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名字的心理效應:來自個體層面和群體層面的證據(jù)*

    2015-02-26 07:07:54任孝鵬
    心理科學進展 2015年5期
    關鍵詞:個體心理影響

    蘇 紅 任孝鵬

    (1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101) (2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20世紀 40年代心理學者開始研究不常見(uncommon)名字、單數(shù)(singular)名字以及獨特(unique)名字的心理效應(Zweigenhaft, Hayes, &Haagen, 1980)。1937年, 名字研究的奠基人之一Walton (1937)發(fā)表了“The affective value of first names”, 他指出“一個人在出生后被賦予的名字會成為影響其人格發(fā)展、友誼獲得、生活成功的決定性因素(determining factor)”。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 研究人員從個體層面研究名字對心理變量的影響, 發(fā)表了一系列名字對身體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 (Erwin, 1993)、學業(yè)成績(academic achievement) (Ford, Miura, & Masters,1984)、心理調節(jié)(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wenge& Manis, 1998)、男性化/女性化特質(masculine/feminine trait) (Erwin, 2006; Garwood, Baer,Levine, Carroll, & O'Neal, 1981)影響的文章。最近十幾年, 文化心理學從群體層面的新視角研究名字的心理效應, 一方面通過分析群體名字的變化來探究文化進化(Berger, Bradlow, Braunstein, &Zhang, 2012)和文化認同(Sue & Telles, 2007), 另一方面將名字作為客觀實在的文化產(chǎn)品(cultural product)來探究價值觀的變遷(Twenge, Abebe, &Campbell, 2010)。

    名字不僅是人與人相互稱呼的語言符號, 也是研究社會心理和文化認同的紐帶。有研究者指出“名字具有認知性、實效性和情感性的功能” (張會勤, 張瑞君, 2008)。需要指出的是, 這里所說的名字指的是英文中的first name/given name, 也就是不包含姓(surname)。雖然中西方人名均是主要包括“姓”和“名”兩部分, 但在日常生活中熟人間更喜歡直呼其名, 這一點在西方尤其如此(徐江濤,2010),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名”對一個人的影響更大。不過目前已有研究者關注“姓”對個體職業(yè)影響的心理學研究(Silberzahn & Uhlmann, 2013),下文對此進行了專門的介紹。

    姓名的構成包括兩部分:形式(form)和內容(content) (樓光慶, 1985)。“形式”是客觀的, 指的是姓名的組合方式; “內容”是主觀的, 指的是姓名所傳達的寓意。關于名字的研究也可以依此類推:一類是名字形式的研究, 指名字的頻次(frequency)、名字的讀音(sounding)、名字的首字母(initials)等; 一類是名字內容的研究, 指對名字內涵(name connotation)的研究。具體來講, 名字形式的類別主要包括:根據(jù)使用頻次將名字分為常見名字(common name)和獨特名字(unique name),根據(jù)讀音分為白人(white sounding)名字和非裔美國人(African-American sounding)名字等, 根據(jù)首字母分為積極的首字母(positive initials)和消極的首字母(negative initials)。針對名字內容的研究較少, 這可能是由于對名字進行語義分析的主觀性強, 不易進行量化所致。

    回顧以往的名字研究發(fā)現(xiàn), 研究者根據(jù)不同的維度大致將名字的類型分為以下四種:常見名字/獨特名字、令人滿意的名字(desirable name)/令人不滿的名字(undesirable name) (Mehrabian,1992)、有吸引力的名字(attractive name)/無吸引力的名字(unattractive name)、積極名字(positive name)/消極名字(negative name) (Gebauer, Leary,& Neberich, 2012)。關于這四種類型的名字分別產(chǎn)生的心理效應, 現(xiàn)有的研究結果尚無統(tǒng)一的結論。比如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名字有吸引力的學生,名字沒有吸引力的學生學業(yè)表現(xiàn)更好(Erwin,1999), 而其他研究發(fā)現(xiàn)名字吸引力越低的人接受的教育也越少(Gebauer et al., 2012)。本文試圖從兩個方面論述心理學中名字研究的主要成果:首先在個體層面上, 研究名字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其次在群體層面上, 根據(jù)大量名字的頻次變化研究文化變遷規(guī)律。由于以往研究主要關注西方人的名字, 針對中國人名字對個體心理和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很少, 因此本文在第三部分著重分析了中國人名字研究的特殊性和優(yōu)勢所在。最后一部分對未來如何開展名字的本土化研究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展望。

    1 個體層面:名字對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在人際交往中, 名字如同外貌、性別等信息一樣均會在第一時間被他人知覺到。他人會首先對名字進行初步的評價, 在此基礎上形成對名字主人的心理期待, 這種期待內化到認知系統(tǒng)中會影響對名字主人的評價 (Erwin, 1999)。根據(jù)Cooley提出的“鏡中我” (looking-glass self)理論,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 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是反映自我的鏡子。因此, 別人對我們名字的評價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對自我的知覺和評價。研究者通過建立模型發(fā)現(xiàn)名字可以影響個體的情緒、認知和行為(Gebauer et al., 2012)。還有研究指出名字能夠影響兒童的社會化, 促進人格的發(fā)展(Sue & Telles, 2007)。

    1.1 名字影響個體心理的兩種方式

    名字一方面可以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狀況和行為, 如心理調節(jié)(Twenge & Manis, 1998)、自戀行為(Nadav, Ephratt, Rabin, & Shiber, 2011)、犯罪行為(Kalist & Lee, 2009)、甚至壽命長短(Christenfeld,Phillips, & Glynn, 1999)等。另一方面名字會影響他人對名字主人的評價, 如對其身體吸引力、性格的評價, 這種評價會間接影響名字主人的心理和行為。

    Twenge和Manis (1998)發(fā)現(xiàn)個體對名字的滿意程度與心理調節(jié)能力有關, 對名字滿意度低的人心理調節(jié)能力較差。他們讓一組被試評價對自己名字的滿意度, 同時讓另一組被試獨立評價對這些被試名字的滿意度, 然后測量第一組被試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和社會滿意度。結果發(fā)現(xiàn)對自己名字的滿意程度與心理調節(jié)能力相關較強(r=0.36),具體表現(xiàn)為對自己名字的滿意度與自尊水平、生活滿意度和情緒的調節(jié)均相關, 這說明當人們對自己的名字較為滿意時, 其各項心理調節(jié)指標處于較高水平, 表現(xiàn)為對生活滿意度高、情緒調節(jié)能力好。相反, 當對自己名字不滿意時, 心理調節(jié)能力相應較低。除了會影響心理調節(jié)能力外,Garwood發(fā)現(xiàn)擁有滿意名字的人形成的自我概念更好、成就得分更高。研究者測量了擁有令人滿意名字和令人不滿名字的學生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認同、自我滿意度、家庭自我)和成就得分, 結果發(fā)現(xiàn):擁有令人滿意名字的學生自我滿意度更高、自我批評更少、人格整合更好、整體對自我的評價更積極, 而且在成就得分上顯著高于擁有令人不滿名字的學生(Garwood, 1976)。這一結果驗證了名字刻板印象(name stereotyping)的存在,說明對名字的滿意程度確實會影響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推測個體對名字的滿意程度反映了個體對自我的認同程度, 自我認同高的個體心理調節(jié)能力和自我概念良好, 而自我認同低的個體心理狀況不佳。

    名字不僅能直接影響個體對自我的認同, 而且能夠影響他人對名字主人的知覺和評價。他人通過對名字的知覺可以形成對名字主人的評價,這種評價經(jīng)多次反饋后會內化到名字主人的認知系統(tǒng)中, 從而影響他的心理狀態(tài)。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名字的知覺會影響對女性身體吸引力的評價, 當同時呈現(xiàn)一個人的名字和照片時, 研究者讓被試對這個人的吸引力進行評分。結果表明名字是影響女性身體吸引力的決定性因素(Erwin, 199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身體吸引力會影響個體的社會判斷(social judgment), 而名字能夠調節(jié)身體吸引力與社會判斷的關系(Leak & Ware, 1989)。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給被試僅呈現(xiàn)名字以及名字主人的性別時,被試便能夠從名字推斷名字主人的性格特點, 比如令人愉快/令人不快、容易喚醒/不易喚醒、支配的/順從的(Mehrabian, 1992)。不難看出, 人們可以從名字推斷出名字主人的很多信息, 這種推斷很可能是內隱的、無意識過程, 但它會影響名字主人的心理狀況。如果因為名字很消極, 從而認定名字主人不友善, 這種評價反饋給名字主人會導致他形成負面的情緒。上述研究有一個共同的不足之處, 未能解釋名字為什么能夠產(chǎn)生如此巨大的心理效應, 這需要研究者采取更為嚴格的方法進行實證考察。

    1.2 名字類別對招聘行為的影響

    在求職過程中, 求職者的外貌(physical appearance)、身高(stature) (Harper, 2000)、面目特征(facial features) (Rule & Ambady, 2011)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的求職結果(Silberzahn &Uhlmann, 2013) , Harper (2000)研究發(fā)現(xiàn)個子越高的人更有可能獲得地位高、收入好的工作。除此之外,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從名字可以預測個體獲得的收入(Aura & Hess, 2010)。近幾年, 社會心理學和管理學領域針對應聘者的名字對求職和事業(yè)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這類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名字包含了種族(ethnicity)、階層、性別等大量信息(Laham, Koval,& Alter, 2012), 招聘者從名字推斷的信息會影響對求職者的評價以及給予其面試機會的可能性。在求職中, 招聘人員在無法掌握應聘者全部信息的情況下, 應聘者的名字成為重要的信息提示。通過研究名字對應聘者求職的影響可以考察求職中的歧視現(xiàn)象, 如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目前,研究名字對求職的影響主要是在西方背景下展開,第一類研究是通過求職者名字提示的種族信息考察求職中的種族刻板印象; 第二類研究是根據(jù)名字提示的性別信息考察求職中的性別刻板印象。除此之外, 有研究直接考察名字本身的特點, 如名字的頻次(Cotton, O'Neill, & Griffin, 2008)、名字的發(fā)音(容易發(fā)音、較難發(fā)音) (Laham et al.,2012) 對求職的影響。

    Bertrand和Mullainathan (2004)考察不同種族的名字對個體獲得面試機會的影響, 他們通過設計嚴格匹配的簡歷, 保證除應聘者的名字屬于不同的種族外, 簡歷上的其他信息完全一致。具體的做法是首先將挑選出的白人名字和黑人名字隨機分配到信息匹配好的簡歷中, 然后將簡歷投放到空缺的職位, 最后記錄每位求職者接收到的面試數(shù)。研究者在美國和德國利用類似的研究方法均發(fā)現(xiàn)不同種族名字的求職者接收到的面試比例存在差異(Kaas & Manger, 2012; Widner &Chicoine, 2011)。美國的研究發(fā)現(xiàn):寫有白人名字的簡歷接收到的面試通知數(shù)顯著高于黑人名字的簡歷。德國的研究發(fā)現(xiàn):寫有德國名字的簡歷比土耳其名字的簡歷多收到 24%的面試通知數(shù)(Kaas & Manger, 2012)。需要說明的是簡歷中求職者的名字包含姓, 但研究者保證姓完全相同, 因此不會對結果產(chǎn)生影響。由于不同種族的名字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和獨特性, 因此從名字不難推斷出求職者的種族類別, 當控制其他因素(學歷、工作經(jīng)歷、資格)后, 求職者名字的種族屬性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獲得的面試機會, 這是因為種族刻板印象導致人們認為白人名字的求職者更有能力, 而黑人名字的求職者表現(xiàn)較差。

    通過名字不僅能推測種族信息, 還可以推斷性別信息(不考慮無法區(qū)分性別的名字,androgynous names) (Riach & Rich, 2006; Smith,Tabak, Showail, Parks, & Kleist, 2005), 因此名字能夠激發(fā)人們對不同性別的評價, 研究表明典型的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會影響人們做出不同的判斷和決策。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當一支虛構的股票首次公開募股(IPO)時, 如果該股票與女性名字的CEO關聯(lián)時, 相比于與男性名字的CEO關聯(lián), 這支股票被投資者認為的風險更大, 同時女性CEO的能力被認為更差(Bigelow & McLean Parks, 2004)。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 男性代表了事業(yè)的核心,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男性具有的特點經(jīng)常是能力的代名詞(Smith et al., 2005)。因此, 招聘者很可能根據(jù)名字對求職者的能力進行判斷, 而這種判斷很可能是存在性別歧視的, 這種性別歧視甚至可以發(fā)生在招聘者面試求職者之前(Kaplan & Fisher,2009)。Riach和Rich (2006)將求職者的名字作為性別區(qū)分的指標, 例如“艾瑪” (Emma)是女性名字, “菲利普” (Philip)是男性名字。研究中將兩份簡歷進行嚴格匹配, 保證除了求職者名字不同外,其他信息均一致(如工作經(jīng)驗、年齡)。然后將嚴格匹配的簡歷分別投放到三類職位上:女性主導的職位(如秘書)、男性主導的職位(工程師)以及男女均適合職位(會計師)。結果發(fā)現(xiàn), 女性主導的職位表現(xiàn)出對男性的歧視, 體現(xiàn)在寫有男性名字的簡歷接收到的面試通知更少; 男性主導職位表現(xiàn)出對女性的歧視, 體現(xiàn)在寫有女性名字的簡歷接收到的面試通知較少; 而男女均適合的職位表現(xiàn)出對男性的歧視。因此, 求職者名字所傳遞的性別信息影響了個體獲得的工作機會, 但名字的影響在不同類型的職業(yè)中是不同的。在這些研究中名字是性別的替代變量(proxy variable), 研究者設計的簡歷中并沒有指明性別信息, 因此招聘者是通過名字來推斷求職者的性別。那么這里存在兩個問題:第一, 名字有時不能準確地反映性別, 比如中性化名字(既適用于男性也適用于女性的名字), 在這種情況下僅通過名字推斷的性別信息很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二, 如果簡歷中明確給出求職者的性別, 而性別與名字反映出的性別信息不一致, 在這種情況下名字是否仍會影響招聘者的決策, 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目前關于名字的研究都沒有涉及姓, 但是在當下德國商界中人們通常稱呼彼此的姓, 而且德國常見的姓中有很大比例都涉及到職業(yè)(occupation)(Silberzahn & Uhlmann, 2013), 這為研究不同類別的姓對個體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提供了條件。最新一個研究正是探討德國人姓的內涵對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研究者根據(jù)姓的內涵將其分為源自職業(yè)的(如“Becker”含義是面包師)、源自高貴頭銜的(如“Kaiser”含義是皇帝)和源自自身特質的(Jung含義是“年輕的”)。結果發(fā)現(xiàn):擁有來自高貴頭銜(noble-sounding)姓的人更可能獲得管理人員的職位, 而擁有源于常見職業(yè)姓的人更可能成為普通的職員, 這說明姓所傳達的內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Silberzahn & Uhlmann,2013)。此研究為以后開展名字的內涵對個體心理的影響提供了新思路, 未來可以根據(jù)名字的內涵進行分類, 比如分為傳達“志向的”、“快樂的”、“健康的”等, 這樣考察不同內涵的名字對個體學業(yè)和職業(yè)的影響。

    1.3 名字影響社交網(wǎng)絡的互動行為

    名字不僅影響個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求職行為,而且會對網(wǎng)絡上的人際交往產(chǎn)生影響。近幾年,心理學針對社交網(wǎng)絡上的行為研究逐漸興起, 由于在網(wǎng)絡上人們對彼此信息的了解有限, 名字便成為影響人與人互動的重要信息。擁有積極的名字更有可能獲得肯定的評價, 擁有消極的名字則可能會引發(fā)忽視甚至偏見。

    Gebauer等(2012)提出了“基于名字的人際忽視假說” (name-based interpersonal neglect hypothesis),該假說認為擁有消極名字的人容易引起他人的忽略、歧視甚至排斥, 從而導致他們在生活中遇到更多糟糕的結果。研究者從德國的eDarling交友網(wǎng)站上獲得參與者的名字, 考察名字的效價(namevalence)、名字的吸引力(name-attractiveness)和名字的流行性(name-popularity)對在線約會行為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相比擁有積極名字的約會者, 擁有消極名字的約會者的信息在線上被約會對象首次訪問的次數(shù)較少。換言之, 約會者的名字越消極, 其個人信息被他人忽略的概率越高。單身人士寧愿選擇單身也不愿考慮跟一個消極名字(沒有吸引力、不受歡迎的名字)的人約會, 這會導致那些擁有消極名字的人自尊心變低、吸煙更多、接受的教育更少等一系列不良的后果。這個研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對彼此的了解變少, 名字成為了影響人與人互動質量的重要因素。雖然在網(wǎng)上很多時候我們?yōu)樽约禾摌嬃艘粋€假名字, 但這個假名字同樣會影響我們在網(wǎng)絡上的社交互動。目前在中國幾大有名的交友網(wǎng)站上, 介紹求偶者時一般呈現(xiàn)“名字、年齡、居住地”等簡單信息, 此時名字給他人的印象很可能直接影響對名字主人的第一印象。

    奧地利一項基于Facebook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名字的效價和身體吸引力都會影響人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社交互動行為。具體表現(xiàn)為一個擁有積極名字的人在Facebook發(fā)出好友申請后被接受的比例(39.3%)顯著高于一個擁有消極名字的人被接受的比例(22.9%), 而身體吸引力較高的人被接受的比例(34.5%)顯著高于身體吸引力中等的人(24.3%)。當身體吸引力呈中等水平時, 擁有積極名字被接受的比例仍然顯著高于擁有消極名字的比例, 這一結果不存在性別差異(Greitemeyer & Kunz, 2013)。社交網(wǎng)絡上的互動質量(如發(fā)送好友申請是否被接受)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Kross et al., 2013), 而名字正是影響互動者人際吸引力和互動質量的重要因素。擁有積極名字的人容易得到他人的接受,從而提高了名字主人的幸福感; 而擁有消極名字的人不容易得到他人的接受, 從而降低了其幸福感。然而, 關于如何定義名字的效價在研究中并沒有明確指出。以往研究中認為容易發(fā)音的是積極的名字, 而不容易發(fā)音的則是消極的名字, 也有研究者認為受歡迎的是積極的名字, 不受歡迎的則是消極的名字。那么在中國積極名字和消極名字該如何定義, 這些需要根據(jù)本土名字的特點進行區(qū)分。

    1.4 名字影響心理和行為的機制

    首先, 名字為什么能直接影響名字主人的心理和行為, 目前的研究尚沒有一套完整的機制進行解釋。通過查閱相關文獻, 我們認為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名字主人將名字作為自我的標志之一(Twenge & Manis, 1998), 對名字的滿意程度能夠反映個體對自我的認同程度。因此, 我們推斷對名字滿意度高的人自我認同程度較高, 這樣不管是學業(yè)成績還是心理調節(jié)能力均較好; 相反, 對名字滿意度低的人自我認同程度較低, 學業(yè)成績和心理調節(jié)能力較差。第二, 名字為什么能夠影響他人對名字主人的評價, 這是因為名字影響了他人對名字主人的第一印象(Twenge & Manis,1998)。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發(fā)生在人際交往的初期階段, 當對交往對象的信息掌握有限時, 名字成為了第一時間獲得的重要信息。名字本身的特點能夠激發(fā)他人對名字主人的認知, 比如這個人有個性、不落窠臼。此外, 名字本身包含了很多個人信息, 比如所屬種族、性別、經(jīng)濟階層等(Cotton et al., 2008), 對名字的知覺可以激活大量的語義信息。這些信息能夠影響他人對名字主人的評價, 這些評價內化到名字主人的認知系統(tǒng)中,從而影響其心理和行為。

    雖然多數(shù)研究表明名字能夠影響第一印象的形成, 然而名字在第一印象形成過程中的影響并非是絕對的。有研究指出應聘者的名字只在求職的最初階段(initial stage)影響招聘人員的決策, 因為在這一階段招聘人員對應聘者的信息知之甚少(Cotton et al., 2008), 此時名字成為雇主進行決策的關鍵信息。隨著掌握的個人信息逐漸全面, 在一個信息更為豐富的環(huán)境中時, 名字效應可能會消失(Leak & Ware, 1989)。因此, 名字與第一印象之間的關系尚無定論, 名字如何影響第一印象有待進一步考察。

    2 群體層面:名字的社會心理效應

    文化的進化看似是隨機的(Salganik, Dodds, &Watts, 2006), 實際上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性(Lieberman,Michel, Jackson, Tang, & Nowak, 2007), 近年來借助文化產(chǎn)品考察文化進化的研究逐漸增多。將名字作為一種文化產(chǎn)品來研究文化進化, 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 取名字是一種個人選擇, 父母選取名字時幾乎不受任何限制, 因此名字是研究文化進化內部機制的理想對象; 其次, 商業(yè)活動和廣告對父母的名字選擇幾乎沒有影響; 最后, 名字之間沒有優(yōu)劣之分(Berger et al., 2012)。

    Berger等(2012)指出不同項目之間的相似性(interitem similarity)能促使文化的進化。在研究1中他們研究名字的音位(phoneme)構成, 通過不同名字音位的相似性來預測某個名字的流行程度。研究發(fā)現(xiàn), 某一年某個名字(如 Katie)的流行程度是由前一年包含該名字共有音位的其他名字(如Karen)的流行程度所決定的, 如果前一年包含其共同音位的名字非常流行, 那么此名字在這一年也會比較受歡迎。研究2中研究者以颶風的名字為研究對象, 同樣發(fā)現(xiàn)擁有與颶風名字類似音位的人名相對受歡迎。但是當颶風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特別嚴重時, 換言之颶風的名字被過度熟知時,擁有類似音位的名字反而會減少。通過兩個研究發(fā)現(xiàn)文化隨時間的變遷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性, 不同項目之間的相似性形成了文化的進化, 表現(xiàn)在名字上就是不同時期音位相似的名字的流行程度彼此影響。類似的結果體現(xiàn)在文化的其他領域, 比如歌曲、科技發(fā)明、藝術品等文化產(chǎn)品的流行不僅基于自身的特點, 而且受到類似產(chǎn)品或競爭產(chǎn)品流行程度的影響, 因此文化的變遷并不是隨機的, 而是受到以往流行文化的影響和制約。

    文化的變遷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性, 相似的文化產(chǎn)品和價值觀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和傳承。然而,文化的傳承并不一定是永久的, 某種文化品位(cultural tastes)從最初被認可、接納到最終被遺棄是有一個過程的, 比如一個名字(“國慶”)在一段時間內備受歡迎, 但隨著社會變遷逐漸變得不再流行, 這個過程中文化的接受和被遺棄的速度存在什么關系?研究者通過分析名字頻次的變化速率, 揭示出一種文化產(chǎn)品被接受的速度越快其越不容易持久。換言之, 如果一個名字在短時間內被大量采用, 那么該名字會很快被遺棄和忘記,其增長的速率與被遺棄的速率呈正比。在調查中,那些未來將做父母的人對一時流行的名字沒有太多的興趣, 這是由于一種符號擔憂(symbolic concern), 即越受歡迎的名字越容易被遺棄(Berger & Le Mens, 2009)。因此, 此研究通過探究名字頻次的變化速率說明快速流行的文化項目很有可能“曇花一現(xiàn)”, 于是降低了其他人接納這種文化的興趣, 這解釋了為什么一個名字不可能永遠流行, 因為過度流行的結果是快速被遺棄。由于人們關心文化的符號價值, 當名字失去了符號意義, 這樣便不容易被繼續(xù)傳承使用。

    目前以名字指標定量研究文化變遷時更多針對的是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偏好。由于文化的內涵是多維度的, 那么在具體的維度上文化變遷的趨勢是怎樣的, 而這能否通過分析名字進行研究?Twenge等(2010)將“常見名字百分比” (percentage of babies given the popular name)作為行為指標考察 1880-2007年美國個體主義價值觀的變遷, 研究者分析了一百多年里美國新生兒排名第一、排名前十、排名前五十的男女名字分別被當時父母所采用的比例, 結果發(fā)現(xiàn)從 1880年到 2007年美國父母為孩子選擇常見名字的比例逐漸降低, 相反越來越強調名字的獨特性。因此, 可以推測美國人越來越重視個體主義特質, 而這種現(xiàn)象應該是受到個體主義文化價值觀的影響, 不難推論美國社會的個體主義價值觀在逐漸增強(Twenge et al., 2010)。

    名字不僅能反映文化變遷, 而且能反映對文化的認同。父母對名字的選擇能夠體現(xiàn)他們對某種文化的認同, 移民后代的名字便是考察文化認同的重要對象(Coulmont, 2014)。Sue和Telles (2007)通過分析西班牙移民后代的名字, 探討移民到洛杉磯的西班牙人對美國文化的認同。他們分析了洛杉磯市新生兒排名前五百的名字, 這些名字是由西班牙移民父母、美國出生的西班牙父母以及非西班牙父母所取。通過對名字的語言傾向進行編碼(“1”代表無法翻譯為西班牙語的英語名字,“5”代表無法翻譯為英語的西班牙名字)來表征名字的文化特性, 結果表明相比西班牙移民父母,在美國出生的西班牙父母為孩子取西班牙名字的概率更低, 說明這些人表現(xiàn)出更多對美國文化的認同。研究者將抽象的文化認同借助客觀的名字進行研究, 這為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對漢族文化的認同提供了新思路。在中國, 不同民族對漢族文化的認同程度不同, 研究者可以通過構建不同的名字指標(比如新生兒中取漢族名字的比例), 作為對漢族文化認同的客觀指標來進行研究。

    3 中國人名字研究的特殊性

    第一, 姓名的組合方式不同于西方, 可以進行跨文化研究。中國人姓名的構成方式(這里主要指漢族人的姓名)不同于歐美國家,傳統(tǒng)的姓名包含三部分:“姓”“輩分”和“名”, 每一部分用一個漢字來表示(Obukhova, Zuckerman, & Zhang,2011)?!靶铡笔敲總€人一出生便確定的, “輩分”是家族傳承下來的, “名”多是由長輩來選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取名的形式不斷變化, 其中一個變化是從雙字名到單名的轉變(不將“姓”計算在內), 中間表輩分的字被逐漸省略 (Lu & Millward,1989)。另外, 中西方人名中姓和名的排列順序不同。中國人重姓輕名, 姓在前名在后, “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尚共性和重視宗族裙帶關系有關” (趙湘, 2006)。西方人重名輕姓, 名在前姓在后, 這與中國名字剛好相反。由于“姓”象征了宗族的傳承關系, “名”代表了個人的獨特性, 因此從姓與名的排列順序可以看出中國人重視集體主義價值觀,而西方人強調個體主義價值觀, 這樣未來可以通過建立名字指標開展個體主義的跨文化研究。

    第二, 名字飽含寓意, 方便進行內容分析。中國人注重名字所傳達的寓意, 雖然西方人的名字有些也有明確含義, 但二者取義的來源不同。西方人注重標新立異, 追求個性, 表現(xiàn)在名字上便是采用直接、具體的詞語, 而中國人取名則講究幽深的意境(胡建華, 2002)。另外, 中國人名字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時代感, 這主要表現(xiàn)在人們以歷史事件作為名字, 比如“解放” “建國”等(趙湘,2006)。Lu和Millward (1989)指出中國人的名字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 1949年之后中國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動, 這些政治變遷均可以從不同年代的名字上體現(xiàn)出來, 比如50年代的“國慶”等。因此, 我們可以嘗試對中國人名進行內容分析, 比如根據(jù)“忠、孝、仁、義”對名字的含義進行歸類, 從而以量化的方式考察名字傳遞的文化價值觀。

    4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 名字的研究主要分成兩部分:個體層面上名字對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群體層面上名字的社會心理效應。第一部分名字對個體心理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其中一類典型的研究是根據(jù)名字出現(xiàn)的頻次進行分類, 比如分成常見名字和獨特名字, 考察取不同名字的人在心理變量上的差異。大多數(shù)研究發(fā)現(xiàn)取常見名字的人更受歡迎、得到的評價更高、學業(yè)成績更好, 甚至受到更多約會對象的關注;而取獨特名字的人更容易面臨心理問題、得到的評價更低、退學的概率更高、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歧視甚至排斥。第二部分是借助名字指標研究文化變遷和文化認同, 近五年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建立模型分析名字頻次的變化, 從而探討文化變遷的趨勢。還有研究提出具體的行為指標(如常見名字百分比)來考察某一種文化價值觀(個體主義)的變化, 名字頻次的分析為抽象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客觀且可操作的行為指標。

    然而, 回顧以往文獻發(fā)現(xiàn)關于名字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未來的研究應著手從以下四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第一, 名字如何影響第一印象的形成。研究表明正如外貌、種族和性別等, 名字在影響第一印象形成的過程中發(fā)揮著核心作用(Twenge &Manis, 1998)。通過對名字初始信息的加工, 他人會對名字主人形成一定的第一印象。如果對名字的評價較高, 那么對名字主人形成的第一印象可能較好; 反之, 則對名字主人的第一印象較差。然而目前這些結論均屬于研究推斷, 研究者尚無法評估名字在第一印象形成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以及如何影響第一印象的形成。而且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名字對第一印象的影響只限于信息量較少的情景中,當更多的信息被提供時名字所發(fā)揮的作用會變小甚至消失(Steele & Smithwick, 1989)。因此, 研究者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來定量評估名字在影響第一印象形成中發(fā)揮的作用。

    第二, 名字的性別差異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名字的性別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首先是不同性別的名字帶有明顯的性別色彩, 男性名字強調陽剛、勇猛、堅強, 女性名字強調溫柔、美麗、大方, 這從名字的選字以及含義上均可以看出; 其次是男女所使用名字的頻次不同, 男性多取常見的名字, 女性多取獨特的名字(Ellington,2001; Varnum & Kitayama, 2011), 這可能是因為男性代表了家庭的延續(xù)和傳統(tǒng), 因此父母更喜歡給男孩取傳統(tǒng)的名字(Sue & Telles, 2007), 而父母給女孩起名時更重視個人喜好, 而非家族傳承性。這些結果說明影響男女取名的因素有外源性(exogenous)和內源性(endogenous)的區(qū)別, 那么具體由哪些因素造成名字的性別差異仍需學者探討。

    第三, 中國人名字的城鄉(xiāng)差異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影響個體心理。中國戶籍制度導致的城鄉(xiāng)差異是中國特有的現(xiàn)象, 其中城鄉(xiāng)教育差異是城鄉(xiāng)差異的一個主要方面, 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會體現(xiàn)在父母為孩子所選取的名字上。研究表明, 母親的受教育水平會影響孩子的名字(Lieberson &Bell, 1992), 因此可以推論在整體水平上城鎮(zhèn)和農村的名字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那么這種差異是如何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這值得進一步探討。

    第四, 人名的演變更迭如何反映中國人獨立性的代際變遷。西方心理學者將客觀的名字變量作為衡量一代人獨立性的指標, 將名字轉化成可操作的指標“常見名字百分比” (Varnum &Kitayama, 2011)。文化心理學一直將中國作為集體主義文化的代表之一, 然而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人的個體主義/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存在南北方的地域差異(Talhelm et al.,2014), 這說明不能籠統(tǒng)地認為中國是集體主義文化的。隨著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 從時間維度上采用名字指標研究中國人個體主義/集體主義的代際變遷是很有意義的。

    胡建華. (2002). 關于中西人名文化差異的跨文化研究.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S1), 80–85.

    樓光慶. (1985). 從姓名看社會和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3), 14–19.

    徐江濤. (2010). 中西方姓名和稱呼的差異.文學界(理論版),(5), 292.

    張會勤, 張瑞君. (2008). 漢英名字寓意和名尾字含性別的共性探析.成都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2(2), 117–120.

    趙湘. (2006). 從姓名特色看中西方文化差異.商業(yè)時代,(2), 89–90.

    Aura, S., & Hess, G. D. (2010). What's in a name?Economic Inquiry, 48(1), 214–227.

    Berger, J., Bradlow, E. T., Braunstein, A., & Zhang, Y. (2012).From Karen to Katie: Using baby names to understand cultural evolution.Psychological Science, 23(10), 1067–1073.

    Berger, J., & Le Mens, G. (2009). How adoption speed affects the abandonment of cultural taste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6(20), 8146–8150.

    Bertrand, M., & Mullainathan, S. (2004). Are Emily and Greg more employable than Lakisha and Jamal? A field experiment on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4, 991–1013.

    Bigelow, L., & McLean Parks, J. (2004).Skirting the issues:Sunspots, hemlines and TMT demographics.Olin School of Business, Washington University at St. Louis.

    Christenfeld, N., Phillips, D. P., & Glynn, L. M. (1999).What's in a name: Mortality and the power of symbols.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47(3), 241–254.

    Cotton, J., O’Neill, B. S., & Griffin, A. (2008). The “name game”: Affective and hiring reactions to first names.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3(1), 18–39.

    Coulmont, B. (2014). Changing one’s first name in France: A fountain of youth?Names, 62(3), 137–146.

    Ellington, J. E. (2001). College students' given names: A test of the preference-feedback hypothesis.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1(1), 157–169.

    Erwin, P. G. (1993). First names and perceptions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ed, 127(6), 625–631.

    Erwin, P. G. (1999). Attractiveness of first nam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ed, 133(6), 617–620.

    Erwin, P. G. (2006). Children's evaluative stereotypes of masculine, feminine, and androgynous first names.The Psychological Record, 56(4), 513–519.

    Ford, M. E., Miura, I., & Masters, J. C. (1984). Effects of social stimulus valu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ocial competence: A reconsideration of children's first-name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6),1149–1158.

    Garwood, S. G. (1976). First-name stereotypes as a factor in self-concept and school achieve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8(4), 482–487.

    Garwood, S. G., Baer, S., Levine, D., Carroll, S., & O'Neal,E. (1981). Sex-role expectations of socially desirable first names.Sex Roles, 7(3), 257–262.

    Gebauer, J. E., Leary, M. R., & Neberich, W. (2012).Unfortunate first names: Effects of name-based relational devaluation and interpersonal neglect.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3(5), 590–596.

    Greitemeyer, T., & Kunz, I. (2013). Name-valence and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in Facebook: Their compensatory effects on friendship acceptance.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3(3), 257–260.

    Harper, B. (2000). Beauty, stature and the labour market: A British cohort study.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2(S1), 771–800.

    Kaas, L., & Manger, C. (2012). Ethnic discrimination in Germany's labour market: A field experiment.German Economic Review, 13(1), 1–20.

    Kalist, D. E., & Lee, D. Y. (2009). First names and crime:Does unpopularity spell trouble?Social Science Quarterly,90(1), 39–49.

    Kaplan, D. M., & Fisher, J. E. (2009).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Identity 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résumés.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21(4), 319–332.

    Kross, E., Verduyn, P., Demiralp, E., Park, J., Lee, D. S., Lin,N.,... Ybarra, O. (2013). Facebook use predicts declin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young adults.PLoS ONE, 8(8),e69841.

    Laham, S. M., Koval, P., & Alter, A. L. (2012). The name-pronunciation effect: Why people like Mr. Smith more than Mr. Colquhou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8(3), 752–756.

    Leak, G. K., & Ware, M. E. (1989). The role of name desirability in person perception.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ed, 123(1), 43–49.

    Lieberson, S., & Bell, E. O. (1992). Children's first name: An empirical study of social tast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8(3), 511–554.

    Lieberman, E., Michel, J. B., Jackson, J., Tang, T., & Nowak,M. A. (2007). Quantifying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language.Nature, 449(7163), 713–716.

    Lu, Z., & Millward, C. (1989). Chinese given names sinc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Names, 37(3), 265–280.

    Mehrabian, A. (1992).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name desirability, name uniqueness, emotion characteristics connoted by names, and temperament.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2(23), 1797–1808.

    Nadav, M., Ephratt, M., Rabin, S., & Shiber, A. (2011).Names and narcissism: A clinical perspective on how parents choose names for their newborn.Names, 59(2), 90–103.

    Obukhova, E., Zuckerman, E. W., & Zhang, J. Y. (2011).Why was there no fashion in Mao’s China? Effects of politics on culture in the case of Chinese naming practices.Unpublished Manuscript.

    Riach, P., & Rich, J. (2006).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exual discrimination in hiring in the English labor market.Advance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6(2), 1–20.

    Rule, N. O., & Ambady, N. (2011). Judgments of power from college yearbook photos and later career success.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2), 154–158.

    Salganik, M. J., Dodds, P. S., & Watts, D. J. (2006).Experimental study of inequality and unpredictability in an artificial cultural market.Science, 311(5762), 854–856.

    Silberzahn, R., & Uhlmann, E. L. (2013). It pays to be herr kaiser: Germans with noble-sounding surnames more often work as managers than as employees.Psychological Science, 24(12), 2437–2444.

    Smith, F. I., Tabak, F., Showail, S., Parks, J. M., & Kleist, J.S. (2005). The name game: Employability evaluations of prototypical applicants with stereotypical feminine and masculine first names.Sex Roles, 52(1–2), 63–82.

    Steele, K. M., & Smithwick, L. E. (1989). First names and first impressions: A fragile relationship.Sex Roles, 21(7-8),517–523.

    Sue, C. A., & Telles, E. E. (2007). Assimilation and gender in naming.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2(5), 1383–1415.

    Talhelm, T., Zhang, X., Oishi, S., Shimin, C., Duan, D., Lan,X., & Kitayama, S. (2014). Large-scale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within China explained by rice versus wheat agriculture.Science, 344(6184), 603–608.

    Twenge, J. M., Abebe, E. M., & Campbell, W. K. (2010).Fitting in or standing out: Trends in American parents'choices for children's names, 1880–2007.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1), 19–25.

    Twenge, J. M., & Manis, M. (1998). First-name desirability and adjustment: Self-satisfaction, others' ratings, and family background.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8(1), 41–51.

    Varnum, M. E., & Kitayama, S. (2011). What's in a name?Popular names are less common on frontiers.Psychological Science, 22(2), 176–183.

    Walton, W. E. (1937). The affective value of first name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1(4), 396–409.

    Widner, D., & Chicoine, S. (2011). It's all in the name: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rab Americans.Sociological Forum, 26(4), 806–823.

    Zweigenhaft, R. L., Hayes, K. N., & Haagen, C. H. (1980).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names.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10(2), 203–210.

    猜你喜歡
    個體心理影響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擴鏈劑聯(lián)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9色porny在线观看| 一级黄片播放器| tube8黄色片|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日日啪夜夜撸|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sexporn|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亚洲四区av| av黄色大香蕉|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秋霞伦理黄片| 国产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赤兔流量卡办理|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国产精品.久久久| av免费观看日本| 9色porny在线观看| 成人二区视频|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人人澡人人妻人| 韩国av在线不卡|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丝袜脚勾引网站|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色吧在线观看|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freevideosex欧美|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另类精品久久|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av在线播放精品|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色哟哟·www|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亚洲四区av|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人妻一区二区av|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狠狠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99久久综合免费|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 一级黄片播放器|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51国产日韩欧美|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精华液| 如何舔出高潮|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av天堂久久9|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kizo精华|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av网站| 国产 一区精品| 天堂8中文在线网| 性色av一级|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日日撸夜夜添|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中文欧美无线码|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赤兔流量卡办理|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av卡一久久|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资源| 老熟女久久久|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亚洲天堂av无毛|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麻豆网| 日日啪夜夜撸|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91成人精品电影|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亚洲av.av天堂| 一级毛片我不卡| 91成人精品电影|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少妇的逼水好多|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日本wwww免费看|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中文字幕制服av|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丁香六月天网|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sexporn|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伦人一区二区| 人妻系列 视频|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99久久人妻综合|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老司机影院毛片| 色吧在线观看| 国产乱来视频区|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日本黄大片高清|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国产亚洲5aaaaa淫片|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少妇丰满av|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av黄色大香蕉|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丝袜喷水一区|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人人澡人人妻人| 国产乱来视频区| 日本黄大片高清|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男男h啪啪无遮挡| 免费看不卡的av|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州av有码| 成年av动漫网址|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能在线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色吧在线观看|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 成人 亚洲|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tube8黄色片| 日本wwww免费看|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777米奇影视久久|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xxx大片免费视频| av在线app专区|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午夜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色惰|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av卡一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亚洲在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免费看光身美女| 人人澡人人妻人|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 中国国产av一级| 国产淫片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视频www国产|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国产 精品1|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av不卡在线播放|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亚洲图色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kizo精华|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av在线老鸭窝| 少妇人妻 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 久久午夜福利片|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人妻系列 视频| 国产真实伦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自线自在国产av| 视频区图区小说|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av免费观看日本|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性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秋霞伦理黄片|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kizo精华|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影院123|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丁香六月天网|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亚洲成人手机|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丝袜喷水一区|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午夜免费鲁丝|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9色porny在线观看| 免费看光身美女|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91福利影院|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亚洲av男天堂|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久久 成人 亚洲|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kizo精华|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999|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9色porny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无遮挡|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免费鲁丝|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高清av免费在线|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亚州av有码| 人妻 亚洲 视频|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97在线视频|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av在线播放精品|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成人无遮挡网站|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看免费成人av毛片| 午夜免费鲁丝|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伊人亚洲综合成人网| a级毛色黄片|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 性色av一级|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欧美97在线视频|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 人妻 亚洲 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av在线app专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 男人舔奶头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中文欧美无线码|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狼人影院|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日日啪夜夜爽| 亚洲内射少妇av|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大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日本午夜av视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av在线app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高清毛片免费看|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