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文化傳播系 王翼偉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陳佳
生命中的“佛”——對電影《失孤》的佛學解讀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文化傳播系王翼偉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陳佳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74-01
《失孤》是一部由彭三源導演、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失去孩子的父親15年如一日踏遍整個中國尋找被拐孩子的故事。與其他同類題材的電影追求“先苦后甜、大團圓結尾”的路線不同,《失孤》對整個尋子過程的表現(xiàn)都比較平淡,而且,結局也比較開放,并沒有像以前類似題材電影一樣圓滿。
總體來說,《失孤》是一部很好的影片。無論在藝術價值方面,還是在社會現(xiàn)實意義方面,它都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具有相當水平的影片。在藝術價值上,首先,它充分巧妙地運用了電影的蒙太奇手法,使得影片情節(jié)設置的精妙之處凸顯出來。其次,影片中外景的精心選擇以及鏡頭技巧的巧妙應用使得電影鏡頭充滿美感,令人賞心悅目。另外,它也具有很大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眾多周知,拐賣兒童問題一直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社會大眾和政府部門。最近幾年,拐賣兒童問題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之相關的反映被拐兒童父母生活狀態(tài)的影片也相繼出現(xiàn),例如2014年年末上映的電影《親愛的》就是這類型影片的典型代表。所以,《失孤》再次以拐賣兒童問題為主題,引發(fā)社會的關注,不得不說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但是,本文所著重探討的并不是這部影片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而是這部影片所帶給我們的“佛”學上的思考。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yè),緣聚自會相見?!边@是電影《失孤》結尾一位大師對主人公雷澤寬的疑惑——“為什么是我丟了我的孩子”的回答。主人公前面15年歷盡艱難曲折,但到這里仿佛一切都顯得不那么重要,這也是對電影主題的升華。其實,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好像一直在盡力用佛學思想來講述故事,佛學理念在影片中體現(xiàn)得可謂是淋漓盡致。
首先,電影名稱就含有佛學的內(nèi)涵?!笆Ч隆敝小笆А笔侵甘ズ⒆拥母改福蛘哒f父母所失去的。“孤”是指失去父母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信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孤”又可以指代我們所失去的本心和信仰。尋找的過程就是我們再次獲得我們信仰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破迷為悟,找到本真的自我。
其次,電影中的三個人——主角雷澤寬、曾帥和年輕的媽媽代表了凡夫修行的三種不同層次的境界。其中,最低一層的境界就是年輕媽媽的境界。她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失去了最愛的東西就會傷心痛苦,苦不堪言,甚至從那種痛苦中走不出來,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結束痛苦。第二層境界是曾帥的境界,他自知自己是被拐的兒童,但是一直都在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從未放棄,最終如愿以償。最高一層的境界就是主角雷澤寬的境界,他的孩子被拐賣至今尋找未果,但是他卻一直堅持尋找,不管中間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他都能夠持之以恒。雖然中間有過絕望迷茫,但是經(jīng)過大師的點撥之后,他更加坦然地踏上了尋找孩子的道路。
再次,佛學上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觀念也在影片中得到體現(xiàn)。雷澤寬在尋子過程中歷盡曲折,但是他卻不畏艱難,不放棄任何希望,他是一個善良的人,所以得到了志愿者和普通百姓的好心幫助。這就是“善有善報”。另外,從雷澤寬記在賬本上的幫助過他的人可以得知,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相信他們都能夠得到“善報”。
最后,佛學中講求“一切隨緣”,這在影片中更是的到了比較明顯的闡釋。就像電影結尾主人公雷澤寬問大師“為什么是他丟了自己的孩子”時,大師給出的答案更是體現(xiàn)了一切隨緣的觀念。導演似乎在借大師的話來給生活中那些丟失孩子的父母一些安慰,也是對電影主題的升華。但是,影片中的一切隨緣并不是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去追尋自己心中美好的東西。影片中主角雷澤寬、曾帥正是憑借著自己的不懈努力去找尋自己心中的那份缺失。
電影《失孤》是一部值得去看而且看了之后能夠充分引發(fā)我們用心思考的影片。當然,影片中也反映了人性上的一些東西,那些丟失孩子的父母、那些被拐賣的孩子、那些買孩子的人以及那些給尋子的父母幫助的人們,他們都在某些方面體現(xiàn)著人性。而本部影片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其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主題、較高的藝術價值以及對佛學中一些好的觀念的傳達以外,還在于其對人性的塑造,對人性光輝的一面的贊頌。就像那句話——“沒有買賣,就沒有拐賣”,社會中只有少了一些買賣,才能少了一些傷害,社會中只有多一些善良,才能少一些邪惡。從更高層次來說,《失孤》這部影片具有很深刻的哲學內(nèi)涵和社會內(nèi)涵,它蘊藏著一種強大的正能量,讓我們的心向善。
王翼偉(1984-),女,河南信陽人,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傳播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新聞媒體、攝影、影視等。
陳佳(1985-),女,漢族,河南鶴壁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方向為新聞學。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