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俊
(吉林省永吉縣第七中學)
化學是什么?歷史上有這樣的說法,火的應用,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一百多萬年前的元謀人,到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用火的痕跡。人類最初使用的都是自然火,人工取火發(fā)明以后,原始人掌握了一種強大的自然力,促進人類的體制和社會的發(fā)展,而最終把人和動物分開。燃燒是一個最基礎的氧化反應,縱觀人類的發(fā)展史,可以毫不避諱地說:“人類掌握并運用化學,使人與動物區(qū)分開。”初中課本給化學的定義是: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初中化學的學習是主體能動地建構化學知識、技能、能力的過程。拋開化學學科,來看看初中學習中的另外兩大學科——數學和語文。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而語文則是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從表面上比較三者,化學、數學屬于理科,語文屬于文科,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把理科和文科相提并論,總覺得是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領域,并且認為兩個理科學科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其實不然,下面簡單地談一談兩大學科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概念是概括說明化學現象和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本質屬性,或根據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的感性認識,經過思維、比較、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而認識其本質屬性?;瘜W概念是化學知識的基本形式,許多化學問題進行正確的判斷、推理、分析、綜合等化學思維活動,都要以正確的化學概念作基礎,因此,形成正確的化學概念是學習和掌握化學基礎知識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化學概念的學習中,既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又需要語文知識。
數學中數軸思想的運用:
(1)溶解性的分類。
在20℃時,根據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大小,可將溶解度分為難溶、微溶、可溶和易溶。利用數軸表示如下:
語文寓意的運用:
(1)正如上文中金屬活動順序,“鉀鈣鈉鎂鋁”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嫁給那美女”就能夠快速記憶。
(2)在第三單元課題3元素的學習中,初中生剛接觸化學元素,需要記憶地殼中元素質量分數含量,“氧硅鋁鐵鈣”,教師形象比喻“養(yǎng)閨女貼,該”符合封建思想,但經過社會現象解釋之后,使學生對封建見解一笑而過后,也能深刻記憶。
(3)九年級下冊中,溶液這一章較為獨立。溶液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是溶質,二是溶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要入門就會覺得簡單有趣,反之則乏味。例如:在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可以建立在“飽”和“不飽”的概念上理解。在生活中與語文課上,學生已經建立這一概念,然后我們可以形象地看成人進食的過程,人看成溶劑,食物看成溶質,吃不下去,好的,達到“飽和”了,同時也要強調外界的影響,把溫度和水量比成其心情和身體健康等,讓學生明白溶解能力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這樣,既形象又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