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溪
家庭紀委書記
文/章 溪
2003年2月14日,由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舉辦的“感動中國——2002年度人物”評選揭曉,湖南省委原副書記鄭培民因其廉潔清正,名列10位“感動公眾、感動中國”人物的首位。作為鄭培民的妻子,楊力求站在丈夫的背后,默默陪伴和支持,幫助丈夫把好廉潔關,同樣令人感動?!肮僖蛄?,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所長陸小華這樣評價鄭培民。鄭培民生前也算是一位高官了,他因“廉”而感動公眾、感動中國。這其中,妻子楊力求功不可沒。1973年,家在湖南湘潭的楊力求與時任湘潭電機廠團委副書記的鄭培民結(jié)婚。從此,他們開始了幾十年相濡以沫、共建廉潔家庭的生活。
幾十年中,鄭培民的職務越來越高,但楊力求從來沒有一點過分的要求,從來也沒有以“官太太”自居,任何時候都能嚴格要求自己。與她一起工作的同事們都知道,楊力求衣著樸素是出了名的,從來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名牌衣服。大家覺得,鄭培民因公出差的機會很多,有時候,帶上家屬也未嘗不可。但楊力求從不要求丈夫帶上她去游山玩水,而是說丈夫把兩人的結(jié)婚照帶在身上就是帶著她一起去了。楊力求敬重鄭培民的為人,更注重維護丈夫的形象。為此,她給自己制定了“三不”政策:不幫人向鄭培民帶任何信,不傳任何話,不接受任何禮品。用他們的兒子鄭海龍的話說:“在廉政問題上,爸爸把前門,媽媽守后門?!?/p>
俗話說得好,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如果口手受用了“錯誤”,又怎能不跟著犯錯誤?所以,作為領導干部的家屬,學會拒絕送來的“錯誤”,作用非同小可。否則,和“錯誤”接觸多了,沒準兒會近墨者黑的。鄭培民正是因為不但自己清正廉潔,而且有妻子和他一起扎緊了自家四周的籬笆,才能將“錯誤”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確保自己不犯錯誤。
楊力求為了維護丈夫的原則和形象,不但對自身行為嚴格要求,還在與親友之間的關系處理中堅守防線。她說:“我既然要維護老鄭,就不可避免地要得罪其他人,包括自己家人?!贝_實,一直以來,為了維護鄭培民的形象,楊力求甚至和自家兄妹交往時都會十分謹慎。她苦笑著說:“要把好這后門,可沒那么容易?!?/p>
鄭培民是吉林人,兄妹都在老家,在湖南只有他一人。楊力求一家四兄妹。湘潭離長沙較近,楊家人就算是他們最近的親戚了。楊力求敢說,“我家人沒沾他一點點光?!睏盍η蠼憬愕膬鹤?,已經(jīng)30歲出頭,一直沒工作。有一次,姐姐請求楊力求,能不能跟鄭培民說說,幫外甥找個好工作。當時正好有一位同志告訴楊力求,可以把她外甥介紹到某單位當保衛(wèi),這一行不需要什么技術,只要有責任心就行,收入也不錯。但楊力求沒有答應,狠狠心堅持要外甥自己到勞動力市場去找工作。為此,姐姐多少有點怨言,楊力求心里也是有點不安,但她仍然堅持自己的為人原則和“三不”政策。
就這樣,楊力求自覺而堅定地與鄭培民同守防線,守住了“后門”,堵住了“偏門”,更鎮(zhèn)住了“邪門”。與楊力求接觸過的人都說,她是鄭培民家優(yōu)秀的“守門員”和稱職的“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