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2015-02-20 09:24:24蘇紅周郁秋王麗娜
    護士進修雜志 2015年5期
    關鍵詞:空巢健康狀況心理健康

    蘇紅 周郁秋 王麗娜

    (1.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護理學院,黑龍江 大慶163319;2.赤峰學院醫(yī)學院護理系,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20)

    ?

    ·綜 述·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蘇紅1周郁秋1王麗娜2

    (1.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護理學院,黑龍江 大慶163319;2.赤峰學院醫(yī)學院護理系,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20)

    空巢老人; 心理健康; 測評; 護理

    Empty nester; Mental health; Measurement; Nursing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約有1.78億,占總?cè)丝诘?3.26%[1];至2011年,城市和農(nóng)村老年空巢家庭所占比例分別為49.7%和38.3%,預計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數(shù)量比例將達到90%[2]。作為特殊群體,空巢老人既要經(jīng)歷生命周期的轉(zhuǎn)型(從中年期到老年期),還要經(jīng)歷家庭周期的轉(zhuǎn)型(從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3]。雙向轉(zhuǎn)型期間由于缺乏成年子女的陪伴,缺少情感慰籍及可利用社會資源等方面的缺失,空巢老人普遍存在 “老年空巢綜合征”,主要以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及抑郁癥為表現(xiàn)[4]。由此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因此,維護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對實現(xiàn)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筆者回顧了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期望對進一步研究我國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預措施有所啟示。

    1 空巢老人的概念

    國內(nèi)外學者對空巢老人的界定不盡相同,基本包括三種觀點:第一,空巢老人為最后一個子女離開,僅剩一對夫婦獨自生活的老年人[5]。第二,僅與配偶共同生活或獨居的老年人[6](此觀點將獨居老人納入空巢范圍)。第三,身邊無子女共同居住,獨自生活的老年人[7],國內(nèi)學者多采用此種觀點對空巢老人展開研究??粘怖先思彝ケ憩F(xiàn)形式呈多樣化特征,根據(jù)家庭成員構成不同,空巢家庭分為單人空巢家庭及夫婦空巢家庭;根據(jù)子女與老年人是否居住在同一城市,空巢家庭分為絕對空巢家庭(子女與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居住)及相對空巢家庭(子女與父母在同一個城市居住,但不共同生活)[8]。

    2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

    2.1 心理功能紊亂 由于缺乏成年子女的陪伴、情感慰籍及可利用社會資源等方面的缺失,空巢老人心理問題較非空巢老人更為嚴重,常表現(xiàn)為“空巢綜合征”,包括不良心境、失眠、頭痛等軀體癥狀,如長期得不到改善,將會導致老人性格改變、內(nèi)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等[4]。軀體功能退化與疾病狀態(tài)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緊張不安及恐懼。同時,由于過分擔心外出子女的生活狀態(tài),空巢老人焦慮程度更為明顯。以上因素將嚴重消耗空巢老人的心理能量。

    2.2 主觀幸福感及生活滿意度較低 情感慰藉、健康醫(yī)護、生活照料的缺乏,均嚴重影響老人幸福感的提升。研究表明,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及生活滿意度較非空巢老人低;身體健康狀況、文化程度、經(jīng)濟基礎以及社會支持都是影響空巢老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9]。李德明等[3]研究表明,農(nóng)村空巢老人自感幸福的比例明顯低于城市空巢老人;相對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較絕對空巢老人高。因此,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維護應增加對農(nóng)村及絕對空巢老人的關注。

    2.3 情感障礙 從工作到退休,空巢老人社會角色開始弱化,家庭角色逐漸增強。由于社會交往范圍的縮小,加之缺乏子女的陪伴,使得空巢老人容易產(chǎn)生焦慮不安、悲觀失落等負性情緒,這些負性情緒強烈或持久的反復體驗,即成為一種長期的精神刺激,勢必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傷害。

    2.4 心理障礙伴發(fā)軀體癥狀 空巢老人出現(xiàn)的“空巢綜合征”可導致內(nèi)分泌、中樞神經(jīng)及免疫系統(tǒng)功能發(fā)生紊亂及減退,具體伴發(fā)的軀體癥狀包括睡眠障礙、頭痛、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氣短等,這些癥狀可誘發(fā)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軀體疾病[4]。

    3 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

    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是制定心理干預措施的主要依據(jù),對空巢老人進行心理健康維護前,首先應明確影響其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健康的心理功能必然產(chǎn)生積極的行為反應,根據(jù)健康教育專家馬驍[10]于1993年提出的健康行為多水平、多方面影響因素模型圖,筆者將歸類概述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可能因素。見圖1。

    圖1 健康行為多水平、多方面影響因素模型圖

    3.1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與個體內(nèi)部因素間的關系

    3.1.1 生理因素 軀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力等生理因素是影響空巢老人負性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子[11]。生理與心理二者之間緊密相連,軀體狀況欠佳易造成個體精神壓力,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李德明等[3]研究已證實,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與軀體疾病數(shù)量呈線性關系,患病數(shù)量越多,心理健康狀況越差,軀體健康水平越高,心理功能越完善。因此,良好的軀體狀況是維護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基礎條件。

    3.1.2 心理因素

    3.1.2.1 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依據(jù)自身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所作的整體評價,包括生活滿意度、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12]。生活滿意度是衡量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參數(shù)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13],寬裕的經(jīng)濟狀況、和諧的家庭關系、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對提高生活滿意度具有積極作用。因此,關注影響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因素,對提高空巢老人生活滿意度,促進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個體情緒、情感過程易受新發(fā)事件影響,但瞬間正性情緒有利于長期幸福感的形成。因此,空巢老人應培養(yǎng)廣泛興趣,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才能保持愉悅心情,增強主觀幸福感。

    3.1.2.2 自助行為 心理自助是自我意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及改造過程。作為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心理自助是一種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理念[14]。李德明等[15]運用路徑分析,考察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及人口學特征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主觀因素是調(diào)試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這一結(jié)論與國民以個人為中心的邊緣型心理調(diào)節(jié)模式(即心理問題主要是靠自己及心理意義上的密友進行調(diào)節(jié))相吻合。由此可見,積極的自我調(diào)適是實現(xiàn)健康空巢化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空巢老人應掌握自我調(diào)適技術,主動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這些自助行為對心理健康的維護至關重要。

    3.1.2.3 認知老化 認知功能是心理功能正常老化的敏感指標, 又是病理性老化( 如老年性癡呆) 的衡量標準。認知老化對空巢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及心理健康產(chǎn)生消極影響。根據(jù)情緒ABC理論[16],空巢老人的信念、認知如能得到糾正,消極的生活體驗即隨之弱化,可見空巢老人的認知糾正及自我調(diào)節(jié)非常重要。研究表明[17],空巢老人積極參與各種體育及智力活動,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對于延緩認知功能的減退有促進作用。因此,延緩認知老化將是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維護的重要方面。

    3.1.2.4 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對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研究[18]表明,負性情緒的發(fā)生具備一定的人格基礎,神經(jīng)質(zhì)人格特征更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陳立新等[19]通過對500名老年人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人格特征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直接影響,且人格特征可通過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間接作用。在各種人格特征中,外傾性和神經(jīng)質(zhì)特征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有直接的預測作用,外傾性對心理健康有正向預測,神經(jīng)質(zhì)對之產(chǎn)生反向預測。由于“老年空巢綜合征”的存在,使得空巢老人的人格特征不同程度的偏離常態(tài),如不能進行合理調(diào)適,將導致人格障礙,從而加重心理健康的受損程度。

    3.1.2.5 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是指個體面對應激事件時所采用的認知調(diào)節(jié)和行為努力的方法和策略,是個體的穩(wěn)定因素與情景因素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Brummett等[20]提出,應對方式/策略是應激與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變量,不同的應對策略將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疾病治療、康復狀況。然而,空巢老人在承受壓力時,更傾向于壓抑、自責、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應對方式,解決問題、轉(zhuǎn)移注意和求助等應對方式較少應用,因而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消極作用。同時,空巢老人應對方式的選擇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性由于曾承擔較多的社會責任,更偏向于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因此心理健康程度高于女性[21]。

    3.2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與微觀環(huán)境的關系

    3.2.1 心理健康與人際關系 人際交往對促進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粘怖先巳穗H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夫妻間、與子女及朋友的關系上。由于社會交往范圍縮小,親情關注度升級,老年父母將會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子女身上,老年人接受子女的服務支持及給予子女的情感信息支持對其自尊及心理健康均有正向預測作用[22]。然而空巢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年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關系,尤其是當代際關系為高矛盾時,空巢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差。Walker等[23]調(diào)查表明,女性空巢老人對鄰里關系的感知直接影響其軀體健康和幸福感,良好的鄰里關系對空巢老人發(fā)揮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人際關系的建立對女性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維護更有意義。

    3.2.2 心理健康與文體活動 鍛煉心理學認為,身體鍛煉作為一種經(jīng)濟的健康行為,對個體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效應。方慧[24]對老年人文體活動和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查,結(jié)果表明,參加體育鍛煉的老人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不參加者,且女性作用更明顯。文體、社交活動可促進空巢老人間的人際交流,增進親近感,減少孤獨感,老年人如能長期堅持健身活動,可改善情緒,提高認知,對其心理健康有積極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3.2.3 心理健康與家庭結(jié)構 配偶是否健在及夫妻是否共同生活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影響較大。研究表明[3],相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絕對空巢老人,而無子女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最差。不同家庭結(jié)構類型的空巢老人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系統(tǒng)存在顯著差異,相對空巢老人應對方式最積極,絕對空巢老人次之,無子女老人應對方式最為消極[21]??粘怖先藨獙Ψ绞皆椒e極,遇到問題時更傾向?qū)ふ仪袑嵖尚械慕鉀Q方法,因此心理健康程度越高。

    3.3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與宏觀環(huán)境的關系

    3.3.1 心理健康與經(jīng)濟狀況 多數(shù)學者認為,經(jīng)濟狀況直接決定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程度[3,15,21]。經(jīng)濟水平是影響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經(jīng)濟狀況不但影響空巢老人的軀體健康,還影響其心理變化及衛(wèi)生服務資源的可及性。有研究表明[25],經(jīng)濟狀況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影響微乎其微,經(jīng)濟狀況好的空巢老人在物質(zhì)生活滿足時更注重情感需求,這使得個體需求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情感滿足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動力。

    3.3.2 心理健康與人口學因素 既往研究表明[9,15,21,],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影響的區(qū)別度較大。隨著年齡增長,軀體功能老化,空巢老人社會活動參與程度降低,人際交往及協(xié)調(diào)能力下降,生活不確定性增加,易出現(xiàn)多慮、敏感、焦慮等情緒[4]。但亦有研究認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隨增齡而趨于平靜,呈現(xiàn)了增齡化的特征[15],這可能與調(diào)查被試者特征不同質(zhì)有關。老年期心理功能在性別中呈現(xiàn)一定差異,多數(shù)學者認為,女性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程度更低,其原因可能與女性性格較為脆弱、勞動單一、受傳統(tǒng)思想束縛有關。有關文化程度對心理健康的作用,多數(shù)研究均支持高學歷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程度更佳的觀點。李德明[8]認為,教育因素可有效降低由年齡、性別等對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當年齡、性別為固定變量時,文化程度將成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維護工作的切入點。

    3.3.3 心理健康與醫(yī)療保障制度 醫(yī)療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是解決居民就醫(yī)治病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減輕居民經(jīng)濟負擔。唐建良等[26]對不同醫(yī)保類型城鄉(xiāng)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展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同醫(yī)療支付方式對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產(chǎn)生顯著影響,享受城鎮(zhèn)醫(yī)保的老年群體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27],醫(yī)療保障制度可顯著降低老年人群醫(yī)療衛(wèi)生負擔,而經(jīng)濟負擔的降低更有利于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同時,老年群體及時就醫(yī)率相應得到提升。因此,只有健全醫(yī)療保障制度,加強老年醫(yī)療保健機構建設,才能使空巢老人真正實現(xiàn)老有所醫(yī)。

    3.3.4 心理健康與宗教 宗教信仰是一種情感寄托,作為重要的認知因素,對信仰者心理過程產(chǎn)生一定影響,信仰者可通過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尋求精神慰藉。相關研究已經(jīng)證實,宗教信仰、態(tài)度及參與宗教活動,對改善信仰者負性情緒、提高主觀幸福感具有積極作用[28]。但王婷等[29]對震后老人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震后4個月,佛教老年信徒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無宗教信仰者;同時,佛教信仰對震后老年信徒的心理健康有消極影響。中國佛教的核心思想重視自然物的價值,反映對生命的尊重、珍惜和敬畏。佛教老年信徒認為,地震是自然對人類的懲罰,因此陷入自責,產(chǎn)生負罪感,由此情緒低落,導致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3.3.5 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 多數(shù)學者認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存在密切關系。社會支持可通過應激緩沖對個體提供保護;同時,對維持個體良好情緒體驗具有重要意義。Larsson等[30]認為,對空巢老人而言,正式支持(社會公共老年服務)并不能滿足其深層次的需求,也不能完全替代非正式支持(親人的日常照顧)。可見非正式支持更為重要。Rosow等[31]提出,空巢老人感受到的主觀支持中,子女支持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鄰居,最后是同齡朋友,但當處于生病情境下,鄰居的支持成為空巢老人客觀感受到的最重要的社會支持。因此,社會支持對維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小結(jié)

    關于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大體可分為三方面:生物軀體因素、心理因素、人口社會因素。以往多圍繞以上影響因素與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并且局限在各因素影響的單獨效應上,少有研究將探索視角放在把多個實際發(fā)揮影響作用的心理學變量同時納入影響體系、分析變量間相互影響的關系,探討各因素發(fā)揮影響作用的心理機制的整體研究上。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有必要將多個實際發(fā)揮作用的心理社會學變量同時納入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體系中,確定各變量間相互作用的路徑,從而為空巢老人的心理干預提供策略。

    [1]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 2011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http://www.cncaprc.gov.cn/news/10252.jhtml.

    [3] 李德明,陳天勇,李貴蕓.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23(7):405-407.

    [4] 羅惠芳.空巢家庭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J].現(xiàn)代護理,2006,12(7):601-603.

    [5] Xu QW, Chow JC. Exploring the community-based service delivery model:Elderly care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2011,54(3):374-387.

    [6] Liu LJ, Guo Q. Life satisfaction in a sample of empty-nest elderly:A survey in therural area of mountainous county in China[J].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8,17(6):823-830.

    [7] 趙黑.關注空巢:老年醫(yī)學專家支招[J].家庭醫(yī)藥,2004,3(2):4-7.

    [8] 陳天勇,李德明,李貴蕓.高學歷老年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11):742-744.

    [9] 穆懷暢,任孝鵬,劉金霞.空巢老人幸福感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574-575.

    [10] 馬驍.健康行為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63-64.

    [11] Vink D, Aartsen M, Schoevers R. Risk factors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lderly:A review[J]. Journal Affective Disorders,2008,106(1-2):29-44.

    [12] Diener E. Subject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34-43.

    [13] Donnelly S.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 advanced cancer[J]. Current oncology reports,2000,2(4):338-342.

    [14] 李笑燃,陳中永.大學生心理自助[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136-138.

    [15] 李德明,陳天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C].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2006.

    [16] 許斌,唐柏林.艾利斯ABC理論對大學生個體情緒調(diào)控系統(tǒng)構建的啟示[J].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2009(1):22-24.

    [17] 李德明,陳天勇.認知老年化和老年心理健康[J].心理科學發(fā)展,2006,14(4):560-563.

    [18] Vollrath M, Torgersen S, Alnaes R. Personality as long-term predictor of coping[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5,18(1):117-125.

    [19] 陳立新,姚遠.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6,12(2):63-64.

    [20] Brummett BH, Babyak MA, Mark DB,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perceived stress in cardiac patients[J].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4,27(1):22-30.

    [21] 王玲鳳,施躍健.城市空巢老人的壓力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7):703-706.

    [22] 申繼亮,張金穎,佟雁,等.老年人與成年子女間社會支持與老年人自尊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11):749-821.

    [23] Walker RB, Hiller JE. Places and health:A quanlitative study to explore how older women living alone perceive the social and physical dimensions of their neighbourhood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7,65(6):1154-65.

    [24] 方慧.體育鍛煉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3):84-85.

    [25] Dezuter J, Luyckx K, Bussing A, et al.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religious attitudes and subjectives well-being in chronic pain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in medicine,2009,39(4):393-404.

    [26] 唐建良,王金龍,漆文燁,等.不同醫(yī)療保障制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4,34(1):63-64.

    [27] 楊清紅,劉俊霞.醫(yī)療保障與老年人醫(yī)療服務需求的實證分析[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13(10):64-72.

    [28] Lawler-Row KA, Elliott J. The role of religious activity and spirituality i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9,14(1):43-52.

    [29] 王婷,韓布新.佛教信仰與地震災區(q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0):1272-1274.

    [30] Larsson K, Silverstein M. The effects of marital and parental status on informal support and service utilization:A study of older Swedes living alone[J].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04,18(2):231-244.

    [31] Rosow I. Old people:Their friends and neighbors[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0,14(1):59-6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3CRK009)

    蘇紅(1990-),女,黑龍江,碩士,研究方向:護理心理學

    王麗娜,E-mail:wanglina158100@sohu.com

    R471

    A

    1002-6975(2015)05-0413-05

    2014-07-28)

    猜你喜歡
    空巢健康狀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關愛空巢老人
    關愛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獨
    雜文選刊(2018年11期)2018-11-06 03:39:48
    高校教師健康狀況調(diào)查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體育師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21
    關心健康狀況的問答
    安溪县| 抚州市| 武陟县| 郁南县| 英吉沙县| 昌平区| 巴彦淖尔市| 南充市| 米林县| 衡阳县| 迁安市| 呼玛县| 东阿县| 上思县| 宝兴县| 彰化县| 平舆县| 南阳市| 舞钢市| 宁化县| 延川县| 名山县| 正蓝旗| 永平县| 秦安县| 两当县| 绵阳市| 临武县| 萝北县| 高尔夫| 永登县| 同心县| 余庆县| 石门县| 克什克腾旗| 黔东| 绥阳县| 南平市| 湾仔区| 磐石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