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小溪
鐵煤集團總醫(yī)院大明分院,遼寧鐵嶺 112700
老年糖尿病60例臨床分析
桑小溪
鐵煤集團總醫(yī)院大明分院,遼寧鐵嶺 112700
目的深入認識老年糖尿病的特點,探究提升臨床治療水平的措施。方法通過對該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對其進行評價。結果臨床治療進行有效護理可以減少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患者治愈率高達95%。結論加強老年糖尿患者臨床治療中的護理工作對于提升老年糖尿病臨床治療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老年患者;糖尿??;臨床;護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近年來糖尿病發(fā)生率逐年提升,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問題更為嚴重,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公共健康領域的焦點問題,逐漸成為醫(yī)師等醫(yī)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對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療,不止要采用藥物治療,還要加強患者身體鍛煉及心理疏導。為深入認識老年糖尿病的特點,提升臨床治療水平,該院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4年6月份期間住院治療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年齡在60~91歲之間,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65歲。病程最長達到25年,病程最短者為一周。其中15例為單純糖尿病診斷;有家族糖尿病史者8例;患者因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者33例?;颊呷朐涸颍瑒t可細分如下:3例患者是因糖尿病的急性并發(fā)癥而入院診療的,因低血糖昏迷而入院診療者4例,其中因未及時就餐引發(fā)低血糖昏迷者2例,1例則因加量應用胰島素而引發(fā)低血糖昏迷癥狀的。因為其他疾病而入院診治者9例,因頭暈、頭痛、氣短、胸悶、疤疹、偏癱、水腫、感染等癥狀來院就診方才發(fā)現血糖異常。臨床確診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23例患者予以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運動治療、糖尿病教育及血糖監(jiān)測。16例應用不同藥物通過控制血糖予以治療。為了形成對照效果,該研究隨機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護理干預組。
1.2 研究方法
對于常規(guī)護理組,在臨床治療期間,只是按照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包括按時測量血壓、脈搏,定期進行呼吸檢查,并輔以血尿常規(guī)、尿微量白蛋白、肝腎功能、血脂、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空用腹C肽、早餐后2 hC肽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必要時需結合心電圖和胸片的檢查結果,當患者有酮癥傾向,C肽功能不佳時,則應進行胰島素抗體的檢查;心臟功能良好且進食正常糖尿病老年患者,可予以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與運動治療,并進行血糖監(jiān)測和糖尿病教育;心臟功能不佳患者則指導其進行適當運動。
而對于護理干預組,在臨床治療期間除了采取以上常規(guī)護理措施以外,還對患者進行以下護理干預措施。
1.2.1 飲食干預治療讓患者明確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幫助他們制定適宜的飲食方案,叮囑患者“少量多餐”,控制好食物總熱量。飲食宜清淡,主食應盡量以雜糧、粗糧為主,新鮮蔬菜應多食,蘋果、西瓜等含糖量相對較低水果可適量食用。
1.2.2 知識宣教治療臨床治療實踐中發(fā)現,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識掌握程度相對較低,因此應以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糖尿病防治知識的宣教,使他們熟練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識。還要叮囑患者加強血糖水平的監(jiān)測,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體檢,以及時掌握身體狀況。
1.2.3 運動干預治療囑患者要經常進行適量運動,每天應運動20~45 min,運動方式應以打太極拳、慢跑、散步及騎自行車等為主。運動需在餐后1 h左右進行,避免進行劇烈的運動,以防止發(fā)生低血糖。
1.2.4 合理而高效地對胰島素加以運用對于糖尿病這一病癥的治療而言,胰島素應用在當前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醫(yī)師建議每天應用一次胰島素為宜,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由于夜間雖注射胰島素不方便,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選擇白天一次性注射胰島素,一旦低血糖高頻發(fā)生段的夜間出現癥狀,則不得不一天注射兩支以上。通過臨床經驗總結,老年糖尿病患者正確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應當是:在早餐之前,取總藥劑量的2/3進行皮下注射,而在晚餐之前,再將余下的1/3藥劑進行皮下注射。當然,也可以分別在早中晚三餐之前各使用1/3藥劑量進行注射。
1.3 評價標準
依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有關糖尿病的療效標準制定如下的評價標準,其中FPG為空腹血糖水平,2 hPBG為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 h血糖水平。
顯效:FPG<6.5 mmol/L,2 hPBG<8.0 mmol/L,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FPG<8.0 mmo1/L,2 hPBG<11.0 mmol/L,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FPG>8.0 mmo1/L,2 hPBG>11.0 mmol/L,臨床癥狀沒有明顯的變化。
1.4 觀察指標
依據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和治療期間的空腹血糖(FPG)水平、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 h血糖水平(2 hPBG)、體質量、血糖膽固醇的檢測結果為觀察指標。
1.5統(tǒng)計方法
觀察記錄所得到的數據,對顯效率、無效率、總有效率進行χ2檢驗,然后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來完成對數據的統(tǒng)計與處理。P<0.05,即經統(tǒng)計學處理后其差異具有顯著性,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數據經比較處理后,再對顯效率、無效率和總有效率進行χ2檢驗,*P<0.05,說明經統(tǒng)計學處理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研究結果討論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在60例老年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采取護理干預組的30例中,能達到顯著療效的有19例,有療效的有9例,無任何療效的有2例,總有效率高達93%。而在常規(guī)護理組的30例患者中,有顯著療效的有13例,有效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僅有70%。所以,在老年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若能夠采取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措施,則將會對老年糖尿病臨床治療療效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3.2 老年糖尿病發(fā)病現狀
現階段,2型糖尿病在全部老年糖尿病患者當中占據非常大的比重。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是因心腦血管疾病、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或是其他疾病到醫(yī)院診療時方才發(fā)現已經患上糖尿病了。還有部分糖尿病患者是通過多汗、下肢動脈閉塞癥和神經病變,以及認知功能異常等癥狀確診罹患此病癥的。
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有伴發(fā)腎臟功能不全的現象,且在患者中的比例近年增加明顯,尿蛋白≥30mg/24h尿的患者,達到60%左右,GFR<60 mL·min-1·(1.73 m2)-1者,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達45%左右。腎功不全伴發(fā)心功能不全比例很高,死亡率較高。根據近年相關資料,老年糖尿病患者伴發(fā)心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達到90%。且糖尿病老年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風險更高,6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fā)生頻率在33%以上,代謝異常、患病率提高也十分明顯。
目前老年糖尿病的近期控制目標以控制糖尿病癥狀,防止急性代謝并發(fā)癥發(fā)生為主;遠期的目標則是通過相對理想的代謝控制預防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3 臨床治療結果分析
3.3.1 要把握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原則依據病癥特點,遵循血糖控制個體化原則,避免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因老年人低血糖耐受力差,尤其是病程較長患者,低血糖可能誘發(fā)腦血管、心臟病等其它疾病,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老年人器官功能減退的客觀認知下,降糖類藥物的選擇,不僅要考慮糖尿病的治療,還要對藥物適應癥和禁忌癥準確把握。
3.3.2 高度重視肥胖問題及時予以早期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運動治療,這對預防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是有益處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社會城市化進程與老齡化的雙重作用下,老年人占據社會人口比重越來越大,且60歲以上老人患糖尿病率達到20%以上。這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因城市化而改變,體力活動減少明顯,熱量特別是脂肪的攝入量卻明顯增加,使得超重者比例增幅明顯,當肥胖者進入老年階段,隨著機體衰老,細胞的功能降低,胰島素分泌量也有所下降,且常伴釋放延遲現象,導致糖耐量降低,從而發(fā)展為糖尿病患者。所以,應高度重視老年糖尿病問題,對高危人群采取早期預防措施,對已經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則應盡量早期開展綜合治療,這對病癥治療是非常有益的。
3.3.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一定均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部分患者癥狀僅為口干、口渴、乏力等。因此,對那些并不典型的癥狀也不要忽視,力爭對糖尿病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3.3.4 對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有效的綜合治療選擇合理的降糖治療,非常重要。老年糖尿病的異質性較大,合并癥、并發(fā)癥及預計生存期有較大差別。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急性并發(fā)癥會使患者死亡率大大提升,而腦血管、心血管等慢性并發(fā)癥也是十分危險的,常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應開展綜合治療,選擇合理的降糖治療措施,在臨床治療中要積極控制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這對老年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很有益處。
3.3.5 糖尿病可能對老年患者心理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隨機體衰老過程,常會產生灰色的心理,加之為控制糖尿病病癥,需要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行必要的控制和改變,這些變化極易導致患者產生負面心理,形成孤獨、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態(tài),因此要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1]羅勇,馬建華,李惠琴,等.老年糖尿病370例臨床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2(3):296-298.
[2]王江敏.老年糖尿病120例臨床治療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3):164.
[3]高展,胡曄.行為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9):332-333.
[4]潘志芹,楊鴻.糖尿病60例臨床總結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11):125.
[5]甯佐明.我國糖尿病流行情況及主要致病因素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10):131.
[6]張蕓.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綜合防治與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3):73-75.
[7]王黎君.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 (29):281-282.
[8]王曉玲.老年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臨床特點[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21):93-94.
[9]溫新華.糖尿病急癥救護[J].現代職業(yè)安全,2012(11):112-114.
[10]樸英愛.糖尿病的朝醫(yī)辨象飲食護理[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2(9):78-79.
R587.1
A
1672-4062(2015)03(a)-0110-02
2014-11-28)
桑小溪(1973-),女,滿族,遼寧調兵山人,學士,主要工作從事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