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綜述
李曉敏
2015年8月6—8日,由黑龍江大學與黑河學院聯(lián)合主辦,黑龍江省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基地,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中心,黑河學院思政部、科研處承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在黑河召開。50余名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公平正義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取得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新結論、新認識。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中國。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使理論更好地把握時代的脈搏,給實踐與時俱進的指導是每個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研究人員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關于這一點,黑龍江大學副校長丁立群教授在會議上作了重點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我國當前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主題。這一主題具有重要意義,它既是當前我們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面臨的重要理論論域,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現(xiàn)實問題。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指出,理論與現(xiàn)實密不可分,從現(xiàn)實問題中揭示出理論問題,并以理論方式把握和回答現(xiàn)實問題,從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新實踐,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最為根本的社會責任。黑龍江大學張奎良教授倡導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中國化,中國應該馬克思主義哲學化。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核心價值體系。十八大以來,我黨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力宣傳、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與踐行。南開大學閻孟偉教授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12個概念凝聚了人類文明最優(yōu)越的價值,其中每一個概念都值得我們對之作出深入的理論研究。但核心價值觀不是僅僅駐留在思想領域中的精神因素,更不是若干抽象概念的堆砌,它們必須被現(xiàn)實化為社會的規(guī)范性結構,亦即必須內化于社會的制度建設和秩序建構中。如果社會成員不能在自身現(xiàn)實的生活境遇中意識到或體驗到核心價值觀引導和規(guī)范社會生活和社會行為的重要作用,那么核心價值觀無論在概念上多么優(yōu)美,都不可能成為生活世界中能夠被感受到的活的精神。不同于閻孟偉教授的宏觀把握,遼寧大學的何林教授從微觀處,民主入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溯源性剖析: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之一,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觀念基礎。日常生活世界為民主價值觀提供了意義來源、觀念準備和現(xiàn)實條件。我們在培育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的過程中,必須關注日常生活世界的基礎地位。要踐行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必須推進日常生活的民主實踐。會議上,遼寧大學的叔貴峰教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及其在實踐中的重要意義作了進一步強調,他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中國轉向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價值坐標,它既是對我國傳統(tǒng)價值觀進行的自我調整,也是中國進入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價值指引。哲學應該以其學科自身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為引導社會發(fā)展的先進理念,在普遍理性上加以反思、追問、澄清和自明,從而擔負起完成中國現(xiàn)代化“理性啟蒙”的時代使命。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公平正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xiàn)人類的自由、解放為己任,與之相聯(lián)系的社會的公平正義問題自然也就成了其理論的關注點之一。黑河學院思政部主任姜麗萍教授多年來長期從事此方面的研究,她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公平正義觀,傳承了人類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認識和實踐成果,并積極地加以批判、改造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社會公平正義觀的歷史性超越。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中國化有其自身的演進歷程。建國以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五代中央領導集體都把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始終把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崇高的追求目標,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形成了新的理論成果,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黑河學院的張昊研究員指出,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涉及公平正義達二十余處,公平正義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公平正義不僅關乎人民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更關乎和諧社會的建設與中國夢的實現(xiàn)。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
〔責任編輯:余明全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