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巖 武 艷 王志生 郭海燕*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乳腺癌細針穿刺的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診斷對比分析
孫 巖 武 艷 王志生 郭海燕*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目的 探討細針吸取細胞學(FNAC)檢對乳腺腫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提高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方法 對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所救治的671例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前細針穿刺,得到細胞學診斷結果,并與相應的組織病理學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結果 671例術前FNCA結果中,診斷Ⅳ級者603例,診斷Ⅲ級者47例,診斷Ⅱ級者19例,診斷Ⅰ級者2例。FNCA準確率為96.87%、假陰性率為3.13%、假陽性率為0,穿刺取材成功率為99.16%,對于急性乳腺癌、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囊腫等能夠確定其組織學類型,所有患者中浸潤性導管癌有512例,浸潤性小葉癌71例,導管內乳頭狀瘤局部惡變1例,無假陽性病例。結論 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對于乳腺腫塊的良惡判斷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可以部分替代傳統(tǒng)乳腺癌術中的冰凍切片,對良性腫塊能夠較明確的判斷出組織學類型,是一種診斷乳腺癌的準確、安全、可靠的手段,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乳腺腫瘤;細針穿刺;診斷;組織病理;對比
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xiàn)NAC)是一種早期診斷乳腺癌的常用臨床方法,診斷準確、創(chuàng)口小易恢復、方法簡便、經(jīng)濟合理是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最主要的特點。及時盡早的確定腫塊的病理學性質對于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十分關鍵,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方法簡便、快速、安全、有效,在乳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明確診斷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尚不能完全替代活體檢驗方法。本文通過對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所救治的671例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前細針穿刺研究分析,評價FNAC在乳腺癌術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與病理組織診斷進行對比研究,對乳腺癌針吸細胞學診斷的經(jīng)驗教訓進行總結,希望能夠通過經(jīng)驗方法上的改進,能夠有效提高針吸技術和診斷水平,降低假陰性率,盡量避免假陽性,使乳腺針吸細胞學檢查更好地為臨床服務,提高乳腺癌細胞學診斷的臨床診斷率[1-6]。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所救治的671例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前細針穿刺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9~67歲,平均年齡(45.1±6.7)歲。其中單側乳腺腫塊579例,雙側乳腺腫塊46例,質地硬或較硬,臨床診斷均傾向乳腺癌。其中伴乳頭溢液者112例,伴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者69例,腫塊大小0.8~7 cm。一次穿刺671例,共689次,對于未能確診或無法確診的患者進行二次穿刺,共穿刺733次,全部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前均行FNCA檢查,術后均常規(guī)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1.2FNCA檢查方法:在進行穿刺取樣前,需要對穿刺部位、腫塊大小、質地等進行相應的了解。穿刺時患者一般采用仰臥位或是坐位,仔細檢查乳腺,觀察附近皮膚有無潰爛、乳頭有無溢液,了解腫塊的位置、大小、邊界以及是否疼痛等,檢查患者同側腋下有無淋巴結腫大的情況發(fā)生。
1.3穿刺方法及標本處理:使用普通的5 mL或10 mL一次性注射器,使用7號針頭(外徑0.7 mm),一般患者均無需麻醉,根據(jù)外體檢查確定腫塊位置,直接穿刺入腫塊。操作步驟為:穿刺前對患者對穿刺部位的皮膚進行局部消毒,將針頭直接插入腫塊后拉針栓形成負壓,從不同方向往返3~4次,退針,將抽吸物置于載玻片上,涂片2張,使用95%乙醇對組織進行固定,進行相關病理學檢查,對于未能確診或無法確診的患者病例,可進行第二次穿刺抽吸。
1.4細胞學診斷標準:按照乳腺針吸細胞學診斷標準進行4級分類。Ⅰ級:良性病變。Ⅱ級:不典型性病變。Ⅲ級:可疑惡性病變。Ⅳ級:惡性病變。
1.5乳腺腫塊FNAC診斷效能評價:真陽性率=(診斷Ⅲ級+Ⅳ級者)/總患者數(shù),假陰性率=(診斷Ⅰ級+Ⅱ級)/總患者數(shù)。
671例術前FNCA結果中,診斷Ⅳ級者603例,診斷Ⅲ級者47例,診斷Ⅱ級者19例,診斷Ⅰ級者2例。FNCA準確率為96.87%、假陰性率為3.13%、假陽性率為0,穿刺取材成功率為99.16%,對于急性乳腺癌、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囊腫等能夠確定其組織學類型。全部患者術后組織病理學均證實為乳腺癌。所有患者中浸潤性導管癌有512例,浸潤性小葉癌71例,導管內乳頭狀瘤局部惡變1例,無假陽性病例。
FNAC主要利用癌細胞易脫落、粘著力低的特性,通過一次性針頭直接從病變組織中抽取細胞進行分析,從而得到準確信息以便進行診斷治療。細針穿刺細胞學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且接近于病理切片的一種檢查方法,由于其分析樣本為病變組織抽提物,因此診斷準確率高,敏感性強。本文通過對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所救治的671例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前細針穿刺研究分析,并與術后病理學檢查進行比較,結果表明FNCA準確率為96.87%、假陰性率為3.13%、假陽性率為0。研究結果表明,F(xiàn)NCA作為早期乳腺癌診斷方法是十分可靠準確的。同時,F(xiàn)NCA具有創(chuàng)傷小、疼痛感低、傷口易愈合等特點,而且對于醫(yī)護人員而言,其操作十分簡單,通常情況下無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患者而言,F(xiàn)NCA費用合理,且診斷速度快,因此,在臨床上FNCA值得廣泛推廣。結合文獻與本次研究結果,F(xiàn)NCA假陰性率一般為2%~20%。FNAC假陰性率主要影響因素有:①穿刺方法和深度不理想,可能由于腫塊位置較深或較小,穿刺時針頭難以準確的刺入腫塊內,造成結果假陰性;②穿刺時負壓較大或刺入血管、組織,導致吸出過多的血液或組織液,導致吸出物被稀釋;③一些特殊的病理改變容易影響穿刺結果,如當患者腫瘤為硬癌時,穿刺過程中即使給予很強的負壓,也很難抽吸大量的細胞,此外小葉肺癌由于細胞大小一致且均勻,診斷時也容易出現(xiàn)誤診;④抽提物在進行涂片時,沒有馬上進行固定,也會導致假陰性的出現(xiàn)。由于FNAC診斷惡性十分謹慎,一般不會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大多是疑似陽性,造成假陽性的原因主要有:①醫(yī)護人員處理時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細胞形態(tài)、大小的改變,如反復多次的涂抹、擠壓等;②由于個體環(huán)境不同,部分乳腺增生或纖維腺瘤在鏡下可能會呈現(xiàn)出排列不整齊、形狀異常等情況;③所有診斷結果在細胞學判斷的基礎上,還應結合臨床病史和外檢結果進行綜合判斷,不能以偏概全。通關分析穿刺結果和經(jīng)驗,對于如何提高診斷準確率進行總結如下:①提高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不斷積累穿刺經(jīng)驗,對于較小、較硬的腫塊也能夠穿刺成功;②提高操作人員制片技術,盡可能嚴格按標準流程操作,吸出物小心取出后按同一方向均勻涂抹在玻片上,盡可能防止濺到玻片以外,或是反復刮細胞;整個過程要求認真仔細,力度適中;③增加閱片診斷經(jīng)驗,對于惡性腫瘤的形態(tài)特征能夠正確掌握,對于一些不常見病例能夠準確進行鑒別判斷。在鑒別過程中,小細胞癌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類型,由于小細胞癌形狀大小均一、排列多以松散情況為主,在診斷時常容易誤診和漏診。一般情況,當細胞學診斷結果可疑,或者與臨床診斷結果不一致時,應重新穿刺,嚴謹認真的對待每一個檢查,所有檢查結果應綜合組織活檢結果、患者病史以及臨床醫(yī)師的經(jīng)驗判斷等,以避免貽誤治療。乳腺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方法是一種診斷準確、創(chuàng)口小易恢復、方法簡便、經(jīng)濟合理的檢查方法。能夠有助于確定腫塊的病理學性質,對于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十分關鍵,通過對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所救治的671例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前細針穿刺研究分析,評價FNAC在乳腺癌術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與病理組織診斷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方法簡便、快速、安全、有效,在乳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明確診斷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盡管尚不能完全替代活體檢驗方法,但通過經(jīng)驗方法上的改進,能夠有效提高針吸技術和診斷水平,降低假陰性率,盡量避免假陽性,使乳腺針吸細胞學檢查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1] 舒儀經(jīng),闞秀.癌癥早期診斷現(xiàn)代技術[M]//闞秀.細針吸取細胞病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46-733.
[2] 王永才,劉振疆.乳腺針吸細胞病理學對乳腺癌早期診斷研究應用[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36(2):85-87.
[3] 余小萌,王衛(wèi)東.對乳腺腫物針吸細胞學診斷標準的探討-951例細胞學與組織學的對照分析[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2,31(1): 26-29.
[4] 田斌,王曉.乳腺腫瘤診斷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及診斷標準的探討[J].齊魯腫瘤雜志,1997,4(1),74-75.
[5] 臧益秀.細針穿刺細胞學診斷乳腺癌的應用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1,41(20):26-28.
[6] 付春林,李軍川.448例乳腺腫塊細針吸取細胞學診斷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9,17(9):1685-1686.
R737.9
B
1671-8194(2015)24-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