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微波
水稻大棚基質育秧技術
鄭微波
1.1苗床準備
苗床選擇土壤肥沃、地勢較高、通風透光、排水良好、雜草較少、無病蟲害、靠近大田和水源的農(nóng)田。在播種前10 d做苗床,苗床做成高畦,要求畦面平整、畦溝通暢,畦面寬度1.5~2.5 m,畦溝寬度25 cm,畦溝深度15 cm,每667 m2大田需準備4~5 m2苗床。鋪盤前2 d鏟高補低,填平裂縫,并充分拍實,板面達到“實、平、光、直”的標準。畦面整平后,覆蓋上地膜,膜上不需打孔,以防秧苗根系扎入床土,有利于促進秧苗盤根、控制幼苗徒長和減輕移栽時損傷。
1.2種子準備
宜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分蘗性中等偏上、抗倒性好、抗病性強、穗型較大的優(yōu)質品種。浸種前必須進行曬種,曬種能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同時,曬種后能增進種子內(nèi)酶的活性,使其出芽快且齊。曬種的方法是將谷薄薄地攤在水泥地或曬場上,早稻種子搶晴曬2 d,晚稻曬1 d,曬種時勤翻動,使種子干燥度一致,曬后進行選種并等種子充分散熱后再浸種。選種是浸種前不可缺少的工作,一般采用風選、篩選和水選的方法進行。風選是在曬種后用風車或自然風揚去種子空殼、枝梗、雜物及霉菌孢子。風選后再用篩子過篩,篩去雜粒、細粒、稗粒和芽谷。經(jīng)過風選和篩選后再進行鹽水選種,鹽水選種的方法是將一定數(shù)量的水稻種子倒入盛有密度為1.13 kg/ L鹽水的容器中,邊倒邊用木棒攪動,使癟谷、未成熟的種子漂浮在鹽水表面,撈出漂浮的稻谷,并繼續(xù)攪動,直到?jīng)]有癟谷漂浮于鹽水表面。撈出沉在容器底部的飽滿種子,放入清水中洗凈種子表面的鹽分。選種之后就要浸種,其主要目的是使種子破胸整齊發(fā)芽快,并且出苗一致有利于培育壯秧。針對各地水稻主要病害,比如惡苗病、水稻條紋葉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等,選擇針對性的藥劑,比如用10%“浸種靈”與水按質量比1∶500的稀釋液浸種48 h,可預防惡苗病,兼防水稻干尖線蟲病、稻瘟病等。當種子吸水達自身質量的25%時才能發(fā)芽,但要發(fā)好芽,吸水量要達自身質量的40%左右。因此,在種子消毒過程中未能吸收足夠水分的都要用清水浸種補足。浸好種的標志是:稻殼顏色變深,種胚膨大,米粒易捏斷,手碾易碎。為了使水稻秧苗出苗整齊,提高出苗率和出苗速度,在種子吸足水分后就要催芽。提高種子溫度并保持在35~38℃,經(jīng)24 h即可破胸露白。露白前后種子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此時必須嚴密注意溫度不能超過40℃,防止燒芽。露白后,給種子淋水并翻動種子散熱,將溫度下降并保持在25℃左右,經(jīng)常淋水保濕,促進根短芽壯。當根芽出齊后,將種堆推平,每天淋冷水1~2次,保持16~20℃煉芽1~2 d,以增強抗寒能力。
1.3基質準備
育秧基質要進行篩選,基質不能帶有沙石、金屬等雜物。水稻育秧基質具備水稻苗期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不需另行添加肥料和農(nóng)藥。在使用前要將基質攪拌均勻使其蓬松、不結塊。每667 m2大田的基質用量在100~150 L。
1.4秧盤準備
水稻育秧播種流水線使用硬盤,規(guī)格為28 cm× 58 cm×3 cm,秧盤要求無破損,不變形,每667 m2大田應準備機插秧盤28~30張。若使用舊的秧盤,在使用前應先用消毒劑比如“惡霉靈”與水按質量比1∶1 000的稀釋液浸泡10 min消毒。
2.1基質鋪盤
基質密度較小,相對泥土較輕,所以裝入流水線的料斗時用工具打散一下,防止結塊成團,造成基質鋪盤不均勻。調整基質鋪盤厚度為2~2.5 cm,裝盤后保持基質的自然狀態(tài),不需鎮(zhèn)壓。
2.2灑水播種
基質吸水比較慢,要把流水線運行速度調到最慢,把灑水量調到水能滲透基質,沒有多余的水漂浮在基質表面為宜,把經(jīng)過處理的水稻種子倒入料斗,流水線按照調試好的播種量播種,每盤播種量常規(guī)稻120~150 g,雜交稻70~80 g。
2.3覆蓋基質
覆蓋基質要薄,厚度為0.5 cm,以不露出種子為宜。調整流水線上的毛刷刮平并去除多余的基質。
2.4擺盤上苗床
播種結束后把秧盤擺放到苗床上,要求短邊朝外、緊密整齊,秧盤盤底與苗床表面緊密貼合。再用霧狀噴水裝置噴透秧盤內(nèi)基質?;|吸水較慢,所以霧狀柔和噴水,讓基質慢慢吸透水。這一步要噴透水,保證種子正常生長,但澆水時避免使用出水量大的噴灑裝置澆急水,否則嚴重影響到盤面平整和種子均勻度。
3.1播種至出苗期間
大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25~30℃,白天超過35℃時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燒芽,晚上控制溫度不低于15℃,主要靠覆蓋設施保溫。最好采用噴灌設施,保持基質濕潤,以手捏基質擠不出水為宜,促進種子發(fā)芽。
3.2出苗至一葉一心期間
大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22~25℃,超過28℃時通風降溫。發(fā)現(xiàn)有種子露出基質外面要及時覆蓋基質,發(fā)現(xiàn)大量種子發(fā)芽、覆蓋的基質被大片頂起時,用笤帚或木棒等工具輕掃使基質落到秧苗根部。出苗后應減少噴水次數(shù),保持基質表面干燥見白,有利于根系生長。
3.3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間
大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20~22℃,白天打開通風口通風換氣。溫度低于10℃時縮短通風時間,以免秧苗受冷。如果通風不夠,溫度高、濕度大,極易造成秧苗徒長,易得立枯病。
3.4二葉一心至移栽期間
大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20℃以下,增加通風時間,使秧苗逐漸接近棚外溫度。進入二葉一心期后,秧苗生理需水量增大,要增加噴水次數(shù)和時間。移栽前2~3 d控水蹲苗,有利于秧苗移栽后發(fā)根好、返青快。
作者信息:寧波市農(nóng)機技術推廣中心,31504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