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玉
我的櫻桃引種之路
孟繁玉
種大櫻桃之前我是種草莓的,1997年我決定改行種大櫻桃。當時引進的品種是意大利早紅,一次性栽了20畝。由于不懂技術,沒有選擇品種的經驗,9年后全部砍伐,而在這9年當中,我邊學習邊實踐,陸續(xù)又引進了美早、沙蜜豆等品種。2008年我栽了7畝大棚櫻桃,效益還算可以。2015年,我準備再建5畝大棚櫻桃園。通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我深刻理解了一句話——只要把喜歡的事情反復做到極致,一定會成功。當然,還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在這里,我想和廣大果農朋友分享一下自己引種過程中的幾點經驗。
農業(yè)是一個周期長、見效慢、調整難的行業(yè),一歨走錯處處受制,我當初就是犯了一個原則性錯誤。當初引進品種時,紅燈還是主栽的好品種,就如同現在的美早受人歡迎一樣。當時市場上出現了意大利早紅這個新品種,很多人都認為新品種肯定是好品種,如果自己首先引進并早點見果,那么將來的市場肯定掌控在自己手中,能發(fā)一筆小財。豈不知,“新品種不等于好品種”,坐果難的意大利早紅讓包括我在內的一些果農賠了錢。
考察一個品種不能只看它的表面而要考察它的全部。就拿果個來講,資料上介紹的單果重是什么時期的單果重,是高接在一棵大樹上的結果枝結的果實的單果重,還是初結果期的單果重?是剛剛開始豐產的單果重,還是連續(xù)豐產幾年的單果重?一定要搞清楚。一個品種引入一個地區(qū),一般要觀察以下幾方面的指標:
1)早果性。看是否和資料上介紹的結果特性一致。
2)果實大小、顏色等??词欠窈唾Y料上介紹的一致,有沒有大的出入。
3)豐產性。包括不同年份、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連續(xù)豐產性。
4)適應性。這里指的不是對當地氣候的適應性,而是這個品種的果實是否是市場認可的。市場認可的程度決定一個品種的去留。
技術是每一個種植者面前的一道坎。當初改行種櫻桃時,我心里的確沒有底,雖然聽了很多培訓課、參觀了很多果園,但因為沒有經過實踐,始終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覺。種草莓我知道它的每一個生長發(fā)育細節(jié),而對能長成大樹的櫻桃,開始我對其生長結果特性,以及定干、短截、甩放等修剪術語一無所知。雖然通過努力慢慢掌握了一些專業(yè)技術知識,但如何在樹上應用還是一知半解。經過幾年的磨練,我才算是敲開了櫻桃栽培管理的大門,摘掉了“門外漢”的帽子。
再嘮叨兩句櫻桃修剪方面的話。修剪就是人為調節(jié)樹體長勢。修剪方式是跟著修剪者的理念而付諸實踐的,同一種理論不同的人去理解,修剪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只了解專業(yè)術語遠遠不夠,還需要在實踐中去靈活運用。只會修剪還遠遠不夠,必須學會結合土、肥、水、藥等綜合管理,方能實現高產優(yōu)質。
孟繁玉,山東省龍口市中村鎮(zhèn)中村,郵編265703。
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