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彩英
摘要:注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可預見性,探索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勢在必然。教學目的的可預見性,呈現(xiàn)工具功能;教學目標的可預見性,昭示育人可能;教學內容的可預見性,體現(xiàn)母語精華;教學方式的可預見性,演繹精彩情景。
關鍵詞:語文教學;工具;育人;演繹精彩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0-034-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合理、科學運用將關系到小學生一生的成長,注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可預見性,探索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勢在必然。所謂的預見性,一是圍繞教學目標,預見到最有利于學生生成的內容,以此構建學習內容;二是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并預見到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以此確定學習形式。本人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作了這樣的嘗試,為豐富語文教學課堂內涵,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效能探路。
一、教學目的的可預見性,呈現(xiàn)工具功能
網(wǎng)絡時代知識更新一日千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為什么”或者提問回答讓教師出乎預料,因此根據(jù)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就顯得及時重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方案的預先設計。恰恰相反,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將對學生非常有利。張志公先生在他的《說工具》一文中表明了他鮮明的學術觀點:成功的語文教學總是符合語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語文的工具性質,必然會影響語文教學任務的落實。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騎牛比賽》中,出現(xiàn)“特別”一詞,“特”是本課的生字,左邊是“?!保疫吺恰八隆?,而“寺”之前還沒接觸過,筆畫較多,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掌握起來有困難。但“特侖蘇”牛奶,孩子們再熟悉不過了。在講解“特”時,我就拿了一盒“特侖蘇”,通過提示使小朋友觀察到,“特侖蘇”的“特”就是“特別”的“特”。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了,注意力集中了,枯燥的記憶變得有趣了,教學中的難點也就這樣解決了。走在街上,我們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廣告牌、形形色色的商鋪名,這些都是學習語文的資源。
教學實踐讓我們漸趨明白,設計語文教學方案,關鍵是要提高預見性。我們常常驚羨學生在課堂里的精彩表現(xiàn),事實上,精彩不是可以預定的蛋糕,但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它是可以被期待的,設計出有預見性的教學方案是一切精彩的開始。
二、教學目標的可預見性,昭示育人可能
語文教學如果沒有發(fā)揮育人功能,那么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小學課堂語文基礎的扎實更不可忽視。
小學語文教材《水鄉(xiāng)歌》第一小節(jié)內容是這樣的:“水鄉(xiāng)什么多?水多。千條渠,萬條河,池塘一個連一個,處處綠水蕩清波?!蔽乙龑W生朗讀領會水鄉(xiāng)的水多、水清,欣賞了“處處綠水蕩清波”的水鄉(xiāng)風光片。之后我出示了幾幅被污染的水資源照片,緩緩講述:“可是,這么清,這么美的水,由于一些人的不文明行為,使它們漸漸失去了原有的美麗,變得骯臟、渾濁,多么令人惋惜??!那么,小朋友們,我們應該怎么做才對呢?”小手紛紛舉起,“要保護水?!薄安灰锶永??!薄翱匆娪腥巳永獎褡??!钡鹊??!笆茄剑〗?jīng)過大家的努力,咱水鄉(xiāng)的水一定又會變得(指詩句學生讀:處處綠水蕩清波。)”在學生會心的笑中我收獲了師生間感性溝通的滿足。這樣由教材內容而滲透了環(huán)境保護教育的課堂教學過程顯得貼切自然。
三、教學內容的可預見性,體現(xiàn)母語精華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述適合于學生認知生成的教學內容,才是有價值的。生成,是結合原有的知識來聯(lián)系新知,依照一定的邏輯性形成統(tǒng)一的體系的過程,是內在的。因此,教學內容的價值,關鍵看它是否被學生選擇,并被有效加工,充實、豐富和改造原來的知識經(jīng)驗。
學習是知識的生長。那些被學生擁有相關經(jīng)驗,并且跳一跳能摸得到的內容,最易被選擇、加工。根據(jù)學生提問來構建的教學內容,從理論上講,最適合學生知識與行為生成。但是,這些問題必須反映學生真實的水平上。導入新課時,常有教師無視學生課前預習的現(xiàn)實,總要他們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緊接著又要學生說說“課文寫了什么?”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矛盾之處暫且不論,學生的提問顯然不代表他們真實的需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因而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思路,教師要把這些問題納入教學的總體思路中去,在引領學生們領悟課文內涵的歷程中,一路點亮他們思維的火花。
四、教學方式的可預見性,演繹精彩情景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構建需要師生的精彩對話,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間交流溝通的過程是重要的。對話的語文,不局限于單純的語言方式,也是雙方精神、情感的對話。在學習二年級的韻文《識字8》中“飽滿”一詞時,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稻穗、花骨朵兒等物,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它們都長得鼓鼓的,很充實。我說:“像這樣的東西,我們便可以‘飽滿來形容。飽滿的稻穗,飽滿的花骨朵兒。那么,小朋友們還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用‘飽滿這個詞來說說它呢?”學生憑借生活經(jīng)驗說出了“飽滿的大豆”等等?!啊枬M呀,還有一個意思,指精神?!闭f著,我走到教室門口立定,抬頭,挺胸,“蹬蹬蹬”幾步走到講臺前,“你們瞧,今天老師精神怎么樣?”并指了指“飽滿”一詞,學生立刻領會,回答:“老師精神非常飽滿。”“好,那老師看我們的小朋友是不是個個精神飽滿?!薄八ⅲ 比鄬W生立刻坐得端端正正,以愉悅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了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完善小學語文課堂的構建,演繹精彩課堂教學流程,講究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適度、適應、適當,是一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的路上不斷追求,我愿與同行一起孜孜以求,攜手描摹語文課堂教學的靚麗風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