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吉白乙
【摘要】大學生的培養(yǎng)不單是知識的學習,還是一個人性格的塑造。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大學生讀書育人的過程是綜合教育的體現。大學生的讀書狀況和一個人的性格是成正比的,一個合格的、思想健全的大學生的培養(yǎng),對于高校來說是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學課程的設置,開設文史哲等課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大學生自身可以自行選擇要讀的經典文獻,遠離垃圾書籍,培養(yǎng)讀書的好習慣。
【關鍵詞】大學生;讀書育人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贝髮W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可以自由選擇興趣愛好,為自己的未來進行詳細的規(guī)劃,在這里很多優(yōu)秀的青年得以培養(yǎng),成功的走向社會。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進步,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很多人已經離不開電腦和手機,與此相關的,他們的讀書量也越來越少。這樣的現象是大量存在的,一些大學生或者是不讀書,或者是只讀實用技術或娛樂消遣相關的書籍,這樣發(fā)展下去,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很難得到提高的。
大學生讀書育人是綜合教育長期作用的過程,本文將結合大學生的讀書現狀,從培養(yǎng)大學生的讀書習慣來談談對大學生讀書育人的簡單分析。
一、大學生讀書狀況分析
對大學生讀書狀況的分析,以了解大學生的現狀,這樣才可以進一步做到對大學生讀書育人狀況的探討。
(一)大學生讀書越來越具有功利性
數據顯示,22%的學生認為當前大學生讀書是功利的,大學生浮躁的狀況是很嚴重的;36%的學生平時不怎么看書,最集中的看書時間是考試前應付考試。一項名為“讀書目的”的調查數據顯示,46%的學生贊同讀書是為了應付考試以及畢業(yè)找工作。我國的四大名著有22%的學生沒有要讀的想法,18%人表示想讀,但沒有時間看。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讀書多是為了學業(yè)和就業(yè)而進行的實用讀書。讀書的功利性越來越嚴重,這直接導致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上的急功近利。
(二)大學生的讀書時間大部分被網絡占用
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強大,指尖社交擠占了真實社交。我們對大學生課余時間的活動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看書的學生只占28%,61%以上的大學生選擇逛街、上網以及體育運動,11%的大學生選擇睡覺或者其他活動。可見,由于大學生娛樂占用的時間過多,嚴重壓縮了讀書的時間,長此以往,大學生人際交往活動少,進而在為人處世方面能力下降。
(三)大學生讀書興趣缺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查數據顯示,16%的大學生愿意讀書,49%的大學生讀書興趣不太濃厚。而且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喜歡閱讀休閑類的圖書,這些現狀表明大學生讀書眼光不夠長遠,缺乏綜合性的思考,導致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下降,和人文精神的丟失。
二、以引導大學生讀書來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對策分析
(一)高校應轉變教育觀念
不得不承認,當前,我國的人文素質教育還是滯后的,重理工輕人文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甚至可以說已經是社會的共識。實際上,科學教育的發(fā)展是為了更好的實現人文的提高??茖W教育與人文教育不同,科學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以及增強實際應用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人文教育側重于教育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懷,以和諧的、友善的人際關系。因此,高校教育應轉變觀念,不能按照市場需求來定制人才。要讓學生通過讀書形成完整的人格。高校要認清專業(yè)技能學習和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為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大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高校領導要轉變教育觀念,學科的設置不能完全市場依照經濟的需求。盡管人文學科的發(fā)展要依靠科技學科來實現,但是科技的提出和解答是通過人文來實現的,二者密不可分。學科教育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相互統(tǒng)一的,二者相輔相成,關系密切。
(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教師對于學生而言,是人生的典范。學生的讀書狀況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老師的影響。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他們身上承載著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與傳承的歷史使命。盡管教師“術業(yè)有專攻”,但是他們身上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都要盡力幫助學生,幫助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以及擔負著培育真、善、美人格健全大學生的重要使命。這一使命要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同時注意自我的發(fā)展和教育,避免將科學與人文相對立。教師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要在課堂上,在課后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可讀性較強的閱讀書目、閱讀方法和具體的可操作的閱讀方法,如果可以給予適當的導讀,會更好的幫助學生實現的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三)大學生自身應選擇經典書籍來閱讀
目前,在大學生的讀書現象中閱讀垃圾書籍的狀況普遍存在。很多大學生在課后沉迷于網絡和游戲,部分學生即使讀書也大多看的是輕松、膚淺的言情或者是武俠小說,而不會選擇嚴肅的、有深度的、感悟人生的文史哲經典作品。再加上,市場經濟的沖擊,我國圖書市場的書目繁雜,而可讀性強的卻少之又少。所以,在我們有限的時間里,不應該只閱讀實用性或娛樂性的書籍,而應該選擇經典的文史哲書籍來閱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經過歷史的選擇和考驗的。經典書籍的影響力是深遠的,這些國內外經典書籍是先賢和時圣智慧的結晶,其中傳達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反映出廣泛的人文關懷。閱讀經典書籍大學生可以從中獲得知識、力量和智慧,還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法。
(四)增加讀書數量,養(yǎng)成讀書習慣
閱讀經典書籍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地提高讀書質量。讀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只有堅持,達到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提升。廣泛的讀書,視野會得到開闊,堅持閱讀,當閱讀內化為一種習慣,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以色列人和猶太人是熱愛學習的民族,他們將讀書和吃飯并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大學生接受了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知識技能的掌握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讀書習慣逐步養(yǎng)成的過程。時間是擠出來的,因此,大學生首先要給讀書騰時間,找時間、搶時間、擠時間來讀書,保證每天的讀書時間達到一定的時限,進一步可以制定讀書計劃,并嚴格執(zhí)行,以幫助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結語
作為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應該注意樹立積極的讀書觀,把讀書變成人生的習慣,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實現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大學是讀書育人的地方,大學生只有讀書才會在今后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