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瓊
(云南新興職業(yè)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1)
比索洛爾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療效探討
潘 瓊
(云南新興職業(yè)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1)
目的 探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比索洛爾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間收治的4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比索洛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檢測指標顯示:在LVEDV方面,觀察組為(11.52 ±2.69)mL,對照組(5.47±2.31)mL,組間差異顯著 P<0.05;在LVESV方面,觀察組為(10.97±3.79)mL,對照組(4.57±1.58)mL,組間差異顯著 P<0.05;在LVEF方面,觀察組為(14.49±2.83)mL,對照組(7.27±3.47)mL,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比索洛爾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應推廣使用。
比索洛爾;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治療
比索洛爾屬于β 受體阻滯劑,也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負性肌力藥物,但是國內外對該藥物的使用尚存在爭議。今年來,比索洛爾逐漸應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治療中,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但是本藥存在負性肌力作用,因而臨床用藥有效性有待探討。為此,本院選擇選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間收治的4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比索洛爾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比索洛爾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較高,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間收治的4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相關輔助檢查,確診為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并按照NYHA分級(紐約心臟病學會),為患者進行心功能分級。觀察組中男14例,女9例,心功能Ⅱ級為7例,Ⅲ級16例,年齡56~67歲,平均年齡(55.7±8.5)歲;對照組中男13例,女10例,心功能Ⅱ級為8例,Ⅲ級15例,年齡57~67歲,平均年齡(56.7±8.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心功能等一般資料方面,無比較差異,認為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颊呷朐壕M行對癥治療,給予患者心電監(jiān)護,按照患者病情進行強心、擴血管、吸氧、抗心律失常、止痛等治療,患者每日口服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硝普鈉等藥物。老年患者每日進行吸痰及霧化治療[1]。呼吸困難患者,使用速尿進行利尿治療。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心率、血壓、心功能變化等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颊咧委熡行?。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的加用比索洛爾治療(富馬酸比索洛爾,規(guī)格2.5毫克/片,北京華素制藥),方法為:初始劑量為2.5毫克/次,2次/天,持續(xù)5 d;耐受良好,增加至3.75毫克/次,2次/天,持續(xù)5 d;若患者耐受良好,則每次用藥增加1.25 mg,如此重復,直到達到治療量為止。本組患者治療量為12.5~15毫克/次,每日2次。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6個月,患者需進行心功能指標檢測。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并采用t檢驗;采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 認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檢測指標顯示:在LVEDV方面,觀察組為(11.52±2.69)mL,對照組(5.47±2.31)mL,組間差異顯著 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LVESV方面,觀察組為(10.97± 3.79)mL,對照組(4.57±1.58)mL,組間差異顯著 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LVEF方面,觀察組為(14.49±2.83)mL,對照組(7.27±3.47)mL,組間差異顯著 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肌梗死屬于臨床常見的心臟疾病,患者多由長期的血液動力學狀態(tài)改變,發(fā)展心功能衰竭性病變。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肌梗死的治療以強心、利尿、擴血管為主,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增加抗心律失常治療等[2]。今年來,隨著心力衰竭治療藥物的發(fā)展,一些神經內分泌抑制劑開始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療中,其中以β-受體阻滯劑為主[3]。本次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增加了比索洛爾,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比索洛爾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比索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顯著。
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中,激活代償機制中交感神經是治療的關鍵,β-受體阻滯劑可以抑制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并延長心室舒張期充盈時間,提升冠狀動脈血流灌注量,進而心臟損害及灶性壞死。比索洛爾屬于二代β-受體阻滯劑,在上述作用基礎上增加負性肌力作用,對心肌耗氧量有降低效果,因而對心肌梗死的治療效果也較好。曾捷等所作研究顯示,比索洛爾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LVEF、LVESV等指標,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4]。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比索洛爾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應推廣使用。
[1] 李蕾芳.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比索洛爾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2(16):65-66.
[2] 余康康.比索洛爾用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6(25):770-772.
[3] 姚四季.比索洛爾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4(25):33-34.
[4] 曾捷.比索洛爾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5(31):3736-3737.
R542.2+2;R541.6
B
1671-8194(2015)24-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