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娟莉
(韓城教師進修學校 陜西韓城 715400)
關于新課程下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淺見
白娟莉
(韓城教師進修學校 陜西韓城 715400)
文言文經(jīng)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流傳至今,是詩文中的極品,表現(xiàn)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正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這些精華佳作,不能不讀;而鑒于因文言文距離我們的生活較遙遠而產(chǎn)生的字詞句難以理解的特點,又不能完全放給學生自己來讀。因此,結合新課改的能力要求與文言文教學目標,一線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轉變傳統(tǒng)的字句串講這種單一的教授文言文的方式,使教學方式生動起來,多變起來,真正做到使學生由厭學到愿學到樂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關于文言文教學的幾點淺見。
要使文言文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教師就要解讀課程目標和考點。第四學段(7~9年級)階段目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
鑒于以上目標,我們認為文言文考試主要體現(xiàn)在:1、選文的出處、作者。2、解釋實詞、常見虛詞的意義。3、文句的停頓。4、句意的理解。5、層次的劃分。6、文章(或文段)主要內容的理解。7、寫作方法的分析。8、作者思想感情的傾向。9、課內與課外相關文段的對比閱讀。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根據(jù)不同的文章做出不同的調整,采用合適的策略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教學中,由于文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各個角色之間有著較高的辨識度,所以我采用了情景劇扮演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分別扮演鄒忌、齊王、鄒妻、鄒妾和鄒忌的客人,在不脫離文意的前提下用文言對原文進行擴寫。對學生來說,擴寫文章并不少見,但擴寫文言文并進行表演的形式便稀罕得多了。因此,學生們普遍體現(xiàn)出了較高的積極性。在另一個方面,要使用文言進行擴寫就必定要求學生對課文原文有較高程度上的把握,而寫作的過程更是一個學生進行自我檢測的過程。扮演鄒妻的同學便把“徐公何能及君也”擴寫成了“君之背如虎,腰如熊;貌似美玉,聲如驚雷。徐公不過滄海之一粟,豈能相比乎?”雖然文筆上還略顯青澀,但充分顯示出了同學們地深思和努力。經(jīng)過情景劇的表演,同學們增加了對文言文的學習熱情,減少了抵觸的心理。而對于其他類型的文章,則相應采用其他的方式。教學的策略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具體情況具體解決,善于在教學實踐中使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讀是訓練學生養(yǎng)成文言語感的有效之途。在課堂上,以各種形式引導學生閱讀。
一讀,自由默念通讀。這種讀法多用于預讀、自我感知文句的階段。要讓學生自查字典認識生字生語,運用注釋自解文句大意,在邊默讀、邊解難字難句中,整體感知課文大概內容,同時列出疑難之點,準備發(fā)問解疑。
二讀,個別大聲朗讀。這是在學生課前默念通讀的基礎上,“依照對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讀下去,用連貫與間歇表示出句子的組織與前句和后句的分界來”。教師就此正音,幫助學生斷句。
三讀,結合課下注釋邊讀邊譯。注意動手圈畫出重點字句以及不明白的地方。這次讀應該是精讀,也是充分調動學生自學能力的時候。
這三讀之后,學生就剛才自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互相討論,然后再當堂提問,師生共同解決。這種方法雖然用時稍多,但對學生實際掌握知識很有益處。
3.要教給學生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授以翻譯的方法,這是在學習文言文方面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一般來說,對文言文的翻譯應遵循這樣三個原則:首先要忠實于原文;其次是語句要通順,表意要明確,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再次是文字優(yōu)美,力求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語言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及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有人把這三個原則總結為了五個字:留、刪、調、補、換。
3.1 留。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物名、職稱、器具等,可照寫不誤。如“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只把“謫守”譯為“被貶做太守”就可以了,其余都不用翻譯。
3.2 刪。文言詞語里有些虛詞只起湊足音節(jié)的作用,不具有詞匯及語法意義,可以刪去不譯。如“夫戰(zhàn),勇氣也?!逼渲械摹胺颉笔莻€發(fā)語詞,只是為湊足音節(jié),可以不譯。
3.3 調。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名子成分在位置上有一些不同之處。如賓語后置,謂語前置,定狀語后置等。在翻譯時必須要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加以調整。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在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應譯成“有何陋?”
3.4 補。文言文的省略現(xiàn)象比較突出,為了更完整地表達原文的內容,翻譯時,應該把這些省略成分補充出來。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顯然,“再”和“三”之后都省略了“鼓”,翻譯時要補充出來。
3.5 換。有些詞,在文言文常用,但在現(xiàn)代漢語里已不常用或者根本不用,翻譯時,就要用現(xiàn)代詞將其替換掉。如“吾與汝畢力平險”一句中的“吾”、“汝”應換成“我”、“你”。
只有把這翻譯的方法教給了學生,學生才能拿著這把鑰匙去開啟文言學習的天地。
4.歸納整理,自結自測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完一篇課文后,讓學生自行歸納總結一課的學習重點,梳理學習過程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自編習題檢測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其一是歸納整理法,要求每位學生都準備一個筆記本,建立“文言文專輯”,每學完一篇課文,就把本課所學知識點進行歸類整理,如:作家作品知識、重點詞語的解釋、通假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語句的翻譯和理解、文章的主旨等,把課堂所學知識條理化和系統(tǒng)化,避免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老師一講到底,學生機械記憶,死記硬背的弊端。
其二是自編習題檢測法。在歸納梳理之后,讓學生圍繞整理出的知識點編一份習題,編好后同學間交換答題,以檢查學習效果。以前都是老師出題學生考,學生是處于被動檢測的地位,復習起來較為盲目,現(xiàn)在是自己出題同學之間互相考,學生興趣濃,感覺主動。這一做法對改變時下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有較大作用。
總之,如果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能改變以教師串講為主、學生只做筆記的枯燥呆板的局面,還學生以“學習的自由”,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還給學生,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切實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我們的文言文教學定可走出低效的怪圈,進入花香鳥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