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蓮
(寬甸滿族自治縣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婦產科,遼寧 丹東 118200)
子宮全切術的護理
張玉蓮
(寬甸滿族自治縣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婦產科,遼寧 丹東 118200)
目的探討子宮全切術的護理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子宮全切術患者160例的護理體會。結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術后隨訪患者滿意度98.9%。結論積極主動細致的護理是治療的基礎,合理的護理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和質量,使患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子宮全切術;心理;疼痛;護理
子宮全切術為婦科最常施行的重要手術之一,適用于治療子宮頸癌、慢性盆腔炎(細菌引起的生殖系統(tǒng)炎癥)、子宮出血、子宮腺疾病、子宮下垂(子宮下垂至陰道)、或子宮肌瘤(即子宮纖維瘤或類纖維瘤)等疾病。切除手術一般可通過陰道或腹部切口實施。其中經腹全子宮切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術式。該術式可出現切口愈合不良、殘端出血、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圍絕經期綜合征等并發(fā)癥[1]。陰式子宮全切術與開腹手術比較具有微創(chuàng)、對腸道影響小、患者術后體表不留瘢痕、術后疼痛比較輕、病情康復比較快的優(yōu)點,但對于子宮較大、陰道較狹窄、有過開腹手術史的患者有其局限性[2]。子宮全切術要取得滿意的手術療效,不僅與手術本身有密切關系,而圍手術期的護理,對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F將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子宮全切術患者160例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子宮全切術患者160例,年齡35~67歲,平均(51.5±3.6)歲。160例患者中,子宮肌瘤89例,子宮腺疾病21例,子宮脫垂19例,功能性子宮出血10例,卵巢腫瘤7例,宮頸非典型3例,增生子宮內膜癌8例,妊娠晚期子宮破裂3例。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經腹子宮切除術,術后予以補液、抗感染、止血等治療。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術后隨訪患者滿意度98.9%。
3.1 術前護理
3.1.1 健康史及相關評估:了解患者一般情況、既往健康狀況,尤其注意與現患疾病相關的病史和藥物應用情況及過敏史、手術史、生育史等。既往有無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等,初步判讀其手術耐受性。了解有無服用與手術或術后恢復有關的藥物。通過仔細詢問患者主訴和全面體格檢查,評估生命體征和主要體征,評估手術安全性。
3.1.2 心理護理:手術對于患者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創(chuàng)傷的經歷,易產生心理不良反應,如感到恐懼和焦慮、恐懼、抑郁或情緒激動等,此可削弱患者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力,影響創(chuàng)傷的愈合和手術效果。實施子宮全切術的患者的心理負擔尤其突出,相關文獻報道,子宮全切術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國內常模[3],表現為抑郁、情緒不穩(wěn)定、內心混亂、煩躁不安、失眠、多夢。因此積極的心理護理工作顯得更加重要[4-5]。針對產生焦慮、恐懼及情緒不穩(wěn)等心理反應的原因,護理人員予以正確引導和及時糾正異常的心理變化。護士通過熱情主動的入院接待使患者盡快適應患者角色。和藹親切的態(tài)度、周到禮貌的語言使患者感到被關心和尊重,產生信任,有利于其充分表達情感,減輕負性情緒的影響,從而正視現實,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
3.1.3 促進患者睡眠:①對因疾病導致的不適和疼痛,予以對癥處理,包括指導其采取合適的體位,給予鎮(zhèn)痛藥物,通過音樂、交談等減輕患者的不適感。②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促進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3.2 術后護理
3.2.1 基礎護理:患者回病房立即測量脈搏、呼吸、血壓等,并做好觀察和記錄。觀察尿液的顏色和量,記錄24 h液體出入量。保持每天2~3次擦洗會陰,持續(xù)7 d,保持會陰清潔。提供有效緩解術后疼痛的措施,將患者安置舒適體位,有利于減輕疼痛,指導患者在咳嗽、翻身時用手按扶切口部位,減少了對切口的張力性刺激。鼓勵患者表達疼痛的感受,并提供簡單的解釋。指導患者運用正確的非藥物方法減輕疼痛,如按摩、放松或聽音樂等。同時配合心理疏導,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對疼痛的敏感性。
3.2.2 營養(yǎng)和飲食護理:術后禁食,輸液支持營養(yǎng)治療。待腸蠕動恢復后給予進食半流質,根據具體情況過渡到普食,指導選擇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6]。
3.2.3 并發(fā)癥觀察和護理:子宮全切術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有殘端出血、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靜脈血栓、腹腔血腫、圍絕經期綜合征等[7]。殘端出血是子宮全切術的常見并發(fā)癥。重點是觀察陰道出血的量和色。陰道出血量在400 mL/d以上,色澤鮮紅,應檢查殘端是否縫線脫落,有無血管搏動性出血,配合醫(yī)師止血。防“三早”(即術后12 h內早下床、術后24 h內用力排便、術后3個月內性生活)是護理的關鍵,指導術后適時排便、下床和講解過早性生活對身體的危害。圍絕經期綜合征是子宮全切術的主要遠期并發(fā)癥,潮熱、多汗、腹痛、性交痛、心悸是其主要癥狀,做好心理、飲食及運動等出院指導,補充鈣質和維生素以減少因雌激素降低而導致的并發(fā)癥。對長期服用雌激素者幫助其了解用藥目的、藥物服用劑量、適應證、禁忌證及主要不良反應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多發(fā)生在術后3~10 d,下肢有無腫脹、疼痛、增粗、皮膚溫度低、活動受限等是觀察重點。護理上注意給予富含纖維素、高蛋白和低脂、低鹽飲食,避免高膽固醇。術后早期進行深呼吸,下肢主、被動活動,術后48 h后如情況允許,離床活動,但避免長時間站立。防止冷刺激引起靜脈痙攣導致血液淤積。尿路感染護理的關鍵是做好預防,尿管留置時間<3 d,每天用0.025%碘伏擦洗會陰2次,嚴格對尿道口進行消毒。在無禁忌證、患者多喝水的情況下,于當日液體未輸注前30 min拔除尿管,以促使自行通暢地排出尿液。以后保證每天飲水量,達到沖洗尿路的目的。
囑患者術后3個月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半年內避免從事如跳舞、久坐等增加骨盆充血的活動,避免劇烈咳嗽,提重物。術后2~6周內腹腔傷口縫線溶解會導致陰道出血情況,如有高熱、長時間大量陰道流血,分泌物異常或手術紅腫、疼痛、化膿等情況應立即就診。告知卵巢早衰的癥狀和體征,如易激動、陣發(fā)性潮紅、陰道干澀等應在醫(yī)師指導下用藥,定期復查[8]。
積極主動細致的護理是治療的基礎,合理的護理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和質量,使患者早日康復[9]。
[1]邢立華.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循證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4):121-122.
[2]杜樹梅.開腹及陰式子宮全切術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30):3971-3972.
[3]桑茂枝.100例子宮全切術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醫(yī)藥導報,2006,12(1):57-58.
[4]林艷紅.子宮全切術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221-222.
[5]劉華.整體護理干預對子宮全切患者的心理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10(5):80-81.
[6]徐麗娟,樊麗華,張偉艷.子宮全切術后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6):166.
[7]劉金梅.經腹全子宮切除病人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9):2307-2308.
[8]毛文婷,李亞杰,周麗婭.子宮全切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4):193-194.
[9]商九婷,李新嬌.腹式全子宮切除病人圍術期的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8,14(3):135.
R473.71
B
1671-8194(2015)01-0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