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平
摘 要:習慣培養(yǎng)對人的一生非常的重要。從幼兒園小班開始,教師就要引導和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一日生活習慣,使其有序、輕松、文明地生活和學習,減少教師管理壓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39-01
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且只能在生活的過程中建立和培養(yǎng)。
一、小班幼兒生活現狀分析
初入幼兒園的小班孩子,有的不會“自己洗手”“自己吃飯”、不知道“物品玩具用完放回原處”大多數孩子有物品隨意亂丟行為;不懂得有序地排隊;部分孩子喜歡獨占玩具、爭搶玩具,不會與人商量;有個別孩子表現出對集體生活的不適應,拒絕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等。一方面小班孩子愉快輕松的生活、學習需要有序的生活習慣來保證,另一方面孩子的年齡特點又不能接受老師簡單粗暴的說教。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怎樣融好習慣的培養(yǎng)于幼兒生活、學習、游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地建立和內化生活常規(guī),學會自我管理,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我們認為教師必須正視班級實際情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承認孩子間的個體差異,關注孩子特有的學習方式和內心體驗,用孩子喜歡和理解的方式緩慢地、漸進地幫助孩子建立和內化良好習慣。
二、采取適宜的策略
幼兒的內在需要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尊重小班幼兒的內心需要和感受是幫助他們學習良好生活習慣,盡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前提條件?;谏鲜隹紤]采取了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1、圖標先行,了解常規(guī)
圖標、小貼畫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并不陌生,圖標、小貼畫的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不僅深深地吸引著小班的孩子,也符合小班孩子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和特點,小班孩子喜歡圖標,愿意和圖標“對話”, 這時教師可以用圖標或小貼畫來幫助幼兒理解什么是常規(guī),如,把各種玩具的照片拍下來做成圖標貼在相應的玩具柜上來指示和提醒各種玩具應放在什么位置。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或小動物圖片貼在自己的物品上,幫助孩子區(qū)分自己和別人的學習、生活用品。再如培養(yǎng)孩子喝水習慣,開始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怎樣排隊有序接水,老師幫著接水可行但浪費時間且孩子得不到鍛煉,一排 “腳印”圖標輕松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喝水多少用“小星星”貼花表示,“小星星”不僅鼓勵孩子們多喝水,常喝水,教師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每個孩子都喝了多少水,以便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和干預。
2、情感遷移,培養(yǎng)習慣
由于小班孩子自我控制和堅持性都相對較弱,雖然在圖標的幫助下孩子知道什么東西該放在哪里,但往往會出現個別物品隨意亂丟,這時教師利用情感遷移把“家”的情景遷移過來,所有的玩具和學習用品都有自己的“家”,圖標就是它們“家”的標志,當有的孩子因粗心放錯物品時,教師只要說“××找不到家了”或“××找錯家了”孩子們很快就會自我檢查,及時地把相應的物品放回原處。因為在他們看來找不到家或找錯家都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他們不愿意讓玩具“傷心”。把自己對家的依戀遷移到玩具、用品上,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自我管理。
3、游戲相伴,鞏固習慣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游戲也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對于小班孩子而言他們更喜歡游戲,更需要游戲。游戲也是幼兒的日常生活。小班孩子雖然有了接納、認同同伴意識,但常處于自我中心狀態(tài),他們不太會謙讓和協商,他們的游戲大多為平行游戲,往往出現好幾個幼兒都要玩一個玩具的現象,教師除了同類玩具多準備幾份外,還要引導幼兒不爭搶玩具,學習與人商量輪流玩等辦法解決幼兒游戲中的沖突,“給我玩一下好嗎”、 “你玩一會我再玩吧”、“我們一起玩好嗎”這些與人商量的表達與交流都要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具體游戲情境中以游戲的方式練習達成。雖然有些孩子有點不樂意但知道這是游戲也會遵守規(guī)則把玩具讓給其他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yǎng)成與人商量和共同游戲的習慣。用游戲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是游戲也是幼兒的生活。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速度是不同的,教師要承認和尊重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適應能力較差的兒童,教師要放慢培養(yǎng)速度,引導孩子在游戲情境中逐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4、故事滲透,內化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教師正面的鼓勵和有針對性地指導,但這“只是促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外部形式和方法,而讓幼兒了解和懂得行為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夠真正地使幼兒的良好行為得到內化,自覺維持和保持良久?!痹鯓硬拍茏層變好靼仔袨榈囊饬x和價值呢,生活故事不僅生動有趣,故事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們易于理解和接受,通過聽完故事后的討論,孩子們會逐漸明白 “我要和大家一起玩,不爭也不搶”,“我會一個跟著一個走,慢慢下樓梯”“我會和小朋友一起收玩具”等。還可以精選一些與良好生活習慣有關的圖畫書,通過和幼兒一起閱讀和討論這些生動有趣的圖畫書幫助幼兒了解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對健康有益。當孩子們明白了這些道理后會把外在要求變成自己的自覺行為。
5、家園共育,養(yǎng)成習慣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教育資源,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家長不僅要及時關注和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還要做到身體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樣,因為孩子尤其是小班孩子更喜歡模仿學習。
總之,良好的習慣是社會生活中人們文明有序生活的重要保證,好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從娃娃抓起,幼兒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與他人和諧相處,樹立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非常有益。
參考文獻:
[1]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家長必讀》幼兒園分冊
[2] 《學前教育》,2010(10)《教育要關注幼兒內在需要和內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