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什么?在古代,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多以家規(guī)家訓為形式,代代相傳,規(guī)范著家庭成員的品德行為。在當代,家風不常被提及,家規(guī)家訓逐漸淡化于無形,成為一種言傳身教。盡管社會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但從古到今,人們的基本價值觀沒有變, 基本的做人法則沒有變??梢哉f,優(yōu)秀傳統(tǒng)家規(guī)家訓不僅從未過時,還作為一種傳承方式,承載著中國人一直追求和堅持的忠義、誠信等良好品質。
家風的傳承過程,同樣也是延續(xù)文明基因的過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治國先治家。優(yōu)秀家規(guī)家訓帶出好家風,“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才能匯聚起好的黨風、好的國風,讓我們的民族更有希望,讓我們的國家更有力量。
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睆囊欢ㄒ饬x上說,好的家風孕育好的公民,好的公民組成好的社會,好的社會推動形成好的國家治理。因此,家風絕不是小事,而是事關國家穩(wěn)定祥和、社會良性有序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尤其重視家風的教化和熏陶作用,他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p>
好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向上坐標
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因習仲勛88歲壽宴不能親到慶祝而寫給爸爸一封信。信中提到的家風問題,至今仍然令人回味和贊嘆。在信中,習近平同志寫道:“父親的節(jié)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yǎng)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p>
好的家風是什么?從古至今,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庭成員。《誡子書》《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體現(xiàn)著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比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就是提倡做好事去積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就是主張家庭要節(jié)儉。清代大學士張英教育家人,“讓他三尺又何妨”?晚清名臣曾國藩告誡兄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難得糊涂的鄭板橋,以竹入聯(lián)寫就:“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yǎng)成數(shù)竿新生竹,直似兒孫?!币源私逃齼簩O做人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jié)、剛直不阿。當我們審視這些警示名言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修身、立德、勸學、勤儉、誠信、仁義”這些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就蘊含在很多家庭的家規(guī)家訓之中。
受好家風的熏陶,家庭成員就會從中得到教誨,受到啟迪,有益于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譬如,顏之推為了告誡子孫不可自恃門第、驕逸怠惰,寫下洋洋灑灑4萬多字的《顏氏家訓》,不僅涉及立身處世之道,而且還對當時的社會風俗、文學、經學、史學與音韻訓詁之學等多有介紹。顏氏后人也沒有辜負這位煞費苦心創(chuàng)作家訓的先祖,他們各以其突出的品德與才學聞名于世,著名者就有學者顏師古、書法家顏勤禮與顏真卿和政治家顏杲卿。山西祁縣喬家興盛百年,六代不衰,靠的就是子孫堅守六條家規(guī),從而保持了家族的昌盛。
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做人做事態(tài)度和為人處世原則。家風的養(yǎng)成無關家庭貧富,也無關父母的文化程度,所關系的只是父母的德行素養(yǎng)。而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家風涵養(yǎng)著社會的風氣,這也是當前整個社會重提家規(guī)家訓的現(xiàn)實意義所在。
讓家風內化為道德修養(yǎng),外化為行為規(guī)范。這樣,家風自然會向民風輻射,民風自然會向社會風氣延伸。好家風需要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堅守和傳承,有良好家風的社會,必定是一個健康向上、文明進步的社會。
好家風事關好干部的培育
《論語·為政》記載,有人問孔子為什么不參與政治,孔子回答:“孝僅僅就是孝敬父母嗎,還要以友愛的態(tài)度對待兄弟,并且把孝悌的道理推廣到政治活動中。這就是參與了政治,為什么非得做官才算是參與政治呢?”
好的家風里面,都蘊含著深刻的參與政治活動的意義,那么對黨員干部來說,家風問題就具有了雙重重要意義。因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和看重黨員干部的家風問題。比如在重訪蘭考時,他多次贊揚焦裕祿同志家風好,對子女要求嚴格;在2015年2月28日召開的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他強調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xiàn)。如果把《論語》里的“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和“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這兩句話結合起來理解,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為政者的“正”,不但具有公正的含義,還具有重要的倫理含義,即要在道德上起到榜樣示范作用。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價值追求。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正,則作風淳,就能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相反,家風不正、家教不嚴,家屬親屬相互影響、惡性循環(huán),最終會突破法治的底線、走向腐敗的深淵。
國家發(fā)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陷入“老子辦事,兒子收錢”的貪腐泥沼;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蘇榮的家就是權錢交易所,全家老小參與腐敗……父子上陣、夫妻串通、兄弟勾結等“家族式腐敗”充分說明,經營好家庭、維護好家風、涵養(yǎng)好家教,是每一名領導干部的必修課。
看看老一輩革命家的嚴格家規(guī)、清正家風,至今仍被傳為美談。毛澤東對于子女教育的嚴格就是一個典型。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不得搞特殊,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工作,甚至將長子毛岸英送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最后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上;周恩來一生嚴于律己,同時更注重家庭建設,他制定了十條家規(guī),對家屬明確要求堅決不搞特殊化,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劉少奇的長女劉愛琴讀大學時回家要車接,他知道后嚴肅地批評說“坐電車和公共汽車不一樣嗎”;曾主管國家經濟工作長達26年的李先念,不許孩子經商……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鼻逭疂?,是對家人的最好饋贈;家風純正,也是對領導干部的最好保護。由此可見,家風雖小,卻最重要。有了好家風,才有好民風,好國風。黨員干部應該走進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家規(guī)家訓,延續(xù)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家風;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yǎng)新時代的良好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在歷朝歷代的著名家規(guī)家訓中,無論是鴻篇巨制抑或片紙短章,都蘊含著豐富的育人思想。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jié)義、禮義廉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與美德,被不厭其煩地叮嚀于后世子孫。這種“言傳”,更多時候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對子弟行為禮儀的培養(yǎng),以及自身對行為規(guī)范的遵守來進行“身教”。重視踐行的“身教”與注重學習領悟的“言傳”相結合,讓家風這一文化基因得以順利完成代際傳承,從而具有了穿越時空的生命力。
家訓中首先強調的是“立德修身”?!额伿霞矣枴方逃訉O,“君子當守道崇德”;讀書治學當以“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為第一要務。宋代大儒朱熹在《家訓》中指出:“有德者雖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于我,我必遠之。”在朱熹看來,重視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不可不慎哉”!清朝時期曾任大理寺卿的王昶在家規(guī)中也告誡子弟:見利不能忘義,不能產生貪心;對待別人,不能產生漠視心、欺誆心、徇情心,更不能產生自私自利占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寬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家訓中分量排名其次的,要算“勤儉”二字了。宋朝司馬光的《訓儉示康》就是一篇經典名作。在這篇家訓中,司馬光強調“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怎么幸運的家族,都不可能每一世都做大官,何況落拓不羈的世家子最容易敗壞先人家業(yè),因此驕奢習氣是絕對要不得的?!耙恢嘁伙?,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是《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中傳誦很廣的兩句話,全篇訓誡的也是“勤儉”二字。雖然強調“勤儉”,不過許多家訓中并不贊成“遺厚財給后世子孫”。司馬光對此說道:“難道圣人就不管子孫的貧困了嗎?過去那些圣賢留給子孫的是廉潔、儉樸的優(yōu)良品德?!绷謩t徐也十分重視家教,其家教聯(lián)寫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绷謩t徐晚年因病辭官回鄉(xiāng)后生活儉樸,對子孫要求甚嚴,處處言傳身教,時時督促教導,鄉(xiāng)親們無不稱贊他是做人的楷模。
家訓中再強調的一點就是“恭默”——謹言慎行,寬厚忍讓,不招搖惹事。像諸葛亮《誡子書》強調的,“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點出儒者最向往的崇高境界。最戒慎恐懼的,則是子孫驕傲怠慢,好勇斗狠,結果招人嫉恨,甚至惹禍上身,罪殃家門。恭默的德性,還可以表現(xiàn)在慎交友上,富家子弟唯恐交上酒肉朋友,不要和奸佞之人、刻薄之人、行為怪誕之人交往,以致沾染不良習氣,等等。
從內容上看,各家家訓中講孝道的篇章極多,還不厭其煩地列舉各項實踐細節(jié)。中國古代著名的大孝子王祥,至晉代魏,官至太保?!岸男ⅰ敝械摹芭P冰求鯉”故事說的就是他。王祥在孝道方面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對子女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他85 歲高齡的時候,身染重病,乃“著遺令訓子孫”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毙?、德、孝、悌、讓,這就是中國古代家訓中著名的“五德”。王祥家訓中的“五德”,尤其“揚名顯親,孝之至也”這一訓令,是中國古代孝道思想的又一次升華,對后世的孝道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至東晉南朝,王氏成為江南第一著名士族,涌現(xiàn)出很多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諸如東晉名相王導、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等。王氏家族詩書傳家,人才輩出,世系綿長,和王祥以孝悌為本,又以信、德、孝、悌、讓“五德”誡子是分不開的。
盡管眾多家訓中勉學讀書的篇章不算多,但也有諸多經典篇章。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了一副令人費解的家教聯(lián):“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贝寺?lián)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的好時光,可惜因不知讀書的重要而不喜歡讀書;年紀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了,也想好好讀點書了,可惜因老眼昏花,力不從心,已經不能好好地讀書了。徐渭這是告誡子孫:要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清朝文武兼?zhèn)涞难髣杖瞬?、曾任廣東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聯(lián)是:“少讀書,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古人對家風的重視,與他們對社會秩序的體認有關,在他們看來,先確立家內秩序,才能建立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因此,規(guī)范家庭成員的言行、維護家內之禮,才能擁有正常的社會秩序。當社會處于惡劣條件下時,家庭能夠承擔起守護價值觀的責任;當社會能夠良性發(fā)展時,家庭也為道德禮義的實踐提供了第一個場所。孩童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前,就在家風的熏陶下,對應遵守的秩序進行體認、模仿與自覺維護,“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表現(xiàn)。
因此,良好的家風有著長久不衰的普世價值和豐富深刻的教化意義,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基因,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民風的展現(xiàn),是中華民族精神構建的重要路徑。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修、齊、治、平的統(tǒng)一,把“齊家”與“修身”“治國”“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范的家訓文化十分發(fā)達,許多家訓名篇被奉為治家教子的寶鑒而流傳極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在認識上的偏差,忽視了家規(guī)家訓對人們的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過于放大家規(guī)家訓中糟粕的內容,而對其合理的成分視而不見,把嬰兒連同臟水一起倒掉,造成了“家無家規(guī)”的現(xiàn)象。
有人認為,家風向來是大戶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系不大。這是一種誤解,文人重家風,但家風并不只是文人事。有關庭訓家教的內容,散見于各種著作中。在《孟子》《韓非子》等專著中,都有一些古人家教經驗的記載和論述,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是出現(xiàn)了專門的《顏氏家訓》,隨后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家訓”問世。近現(xiàn)代的《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更是讓人普受教育。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還有人認為,現(xiàn)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家庭單元的縮小化是一個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風存在的意義。這些年來,有關富而不貴以及“富不過三代”的話題,為有些人焦慮為有些人樂道。這同樣可以從家風上尋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資、錢財,而貴是指素質、教養(yǎng)。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熏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對于不少人來說,家風甚至影響和決定了一生。
由于缺少了家規(guī)的道德約束力,以致一些家庭出現(xiàn)了不贍養(yǎng)老人、賭博酗酒、好吃懶做、婚外別戀等等不良現(xiàn)象。也有很多家庭平時也注重孩子的學習,望子成龍,但忽視了很重要的習慣養(yǎng)成、道德培養(yǎng)方面內容,“家規(guī)”內容不夠全面。還有一些家庭對于“家規(guī)”或多或少地有些感悟,有些只言片語,但總結提煉不夠,不能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經驗,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加之固化,因而隨意性大,不能一以貫之。
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關乎文化,更關乎德行。家風是潛移默化的,作用更是潛力無窮。時至今日,我們不能再讓傳統(tǒng)優(yōu)秀家規(guī)家訓在故紙堆里蒙塵,徒留“古風不再”的感慨。
為此,現(xiàn)階段有必要重新認識家規(guī)家訓的地位作用,在繼承優(yōu)秀家風這一傳統(tǒng)道德遺產時,賦予其新的、適合時代的要求內容,使之能夠與時俱進。要鼓勵每個家庭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內容加以具體化,結合家庭自身的情況特點,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家規(guī)家訓,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誠信為本”“止于至善”“寬厚謙恭”“克勤克儉”等成為每個家庭的閃亮名片。
家規(guī)家訓既要精心制訂,還要善于亮出,更要身體力行,以自身德行教育感化每一個家庭成員,時時提醒他們遵德守禮,良言善行,從而一代影響一代,一代成就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