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
如果不是25年前的一篇報道,李聰明現在可能和大多數人一樣,過著朝九晚五平靜的生活。1989年,才20歲的李聰明在雜志上看到一篇《單人徒步環(huán)中國》的文章,受到極大觸動的他,按捺不住熱情和沖動,背著部傻瓜相機,卷了幾件舊衣服,踏著一部普通女式自行車,開始了漫漫騎行路。
這一上路,就是25年未停。
第一次長途騎行,李聰明從重慶出發(fā),騎了3800公里到達福建。要知道,那個年代既沒有路書、騎行攻略,更沒有變速山地車,甚至連騎行頭盔大家都聞所未聞。幾百公里后,他的女式“百花”牌自行車已經開始散架,一路就地取材、邊騎邊修,挨餓受凍簡直是家常便飯。不過提起這些,李聰明到是覺得,在那個年代騎行,雖然沒有好的裝備和條件,但人的感情特別純樸,路上遇到人不僅古道熱腸,多多少少還對他帶些英雄式的崇拜。
“現在就不一樣嘍”,李聰明略帶感慨地說:“你看每年騎318的多少人,路邊飯館年年漲價,丟車一點都不新鮮,人跟人之間的那點溫情也不多啦?!?/p>
第一次騎行花了李聰明兩個月時間,家人以為見識過世界之后,他該安分守己地工作生活了。誰也不知道,從那時候起,他已經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有生之年,一定要騎著自行車,踏遍祖國每一寸河山。
工作、攢錢、騎行,花光了錢再重頭開始。在那個中國人對“戶外”還只有模糊概念的年代,李聰明作為長途騎行先驅,成為親朋友好友眼中的“異類”。
“現在玩戶外的人很多了,都知道滑雪、漂流會上癮,其實騎行也一樣,最早我就沒法跟別人解釋,為什么要一趟趟跑出去,現在大家都能理解了”。
1993年,李聰明再次騎上他的愛車出發(fā),這次他用了一年時間走過16個省市。風景與人情,這些最初吸引他上路的東西漸漸變得不再重要。90年代初,三毛熱在大陸升溫,流浪、遠方、自由……李聰明在三毛的書里找到了答案,他隱約中有些明白自己為何停不下腳步,來自遠方的召喚成為他前行的真正因由。
到了2001年,李聰明徹底辭去工作,開始了長達五年之久的環(huán)中國騎行。他的騎行之路,事實上并不如大多數人想象的那么浪漫。風餐露宿是真實寫照,流血流淚也時有發(fā)生。長白山的夜晚被狼群圍攻;穿越神農架遇冰雪路段摔下懸崖;經過塔克拉瑪干遭遇超級沙塵暴;扛單車上珠峰被凍傷……除了這些,李聰明還要面對越來越多的偷車、搶劫。
“有那么幾次,可以說死神已經站到我面前。你問我害怕嗎?我肯定害怕,但我又沒有怕到因此要停止騎行的地步”。
騎車這么多年,李聰明真正心系的地方還是西藏,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2004年從新藏線進藏之后,他在地圖上畫出了十二條可行的騎行進西藏路線。當別人還在論壇里嘲笑著他的異想天開之時,李聰明已經用三年時間,將十二條線全部完成。
2011年,一向低調的李聰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游記《天路任騎行》,幫人寫生畫肖像、將沿途拍到的風景照賣給游客、甚至幫水站送桶裝水……這些年,他一直靠自己的勞動換取旅途中的費用,這次出書,他是真心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幫到那些后來者,讓同樣熱愛騎行的人少走彎路。
現在,李聰明正騎行在藏北羌塘至可可西里無人區(qū)的路上。你若在旅途中見到那個風塵仆仆、皮膚黝黑的騎行者,不妨停下來問一問他目的地在哪,我猜他一定會答: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