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霞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人民醫(yī)院骨科,黑龍江大興安嶺 165099
行為轉變理論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護理中的應用
田旭霞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人民醫(yī)院骨科,黑龍江大興安嶺 165099
目的探討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行為轉變理論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該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收治的50例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隨機進行分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加以行為轉變理論措施,比較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況、傷口感染情況以及護理后依從性。結果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在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血糖控制達標率、傷口感染率以及護理后依從性具有差異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行為轉變理論能夠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知曉率,并且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指標,降低患者傷口感染率,這種護理干預值得推廣及應用。
行為轉變理論;骨外科;糖尿病前期;護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顯著升高。在骨外科患者中,由于患者處于糖尿病前期,會導致感染、愈合差以及骨髓炎等多種并發(fā)癥的出現,如果治療護理不到位甚至會出現殘疾和死亡現象[1]。在糖尿病的前期主要治療方法就是對血糖的調節(jié),避免出現大血管病變以及微血管病變等。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為探討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行為轉變理論護理的效果,該研究選取該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收治的50例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作為對象進行分析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50例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隨機進行分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其中股骨頸骨折患者18例,脛腓骨骨折患者22例,鎖骨骨折患者10例。患者年齡在28~72歲之間,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史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主要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教育以及相對應的針對性治療;實驗組患者加以行為轉變理論模式,主要分為前意向及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維持階段。在護理干預中由高級護理人員進行,并且與患者家屬共同合作。比較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況、傷口感染情況以及護理后依從性。
1.3 統(tǒng)計方法
將記錄的數據采用專業(yè)的SPSS21.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骨外科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況以及患者傷口感染情況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糖尿病知曉率和血糖控制達標率達到100%,傷口感染率為0%;對照組患者糖尿病知識知曉率為62%,血糖控制達標率51%,傷口感染率為16%,二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骨外科患者經過護理后的依從性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健康依從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骨外科患者中糖尿病情多發(fā),在糖尿病前期如果能夠采用有效的護理方式,不僅能夠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情況,還能幫助減少患者手術傷口的感染現象,在之后的復健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常規(guī)的護理適用范圍較局限,隨著對患者研究的加深,出現了一種新的護理措施—行為轉變理論。行為轉變理論是一種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根據人的行為變化做出相對應的反應,改變日常中人們的生活習慣,應用在護理上較傳統(tǒng)的護理方式更有效果[2]。
該院該次針對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行為轉變理論措施護理進行效果觀察與分析。將所有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輔以行為轉變理論促使。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在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血糖控制達標率、傷口感染率以及護理后依從性幾方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利用行為轉變理論措施護理對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重要作用。
在護理中主要分為前意向及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維持階段。在前意向及意向階段,行為轉變理論主要針對患者的認知與意識進行干預,運用專業(yè)的評估工具,對患者的身體具體情況、行為能力評估,意識到糖尿病對骨外科疾病的重要現象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3]。在準備階段,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前期的意識變化評估患者的知覺障礙,通過錄像、資料等形式講解糖尿病的知識,改變患者的知覺利益,護理人員與家屬共同協(xié)作。在行動階段,設定護理目標,制定患者的行為轉變計劃,根據患者的實際運動、心理情況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4]。在維持階段,護理人員定期指導和監(jiān)控患者在恢復中的問題,并且訓練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巧,支持鼓勵患者的康復活動,使病癥較小的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綜上所述,對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行為轉變理論能夠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知曉率,并且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指標,降低患者傷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護理中行為轉變理論的應用對治療有積極的效果,值得推廣及應用。
[1]方瓊英,張秀玲.糖尿病現狀與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12,10(5B):1337-1338.
[2]卓周平.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血脂變化中的效果評價[J].浙江醫(yī)學,2013,35(7):600-603.
[3]周英華.行為轉變理論在培養(yǎng)實習護生手衛(wèi)生行為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6):511-513.
[4]曾任硬,鐘偉榮.行為轉變理論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0):2404-2405.
R473.6
A
1672-4062(2015)03(a)-0232-01
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