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崇國
提升學生母語支化英支表達能力探討
陳崇國
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學生缺乏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意識是產(chǎn)生“中國文化失語癥”的根源??梢酝ㄟ^開設母語文化英文表達選修課、在英語考試中增加母語文化內(nèi)容、營造學習中國文化的校園氛圍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文化意識等途徑來提高大學生的英文表達母語文化的能力。
“中國文化失語癥”;母語文化;英文表達;跨文化交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先進文化”。這里提到的文化傳播,不僅是指將世界各國的文化介紹到中國,還指將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這就要求高校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使學生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介紹給感興趣的外國人,使世界各國人民全面、深入地認識中華民族[1]。然而,縱觀國內(nèi)高校的外語教學,普遍比較重視目的語文化教學,而對我們母語文化的英語表達卻鮮有提及。要克服上述弊端,無論是在英語教學或英語考試中,還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都要融入中國文化內(nèi)容,特別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文化意識,提升他們的中國文化英文表達能力。這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又有利于中國文化的輸出,從而提升國家的“軟實力”。
2000年10月19日,《光明日報》刊登了南京大學教授從叢的文章《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文章指出:有些博士生有較高的基礎英語水平,也有較高的中國文化修養(yǎng),但是一旦進入英語交流語境,立即呈現(xiàn)出“中國文化失語癥”[2]。學歷層次較高的博士生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本??茖W生了。人們不僅要問,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铝恕爸袊幕дZ”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昵?
(一)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
大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主要是圍繞語言知識傳授和語言技能訓練進行。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觀認為,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語言知識。我們的外語教學大綱中有詞匯列表、語法列表等,但卻沒有文化項目表[3]。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必須以教學大綱為依據(jù),由于文化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大綱的缺位,所以無論是教材的編撰還是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母語文化都被忽略了。肖龍福等人認為,高校英語教學大綱對中國文化的教學目標及要求缺乏更詳細、明確的描述及規(guī)定,這是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4]。
隨著跨文化研究的興起,研究者們意識到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還應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拓展文化視野。因此,目的語文化在外語教學中受到了重視,無論是教材編撰還是外語教師授課都增加了文化內(nèi)容,但都是以西方國家的文化為主,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則很少。繼而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啞巴英語”:很多英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中大都變成了單向、被動的交際者,即在跨文化交流中大多被動地提供交際對方所需的一般信息,或單向地了解、獲取英美文化知識,而不能適時、主動、有效、對等地向外“輸出”和弘揚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二)學生缺乏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意識
如果說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是“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外因,那么,學生缺乏英文表達中國文化的意識則是“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內(nèi)因。張為民、朱紅梅指出,學生平時沒有接觸過英文版的中國文化介紹,也沒有注意吸收有關中國文化的英文介紹是導致學生在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特色的測試中效果不佳的原因[5]。這與我們對學生的調(diào)查是一致的。我們曾調(diào)查一所二本院校的學生是否翻閱過有關介紹中國文化的英文報刊或雜志或通過網(wǎng)絡了解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只有8.3%的同學回答經(jīng)常翻閱或查看,19.7%的同學表示偶爾翻閱或查看。由此可見,絕大多數(shù)同學缺乏主動學習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意識。
(一)開設母語文化英文表達選修課
為了改變“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一些研究者提出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崔剛提出從政策制定的層面重視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問題,以及在教材編寫中適當調(diào)整教材內(nèi)容,加入一些與中國文化和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文章作為課文[6]。張為民、朱紅梅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建議從大綱制訂、教材編篡、課堂教學等方面將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5]。這些方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但很難讓學生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中國文化。要讓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中國文化,提高其英文表達能力,開設中國文化英文表達選修課是一種好選擇,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學習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如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人際關系、旅游、飲食、中醫(yī)、武術、音樂、語言、思想意識、繪畫、書法、園林、陶瓷、壁畫等。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價值,以及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和文化性格。
(二)英語考試中增加母語文化內(nèi)容
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加入中國文化的成分,這對他們的將來會有什么益處[6]。對中國學生來講,考試在他們學習中始終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換句話講,很多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通過各種考試。在大學階段,學生要參加英語期末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如果在考試中增加有關中國文化的英文翻譯,這將促使學生去學習了解如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因此,要充分發(fā)揮考試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正反撥作用,通過考試引導學生去自覺學習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上驳氖?,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已經(jīng)增加了有關中國文化、歷史、社會發(fā)展等方面內(nèi)容的翻譯,很多學生已主動通過網(wǎng)絡、查找書刊雜志、向教師請教等方式去學習如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
(三)營造學習中國文化的校園氛圍
校園文化是青年大學生感受最深并能發(fā)揮直接作用的文化,校園文化氛圍能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一定要抓好這個文化傳播平臺,形成以中國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nèi)容的主流輿論[7]。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呂造學習中國文化的良好校園氛圍,可用中英文將中國文化中一些富有哲理的經(jīng)典語句張貼上墻,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Humans tend to seek higher positions while water always flows to lower places)”“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Is it not a pleasure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也可舉辦一年一度中國文化知識英語競賽或朗誦比賽,通過初試、復試、決賽等程序選出優(yōu)勝者。通過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的語言情境,使學生在形文交融中動情,在文化感悟中移情,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知識[8]。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文化意識
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該以培養(yǎng)其文化意識為首要任務。文化意識是指一種對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9]。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學生不但要樹立“知彼”的文化觀(目的語文化),更要培養(yǎng)“知己”的文化意識(母語文化)[10]。換句話講,學生要參與跨文化交際,不但要有扎實的目的語語言功底、了解它所承載的目的語文化內(nèi)涵以及使用該語言時的相關社會文化規(guī)約,同時還需了解如何用目的語將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出去。因此,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學習運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讓他們充分意識到繼承和傳播中國文化既是責任,也是義務。除了通過英語課堂教學學習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外,學生還應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中國文化知識,如定期閱讀英文版的中國日報,或游覽名勝古跡時留意有關的中英文介紹,如游覽長城可以了解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游覽孔廟時了解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儒家思想經(jīng)典語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o not do toward others anything you would not want to be done to you)”[11]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在跨文化交際時用英文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外語學習不僅是學習語言知識和習得語言技能,而且是學習文化,這一理念早已成為外語學術界的共識。文化學習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學習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它還包含了學習用外語來表達我們的母語文化。李平指出:“如果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活動中既熟悉對方的文化,又能向?qū)Ψ浇榻B自己國家的文化,這樣的交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交際?!保?1]“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重要一環(huán)[10]。在大學階段,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培養(yǎng)他們有意識地用英語來表達母語文化,增強對母語文化的敏感性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蒙感。這樣,他們今后在參與跨文化交際時,就能自信地用英語去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1]葉殷,朱良志.中國文化英語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3]劉玉梅.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缺失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8).
[4]肖龍福,肖笛,李嵐,等.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狀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及實踐,2010(1).
[5]張為民,朱紅梅.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增,1).
[6]崔剛.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學,2009(3).
[7]李周紅.高校外語教學與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8]郭惠香.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9]李婭琳,陳曉靖.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之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1).
[10]袁芳.試析外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地位與作用[J].外語教學,2006(5).
[11]李平.外語教學中深化跨文化教育的意義與實施[J].山東外語教學,2010(4).
(編輯:文汝)
G642.0
A
1673-1999(2015)03-0060-03
陳崇國(1975-),男,碩士,重慶科技學院(重慶401331)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理論及實踐。
2015-05-04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科院?!吭焦こ處煛圏c班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133074)研究成果之一;重慶科技學院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卓越工程師’試點班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與實踐”(201250)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