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楊凌·韓學儉
傲雪怒放臘梅花
陜西楊凌·韓學儉
臘梅(Chimonanthus prnecox),又名蠟梅、干枝梅、黃梅、黃梅花。臘梅科,臘梅屬。原產(chǎn)中國中部各省,陜西秦嶺、湖北神農(nóng)架等山地發(fā)現(xiàn)有成片野生臘梅。1987年在鄂西北山區(qū)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野生臘梅自然保護區(qū),區(qū)內有臘梅50多萬株?,F(xiàn)北起北京以南,南至衡陽以北,西自四川,東至上海均有栽培,以河南鄢陵臘梅最為著名。因臘梅通常在農(nóng)歷臘月開花,因花的香味與梅花相似而得名。又因其花黃色又晶瑩透明,很像蜂蠟而得名蠟梅。
落葉或半常綠叢生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枝干直挺,樹皮黃褐色,有明顯的橢圓形皮孔,小枝近四棱形。單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表面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而光滑。花單生于一年生枝之葉腋,黃色,芳香,徑約2.5厘米,先葉開放,花被片薄而有蠟質光澤,內層花被較短,帶紫色條紋。花期一般為12月至翌年3月,長約2個月,瘦果,包被在膨大的壇形花托內,橢圓形,栗褐色。7~8月果熟。
臘梅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冬季觀花樹種,栽培歷史悠久,1000多年前就有栽植。
1.果心梅花瓣長橢圓形,向后反卷,花色淡黃,心潔白,花香芳馥,在冰封雪飄的隆冬,凌寒怒放,是庭院花壇中的佼佼者。因其花朵較大,又稱荷花梅。
2.虎蹄梅花大色黃,花瓣較圓,小花瓣微帶紅紫色,花像虎蹄,香氣濃,開花早。
3.磬口梅花瓣較圓,色深黃,心紫色,香氣濃,品質優(yōu)良。因其花心為紫色,又稱檀香梅。
4.金鐘梅花大黃色,形似金鐘,重瓣,香氣亦濃。
5.狗牙梅花瓣尖而小,外輪花瓣淡黃色,內輪花瓣有紫條紋,香氣淡,因其花九出,又稱九英梅。
以上5個品種中,以素心梅和磬口梅最為珍貴。
可用播種壓條、嫁接及分株等方法。采用較多的是嫁接法,其法又有切接和靠接兩法,而以切接為常用。
1.切接育苗時間約3月中旬,最好在臘梅葉芽剛萌發(fā)至米粒大小時進行。切接通常用狗芽臘梅的實生苗為砧木,以素心或磬口臘梅等珍貴品種為接穗。接穗宜在1個月前,選定1年生粗壯而較長的枝條,將其頂梢截去,可使養(yǎng)分集中至枝條中段的芽上。接穗長7~8厘米,留取1~2對芽。削接穗不可削得太深,以稍露木質部為準。砧木從離地面5~6厘米處剪斷,從砧木直徑的1/3處向下切,劈開4~5厘米,將臘梅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對準形成層。接好后用較麻皮綁扎牢,然后用疏松土壤把砧木和接穗一起埋封住,直至接穗頂部蓋沒。此后保持土壤濕潤。約1個月后,松扒開封土、檢查是否成活,若已成活,則應抹除砧木上的其他新芽,以促所接正芽成長。接著仍將松土覆蓋在上面,以免接活的嫩芽受風吹日曬而致死。再過1個月后逐漸去土,讓芽苗逐漸接受光照。此法繁殖的苗生長旺盛,當年可長至50厘米。
2.分株法秋季落葉后至春季2~3月萌芽前進行。分株時,先把母株根部靠子株一邊的土挖開,用消毒過的利刀從根部將子株與母株根須切離,每株需有1~2根主枝,另成新株,然后栽植。栽后注意遮蔭,保持土壤濕潤,待伏天過后,每隔15天施1次液肥,容易成活,當年枝葉旺盛,2~3年后開花。此法簡便,育苗期短,見花快。
臘梅性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氣候,具一定耐寒力,忌寒風,宜栽植在背風向陽處。耐干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怕水濕。喜深厚、肥沃及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粘性或堿性土均不宜栽植。
1.地栽宜選背風向陽處,移植多在冬、春兩季,根部需帶土團。栽植前在定植穴內施足糞肥、廄肥或腐熟豆餅等作基肥,施后肥上蓋一層薄土隔開,再放苗填土。栽后及時澆水并適當修剪。管理較粗放,生長期每年6~9月可每隔20天施1次骨粉和餅肥腐熟液肥水,使枝、葉、花芽發(fā)育良好。初冬前澆1次水,花謝后施肥、澆水各1次。干旱時適當澆水。雨季注意排水,避免積水。臘梅萌發(fā)力強,花后及時修剪,剪除20厘米以上上部花枝及短截前1年的伸長枝,留1~2對芽,集中養(yǎng)分促抽發(fā)新枝。
2.盆栽選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沙質作培養(yǎng)土。上盆后應澆透水,放置蔭棚下緩苗1個月,再移放陽光充足處養(yǎng)護。澆水應掌握干透再澆原則,不可多澆,盆土不宜過濕,也不可過干。平時注意追肥,一般每年5~6月間每隔7天施1次腐熟餅肥水,肥、水比例為3∶1。7~8月間為臘梅花芽形成期,可每隔15~20天施1次肥,肥水比為1∶5,有助花芽分化。秋后宜施1次干餅肥,供開花期用。入冬后停止追肥、盆土宜偏干。12月移入室內。
整枝修剪,上盆時要保留主枝上有3根分布均勻的側枝,主枝短截,浪花枝從3個側枝生出。以后每年春復剪、每一新枝上留2對芽,將頂梢剪去,并適當疏除過密小枝?;ê笕绮涣舴N,應即剪短花枝,以促腋芽萌發(fā)再生花枝。并剪除根蘗條,保持樹冠圓滿。
盆栽臘梅一般2~3年換盆1次,換盆宜在3月下旬進行。換盆時應去掉下部舊土,適當剪去過長老根,填進新的培養(yǎng)土,促生新根,使枝多花繁。
1.日本龜蠟蚧此蟲可危害數(shù)十種花卉。其若蟲和雌成蟲在葉片和枝條上吸吮液汁,造成植株枝枯葉黃或蘗生煤污病。在長江流域,其雌成蟲于5月中旬大量產(chǎn)卵,6月中旬孵化。雄成蟲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量化蛹、羽化。該蟲可隨苗木調運而傳至其他地方。
防治方法:少量株受害,可人工將其從枝干刮除;若蟲大量孵化后,可用40%氧化樂果乳劑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釋放紅點唇瓢蟲捕食此蟲;引種苗木認真檢查,以防此蟲隨苗木帶入。
2.蚱蟬此蟲可危害梅花、桂花等多種花卉,其若蟲在土中吸食根部汁液,成蟲危害性更大,常造成枝條枯死。
防治方法:搜尋和殺滅剛出土的若蟲和剛羽化的成蟲;炎夏夜間在樹干附近燃燒火堆,振動樹枝,使蟲投火自焚;危害盛期季節(jié)及時剪除產(chǎn)卵枝燒毀。
3.大蓑蛾又名避債蟲,俗稱“吊死鬼”,是危害多種花卉的害蟲。被害植株葉片被其幼蟲吃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可將枝條上的葉子全吃光,僅剩葉脈,危害甚烈。
防治方法:大蓑蛾的護囊較明顯,可以隨時摘除,消滅其幼蟲;7月中旬用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