獨立的思考,就不會有效提升自身閱讀能力。因此,筆者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學生自主閱讀的方式,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出問題,通過課堂小組的互動與交流,釋疑解疑,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莫懷戚的《散步》一文時,學生們提出了:為什么母親最后依從孩子的意見,決定要走小路?在學習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時,學生提出:藤野先生作為一個教師,認真批改學生的講義、對教學工作負責任,這本是一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品質(zhì),為什么能夠獲得魯迅先生的熱愛與崇敬?在學習《斑羚飛渡》一文時,有的學生提出:為什么老斑羚們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幫助年輕的斑羚逃生?學生們在討論與探究中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觀點與認識,從而走進了閱讀理解的深層次,有助于提高自身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但是僅靠課堂有限的閱讀時間達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筆者注重通過課堂的引導,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有效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之后,筆者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朱自清文集》,并且通過網(wǎng)絡查詢等方式,了解作者寫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知識。在學習了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后,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吶喊》小說集,了解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以及犀利而凝重的語言特色。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來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擴大學生的閱讀積累,形成自主閱讀、自主思考的良好閱讀習慣。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初中學生的特點及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為中心,引領(lǐng)學生進入閱讀的更深層次,使學生真正進入文本世界,與文本及人物的情感達成共鳴,增強閱讀體驗。教師要注重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開拓學生的閱讀空間,使學生學會在閱讀中提出問題,通過分析與探討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文本意旨,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