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省審定品種
導 語:2014年11月18日,第七屆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在鄭州召開第八次會議,會議審定通過了小麥、油菜和棉花3種主要農作物23個新品種,本期全文刊登。
品種名稱:開麥22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17
申請單位: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育 種 者:牛本永、趙國建、宋曉、吳欣、李紹偉等
品種來源:周麥18/百農AK58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224.3~233.7天。幼苗半直立,苗期葉片細長,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慢,兩極分化快,苗腳利落;株型松緊適中,穗下節(jié)長,旗葉略長,上舉,干尖,莖稈、穗蠟質層厚,穗層整齊,株高75~77cm,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強;紡錘型穗,籽粒角質,飽滿度好;根系活力好,葉功能期長,耐后期高溫,灌漿速度快,成熟落黃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5.3萬~39.3萬,穗粒數32~34.0粒,千粒重43.9~48.3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6.63%,容重803g/L,濕面筋含量36.2%,降落數值434s,沉淀指數73mL,吸水量61.9mL/100g,形成時間4.8min,穩(wěn)定時間4.2min,弱化度98F.U.,硬度64HI,白度73.3%,出粉率71.4%。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6.52%,容重793g/L,濕面筋含量35.5%,降落數值339s,沉淀指數68mL,吸水量63.7mL/100g,形成時間4.7min,穩(wěn)定時間3.5min,弱化度144F.U.,硬度63HI,白度73.5%,出粉率71.0%。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組區(qū)域試驗,12點匯總,8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66.7%,平均畝產455.7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0.8%,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C組區(qū)域試驗,13點匯總,13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509.3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3.8%,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69.7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6.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洛麥26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18
申請單位:洛陽市中墾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育 種 者:張燦軍、高海濤、余四平、段國輝、溫紅霞等
品種來源:百農AK58/開麥18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23.5~233.8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長勢壯,抗寒性好;分蘗力強,成穗率一般,春季生長穩(wěn)健,起身略遲,兩極分化慢,抽穗晚,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緊湊,旗葉寬大、半披,穗下節(jié)短,穗層整齊;株高68~73cm,莖稈粗,彈性弱,抗倒伏能力一般;紡錘型穗,短芒,結實性一般,籽粒角質,大小不勻,黑胚少,飽滿度較好;根系活力強,后期葉功能好,耐高溫,成熟落黃好。產量三要素:畝成穗數41.5萬~41.9萬,穗粒數31.2~35.2粒,千粒重39.4~48.0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55%,容重818g/L,濕面筋含量31.0%,降落數值324s,沉淀指數70mL,吸水量60.0mL/100g,形成時間4.1min,穩(wěn)定時間5.6min,弱化度82F.U.,硬度65HI,白度73.3%,出粉率71.1%。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38%,容重806g/L,濕面筋含量30.6%,降落數值370s,沉淀指數61mlL,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時間3.7min,穩(wěn)定時間3.9min,弱化度148F.U.,硬度65HI,白度73.9%,出粉率69.4%。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I組區(qū)域試驗,12點匯總,8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66.7%,平均畝產458.8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1.4%,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C組區(qū)域試驗,13點匯總,12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92.3%,平均畝產518.4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5.6%,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76.9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7.3%。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鄭麥103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19
申請單位: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育 種 者:楊會民、雷振生、吳政卿、何盛蓮、王美芳等
品種來源:周13/D8904-7-1//鄭004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223.4~234.1天。幼苗匍匐,苗期葉色淺綠,抗寒性較好;冬季分蘗力強,春季返青晚,起身慢,兩極分化慢,苗腳不利索,抽穗較早;株行間通風透光性差,穗下節(jié)短,旗葉偏窄長、上舉,株高74~79cm,抗倒性中等;紡錘型穗,穗小,碼稀,短芒,白殼,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后期耐熱性好,成熟落黃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9.7萬~42萬,穗粒數31.3~34.0粒,千粒重43.1~48.2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葉銹病,中感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84%,容重783g/L,濕面筋含量25.2%,降落數值247s,沉淀指數46mL,吸水量56.6mL/100g,形成時間2.2min,穩(wěn)定時間1.8min,弱化度160F.U.,硬度65HI,白度72.4%,出粉率70.5%。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07%,容重775g/L,濕面筋含量28.9%,降落數值267s,沉淀指數50mL,吸水量58.1mL/100g,形成時間2.2min,穩(wěn)定時間1.5min,弱化度184F.U.,硬度65HI,白度72.7%,出粉率72.9%。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組區(qū)域試驗,12點匯總,8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66.7%,平均畝產466.2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3.1%,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區(qū)試,13點匯總,13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522.6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5.8%,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5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563.4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6.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許科168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0
申請單位:河南省許科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 種 者:趙土崗、朱秀華、張國成、王洪凱、王民洋等
品種來源:許科316 / 04中36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25.8~234.7天。幼苗半直立,苗葉寬長,葉色淺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分蘗力中等,春季起身拔節(jié)早,兩極分化快,抽穗早,春季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松散,旗葉長,上舉,穗下節(jié)短,穗層較厚,株高76~83cm,抗倒性較好;紡錘形大穗,短芒,白殼,白粒,大小較勻,半角質,飽滿度較好,黑胚率高;根系活力好,葉功能期長,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6.6萬~38.1萬,穗粒數32.8~35.2粒,千粒重42.1~51.5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6.21%,容重804g/L,濕面筋含量34.9%,降落數值421s,沉淀指數58mL,吸水量62.0mL/100g,形成時間3.9min,穩(wěn)定時間3.4min,弱化度122F.U.,硬度62HI,白度74.7%,出粉率71.3%。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17%,容重785g/L,濕面筋含量32.0%,降落數值420s,沉淀指數62mL,吸水量59.1mL/100g,形成時間3.7min,穩(wěn)定時間4.2min,弱化度113F.U.,硬度64HI,白度73.3%,出粉率67.1%。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組區(qū)域試驗,14點匯總,7點增產,7點減產,增產點率50.0%,平均畝產463.0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0.3%,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區(qū)域試驗,13點匯總,11點增產,2點減產,增產點率84.6%,平均畝產510.2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3.2%,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76.1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7.1%。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溫麥28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1
申請單位:河南溫農豐華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 種 者:劉兢文、薛世躍、王海華、魏占彬、程明凱
品種來源:周麥16/新麥18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25.3~235.0天。幼苗半直立,葉片較窄,葉色濃綠,冬季耐寒性較好;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一般,春季兩極分化快,苗腳利索,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較緊湊,旗葉寬短,上舉,穗下節(jié)短,穗層較厚,株高72~76cm,抗倒性好;紡錘形穗,短芒,白殼,白粒,半角質,飽滿度好;后期耐熱性好,落黃較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9.6萬~39.9萬,穗粒數29.8~35.5粒,千粒重44.4~48.0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14%,容重816g/L,濕面筋含量30.9%,降落數值381s,沉淀指數48mL,吸水量61.0mL/100g,形成時間2.9min,穩(wěn)定時間1.6min,弱化度190F.U.,硬度63HI,白度72.8%,出粉率69.9%;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08%,容重798g/L,濕面筋含量31.1%,降落數值268s,沉淀指數45mL,吸水量59.6mL/100g,形成時間2.7min,穩(wěn)定時間1.4min,弱化度204F.U.,硬度62HI,白度72.3%,出粉率71.3%。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組區(qū)域試驗,14點匯總,13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92.9%,平均畝產472.8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4%,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區(qū)域試驗,13點匯總,10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76.9%,平均畝產505.3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號增產2.2%,不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5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562.9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6.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中育9302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2
申請單位:中棉種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種 者:楊兆生、閆素紅、李偉、劉旭
品種來源:矮敗小麥//周麥16/04中36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24.3~233.2天。幼苗半直立,苗期葉片較窄、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好;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節(jié)快,兩級分化快,抽穗偏早,苗腳利索,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較松散,旗葉窄小、上沖,穗下節(jié)偏短,穗層整齊,株行間通風透光性好,株高76~79cm,莖稈彈性中等,抗倒伏能力一般;長方型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均勻,飽滿度好,黑胚率高;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期長,灌漿速度快,耐后期高溫。產量三要素:畝成穗數35.8萬~38.9萬,穗粒數32.4~37.6粒,千粒重44.3~49.6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34%,容重795g/L,濕面筋含量33.5%,降落數值370s,沉淀指數63.0mL,吸水量60.4mL/100g,形成時間4.2 min,穩(wěn)定時間3.1min,弱化度159F.U.,硬度61HI,白度75.6%,出粉率69.5%;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48%,容重776g/L,濕面筋含量31.6%,降落數值226s,沉淀指數63mL,吸水量61.4mL/100g,形成時間3.0min,穩(wěn)定時間2.6min,弱化度179F.U.,硬度65HI,白度74.2%,出粉率68.4%。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組區(qū)域試驗,14點匯總,11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78.6%,平均畝產471.0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0%,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區(qū)域試驗,13點匯總,13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517.8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4.9%,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76.3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7.2%。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鄭育麥043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3
申請單位:鄭州市友邦農作物新品種研究所
育 種 者:趙宏波
品種來源:豫麥57/周麥16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25.5~234.3天。幼苗半直立,葉色淺綠,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春季返青晚起身慢,兩極分化較快,苗腳利索;株型較松散,旗葉寬短上舉,株行間通風透光性好,株高78~80cm,莖稈蠟質厚,莖稈彈性一般,抗倒能力中等;紡錘形穗,穗層較厚,短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均勻;后期不耐高溫,成熟落黃一般。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7.3萬~37.6萬,穗粒數33.9~34.6粒,千粒重46.5~52.9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54%,容重795g/L,濕面筋含量29.2%,降落數值361s,沉淀指數62mL,吸水量62.7mL/100g,形成時間3.4min,穩(wěn)定時間2.6min,弱化度163.F.U.,硬度66HI,白度72.5%,出粉率70.8%。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62%,容重790g/L,濕面筋含量28.4%,降落數值231s,沉淀指數62mL,吸水量62.7mL/100g,形成時間3.4min,穩(wěn)定時間2.7min,弱化度190F.U.,硬度66HI,白度71.8%,出粉率71.4%。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組區(qū)域試驗,7點匯總,4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57.1%,平均畝產476.3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3.1%,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區(qū)域試驗,13點匯總,12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92.3%,平均畝產520.5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5.4%,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69.8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6.0%,居8個參試品種第5位。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秋樂2122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4
申請單位:河南秋樂種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種 者:李繼軍、尚泓泉、李傳強、王振云、孫文鑫等
品種來源:許農5號/新麥18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224.8~233.5天。幼苗半直立,葉色淺綠,葉片較大,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較早,兩級分化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株型較松散,旗葉上舉有干尖,穗下節(jié)間長,株行間通風透光性較好,莖稈有蠟質,穗層較厚,株高81.7~83cm,莖稈粗壯有彈性;長方型大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后期耐熱性好,成熟落黃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7.3萬~39.1萬,穗粒數34.1~39.1粒,千粒重40.6~45.9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54%,容重807g/L,濕面筋含量33.8%,降落數值431s,沉淀指數72mL,吸水量61.0mL/100g,形成時間2.9min,穩(wěn)定時間4.0min,弱化度83F.U.,硬度63HI,白度76.4%,出粉率69.3%。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52%,容重779g/L,濕面筋含量33.5%,降落數值359s,沉淀指數71mL,吸水量59.8mL/100g,形成時間3.0min,穩(wěn)定時間4.0min,弱化度99F.U.,硬度63HI,白度76.7%,出粉率75.9%。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河南省水地冬水Ⅱ組區(qū)域試驗,14點匯總,10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71.4%,平均畝產473.8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6%,不顯著;2012-2013年河南省水地冬水A組區(qū)域試驗,13點匯總,13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530.5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7.3%,極顯著;2013-2014年河南省冬水A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68.5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7.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鄭麥0943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5
申請單位: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育 種 者:許為鋼、胡琳、董海濱、王根松、張磊等
品種來源:鄭97199/濟麥19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26.1~233.1天。幼苗半直立,苗期長勢偏弱,葉片細長,葉色淡綠;春季起身拔節(jié)略晚,兩極分化快,分蘗力強,成穗率偏低;株型松散,旗葉小上沖,株高67~72cm,莖稈粗壯,彈性好,較抗倒伏;紡錘型穗,中穗,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飽滿度好,黑胚率低;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期長,灌漿速度快,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41.3萬~45.3萬,穗粒數31.0~33.3粒,千粒重41.4~48.4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1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14%,容重823g/L,濕面筋含量28.6%,降落數值427S,沉淀指數57.8mL,吸水量63.1mL/100g,形成時間5.2min,穩(wěn)定時間7.5min,弱化度95F.U.,硬度71HI,出粉率68.5%。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38%,容重817g/L,濕面筋含量31.6%,降落數值441S,沉淀指數64mL,吸水量63.2mL/100g,形成時間4.8min,穩(wěn)定時間7.0min,弱化度82F.U.,硬度69HI,白度74.4%,出粉率68.1%。
產量表現(xiàn):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Ⅳ組區(qū)域試驗,12點匯總,7點增產,5點減產,增產點率58.3%,平均畝產554.5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1.0%,不顯著;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組區(qū)域試驗,7點匯總,5點增產,2點減產,增產點率71.4%,平均畝產473.3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4%,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3點匯總,11點增產,2點減產,平均畝產481.2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7%;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64.0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6.2%。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新麥30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6
申請單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農業(yè)科學院
育 種 者:蔣志凱、馬華平、董昀、趙宗武、劉朝輝等
品種來源:新麥11/周麥16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24.3~232.5天。幼苗半直立,苗葉寬短,葉色綠色,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早,兩極分化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株型較松散,旗葉較長,株高72~74cm,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中等;紡錘型大穗,穗層較厚,長芒,白殼,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耐熱性中等,成熟期略早,落黃較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8.6萬~42萬,穗粒數36.1~38.7粒,千粒重37.3~42.9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1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03%,容重811g/L,濕面筋含量34.0%,降落數值434s,沉淀指數52.8mL,吸水量60.5mL/100g,形成時間3.3min,穩(wěn)定時間3.5min,弱化度119F.U.,硬度65HI,出粉率72.8%。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08%,容重801g/L,濕面筋含量33.4%,降落數值449s,沉淀指數60mL,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時間3.3min,穩(wěn)定時間3.2min,弱化度113F.U.,硬度64HI,白度74.6%,出粉率72.3%。
產量表現(xiàn):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組區(qū)域試驗,12點匯總,9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75%,平均畝產554.5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0.9%,不顯著;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組區(qū)域試驗,7點匯總,3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42.9%,平均畝產462.7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0.1%,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3點匯總,10點增產,3點減產,平均畝產480.5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5%;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71.9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6.4%。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中麥875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7
申請單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育 種 者:何中虎、閻俊、張勇、徐春英、閻俊良等
品種來源:周麥16/荔墾4號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26.5~236.9天。幼苗半匍匐,葉片細長,葉色淺綠,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jié)早,兩極分化快,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株型偏緊湊,旗葉偏小、上沖,穗下節(jié)較短,株高75~78cm,莖稈彈性弱,抗倒性中等。長方型穗、較大,穗層整齊,小穗排列松散,中芒,白殼、白粒,角質,飽滿度好;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期長,耐旱性較好,耐后期高溫,落黃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8.7萬~44.5萬,穗粒數29.9~30.6粒,千粒重47.6~48.8g。
抗病鑒定:2010-2012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1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45%,容重804g/L,濕面筋含量30.8%,降落數值466 s,沉淀指數58.3mL,吸水量61.9 mL/100 g,形成時間5.2min,穩(wěn)定時間3.2min,弱化度147F.U.,硬度67HI,出粉率70.3%。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69%,容重808g/L,濕面筋34.0%,降落數值455s,沉淀指數69mL,吸水量63.5mL/100 g,形成時間3.8min,穩(wěn)定時間2.8min,弱化度161F.U.,硬度63 HI,白度71.7%,出粉率70.3%。
產量表現(xiàn):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組區(qū)域試驗,12點匯總,8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66.7%,平均畝產574.8 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6%,不顯著;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組區(qū)域試驗,14點匯總,13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92.9%,平均畝產481.9 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4.3%,極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生產試驗,14點匯總,13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475.8 kg,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4.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宛麥98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8
申請單位:南陽市惠豐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育 種 者:郭長明、張松惠、李玉鵬、郭朝陽
品種來源:宛麥369/鄭麥9023
特征特性:屬弱春性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09.7天。幼苗半直立,葉片寬短,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好;春季生長迅速,分蘗多;株型偏緊湊,旗葉小而上沖,莖稈穗蠟質厚,株高74~79cm,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紡錘型穗,穗層整齊,小穗排列稀,長芒,白殼,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黑胚率低。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6.9萬~38.3萬,穗粒數30.5~38.3粒,千粒重38.8~49.7g。
抗性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3.82%,容重760g/L,濕面筋含量28.0%,降落數值337s,沉淀指數77mL,吸水量60.4mL/100g,形成時間1.9min,穩(wěn)定時間5.7min,弱化度58F.U.,硬度66HI,白度71.9%,出粉率72.5%。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64%,容重723g/L,濕面筋含量33.0%,降落數值156s,沉淀指數66mL,吸水量66.1mL/100g,形成時間2.7min,穩(wěn)定時間3.3min,弱化度208F.U.,硬度66HI,白度74.0%,出粉率70.1%。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qū)域試驗,5點匯總,5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379.3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4.8%,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qū)域試驗,6點匯總,5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83.3%,平均畝產385.7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7.1%,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組生產試驗,8點匯總,7點增產,平均畝產460.8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9.7%。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中等以上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先麥12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9
申請單位:河南先天下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 種 者:馮俊榮、李曉麗、董全雄、劉冬云、宋鋒杰等
品種來源:鄧麥1號/陜225
特征特性:屬弱春性中早熟品種,生育期211~212.9天。幼苗半直立,葉片較寬,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早,兩極分化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偏松散,旗葉偏大半披,莖稈臘質厚,株高77~79cm,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長方型穗,小穗排列稀,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黑胚率低。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5.7萬~37.2萬,穗粒數32~33.7粒,千粒重36.4~49.3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和白粉病,中抗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44%,容重776g/L,濕面筋含量27.0%,降落數值405s,沉淀指數59mL,吸水量59.8mL/100g,形成時間4.1min,穩(wěn)定時間6.0min,弱化度119F.U.,硬度65HI,白度73.9%,出粉率70.6%。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87%,容重794g/L,濕面筋含量29.4%,降落數值349s,沉淀指數59mL,吸水量63.3mL/100g,形成時間2.8min,穩(wěn)定時間3.5min,弱化度145F.U.,硬度54HI,白度77.7%,出粉率71.7%。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qū)域試驗,5點匯總,5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381.2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5.3%,極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qū)域試驗,6點匯總,6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384.6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6.8%,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組生產試驗,8點匯總,7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453.6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8.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中等以上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鄭麥119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30
申請單位: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育 種 者:雷振生、楊會民、吳政卿、何盛蓮、王美芳等
品種來源:濟麥1號/鄭麥366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熟強筋品種,生育期210.8~212.4天。幼苗半直立,葉片短寬,長勢旺,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差;春季返青起身晚,兩極分化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株型偏緊湊,旗葉寬短上舉,穗下節(jié)短,穗層整齊,株高77~78cm,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好;長方型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黑胚率低;耐后期高溫,成熟偏晚,熟相好。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4.7萬~36.1萬,穗粒數31.5~34.2粒,千粒重37.1~46.3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55%,容重765g/L,濕面筋含量32.8%,降落數值432s,沉淀指數80mL,吸水量60.6mL/100g,形成時間8.7min,穩(wěn)定時間13.5min,弱化度49F.U.,硬度63HI,白度72.2%,出粉率69.8%;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6.36%,容重786g/L,濕面筋含量30.3%,降落數值366s,沉淀指數74mL,吸水量65.4mL/100g,形成時間6.3min,穩(wěn)定時間7.7min,弱化度114F.U.,硬度67HI,白度73.2%,出粉率73.6%。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qū)域試驗,5點匯總,5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392.3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8.4%,極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qū)域試驗,6點匯總,5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83.3%,平均畝產367.9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2.1%,不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組生產試驗,8點匯總,7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444.7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5.9%。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中等以上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偃亳197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31
申請單位:河南省亳都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 種 者:韓紅偉、袁靈紅、李建偉、王建霞、楊朝民等
品種來源:豫麥10號/豫麥18
特征特性:屬弱春性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09.3~210.5天。幼苗直立,苗期葉片窄長,葉色淺綠,冬季抗寒性略差;春季起身拔節(jié)早,兩極分化快,分蘗力弱,成穗率高;株型偏緊湊,旗葉平展,穗下節(jié)長,株高77~79cm,莖稈彈性弱,抗倒性差;紡綞型穗,穗碼較稀,籽粒半角質、大小不勻,飽滿度一般。產量三要素:畝穗數35.2萬~38.4萬,穗粒數33.5~38.0粒,千粒重34.1~42.2g。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4.16%,容重744g/L,濕面筋含量28.7%,降落數值345s,沉淀指數76mL,吸水量55.5mL/100g,形成時間3.5min,穩(wěn)定時間4.6min,弱化度79F.U.,硬度37HI,白度79.0%,出粉率65.1%。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74%,容重751g/L,濕面筋含量31.4%,降落數值284s,沉淀指數78mL,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時間3.4min,穩(wěn)定時間3.8min,弱化度112F.U.,硬度45HI,白度80.2%,出粉率64.6%。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qū)域試驗,5點匯總,5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381.4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5.4%,極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qū)域試驗,6點匯總,6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397.6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10.4%,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組生產試驗,8點匯總,8點增產,平均畝產457.8kg,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9.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qū)中等以上肥力地種植。
品種名稱:商麥1號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32
申請單位:商丘市中原小麥研究中心、河南圣源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 種 者:陳賢信、張寶全、陳明、劉萬代、陳清林等
品種來源:漯麥4號變異株系選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早熟旱地品種,全生育期217~230.2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蘗力弱,抗寒性好;返青晚,起身早,兩極分化快,成穗率較高;株型半緊湊,旗葉短寬上舉,穗下節(jié)長,株高69~81cm,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長方型穗,穗層厚,小穗排列密,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抽穗早,落黃一般。產量三要素:畝穗數29萬~37.6萬,穗粒數26.7~33.4粒,千粒重43.2~47.8g。
抗旱鑒定:2011-2013年經洛陽市農林科學院抗旱鑒定:抗旱級別3級,抗旱性中等。
抗病鑒定:2011-2013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3.52%,容重795g/L,濕面筋含量28.1%,降落數值333s,沉淀指數78 mL,吸水量56.1mL/100g,形成時間4.5min,穩(wěn)定時間4.4min,弱化度82F.U.,硬度53HI,白度77.6%,出粉率67.7%;2013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3.48%,容重800g/L,濕面筋含量24.7%,降落數值332s,沉淀指數74mL,吸水量53.9mL/100g,形成時間1.4min,穩(wěn)定時間4.9min,弱化度87F.U.,硬度47HI,白度79.1%,出粉率68.3%。
產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度河南省旱地組區(qū)域試驗,10點匯總,6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60%,平均畝產400.0kg,比對照品種洛旱7號增產1.7%,不顯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旱地組區(qū)域試驗,12點匯總,10點增產,2點減產,增產點率83.3%,平均畝產252.6kg,比對照品種洛旱7號增產5.5%,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旱地組生產試驗,10點匯總,10點增產,平均畝產424.1kg,比對照品種洛旱7號增產6.4%。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麥區(qū)早中茬種植。
品種名稱:雙油10號
審定編號:豫審油2014006
申請單位: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育 種 者:張書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趙磊等
品種來源:多親本輪回選擇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雙低常規(guī)品種,生育期為228.4~235.4天。幼莖綠色,花黃色,琴狀裂葉,葉深綠色,葉被有臘粉;株高150.7~167.3cm,一次有效分枝8.4~9.1個,單株有效角果262.5~319.2個,角粒數21.6~23.8個,千粒重3.6~4.0g ,單株產量15.3~21.8g,不育株率0。
抗性鑒定:2012-2014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綜合兩年17點次抗性鑒定結果,對菌核病表現(xiàn)低抗類型(菌核病發(fā)病率和病指平均為14.78%和9.50%);對病毒病表現(xiàn)抗病類型;霜霉病和白銹病田間未見發(fā)病。
品質分析:2014年農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3.33μmol/g,含油量44.38%。
產量表現(xiàn):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區(qū)域試驗,8點匯總,8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221.5kg,比對照品種雙油8號增產11.7%,極顯著;2013-2014年度續(xù)試,9點匯總,9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176.6kg,比對照品種雙油8號增產15.4%,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生產試驗,7點匯總,6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183.8kg,比對照品種雜98009增產7.5%。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中南部冬油菜區(qū)域種植。
品種名稱:博油9號
審定編號:豫審油2014007
申 請 者:陳震
育 種 者:陳震、汪萍、馬松欣
品種來源:博1A×恢1209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雙低雜交品種,生育期為228.6~234.1天。幼莖綠色,花黃色,琴狀裂葉,葉深綠色;株高153.5~168.3cm,一次有效分枝8.4~9.0個,單株有效角果300.5~308.1個,角粒數21.3~22.9 個,千粒重3.4~3.7g,單株產量16.0~22.6g,不育株率0.9%~3.2%。
抗性鑒定:2012-2014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綜合兩年17點次抗性鑒定結果,對菌核病表現(xiàn)低抗類型(菌核病發(fā)病率和病指平均為11.86%和8.40%);對病毒病表現(xiàn)抗病類型;霜霉病和白銹病田間未見發(fā)病。
品質分析:2014年農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6.97μmol/g,含油量41.30%。
產量表現(xiàn):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區(qū)域試驗,8點匯總,8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237.3kg,比對照品種雜98009增產15.2%,極顯著。2013-2014年度續(xù)試,9點匯總,5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55.6%,平均畝產194.4kg,比對照品種雜98009增產5.4%,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生產試驗,7點匯總,6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187.3kg,比對照品種雜98009增產9.5%。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中南部冬油菜區(qū)域種植。
品種名稱:信油雜2906
審定編號:豫審油2014008
申請單位: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
育 種 者:程輝、王軍威
品種來源:9106A×2512C-2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雙低雜交品種,生育期229.3~234.4天。幼莖綠色,花黃色,琴狀裂葉,葉深綠色;株高155.8~172.4cm ,一次有效分枝7.6~8.1個,單株有效角果272.9~329.1個,角粒數22.0~24.1個,千粒重3.4~3.6g,單株產量15.5~21.8g,不育株率1.6%~2.5%。
抗性鑒定:2012-2014年度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綜合兩年17點次抗性鑒定結果,對菌核病表現(xiàn)低抗類型(該品種菌核病發(fā)病率和病指平均為10.22%和6.48%);對病毒病表現(xiàn)抗病類型;霜霉病和白銹病田間未見發(fā)病。
品質分析:2014年農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芥酸含量0.0%,硫苷含量17.35μmol/g,含油量42.92%。
產量表現(xiàn):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區(qū)域試驗,8點匯總,8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240.5kg,比對照品種雜98009增產16.7%,極顯著。2013-2014度續(xù)試,9點匯總,7點增產,2點減產,增產點率77.8%,平均畝產196.6kg,比對照品種雜98009增產6.6%,極顯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生產試驗,7點匯總,7點增產,平均畝產198.6kg,比對照品種雜98009增產16.1%。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中南部冬油菜區(qū)域種植。
品種名稱:宛198
審定編號:豫審棉2014008
轉基因生物名稱:宛198
申請單位:南陽市農業(yè)科學院
育 種 者:強學杰、余行簡、牛銀亭、陳培育
品種來源:宛棉9號/宛棉10號
特征特性:轉抗蟲基因常規(guī)春棉品種,生育期121~123天。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103.9~108.5cm,莖葉多絨毛;葉片掌狀,中等大小,葉色較深;鈴卵圓型,結鈴性較強;第一果枝節(jié)位6.1~7.2節(jié),單株果枝數13.6~13.8個,單株結鈴18.9~20.1個,鈴重6.3~6.6g,衣分39.2%~41.8%,籽指10.6~11.5g,霜前花率92.3%~95.2%;吐絮暢,易收摘,纖維色澤潔白。
抗病鑒定:2009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鑒定:枯萎病指18.9,黃萎病指31.9,耐枯萎耐黃萎??;2010年鑒定,枯萎病指13.9,黃萎病指30.7,耐枯萎耐黃萎病。
抗蟲鑒定:2011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所抗蟲鑒定:抗蟲株率100%,Bt蛋白表達量916,抗棉鈴蟲。
品質分析:2009年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60mm,斷裂比強度27.40cN/tex,麥克隆值4.80,整齊度85.90%,伸長率6.70%,反射率78.20%,黃度7.90,紡紗均勻性指數139.00;2010年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51mm,斷裂比強度30.80cN/tex,麥克隆值5.21,整齊度85.60%,伸長率4.59%,反射率78.66%,黃度7.54,紡紗均勻性指數146.57。
產量表現(xiàn):2009年河南省常規(guī)春棉品種區(qū)域試驗(Ⅳ組),8點匯總,皮棉6點增產,2點減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49.5kg、104.2kg、99.4kg,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6.2%、5.3%、5.8%,皮棉增產極顯著;2010年續(xù)試(Ⅰ組),8點匯總,皮棉7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41.9kg、95.1kg、87.9kg,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9.2%、7.9%、8.3%,皮棉增產極顯著;2011年河南省常規(guī)春棉品種生產試驗,7點匯總,皮棉全部增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16.2kg、88.0kg、81.3kg,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10.6%、7.6%、6.8%。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各棉區(qū)春直播和麥棉套作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
品種名稱:汴棉511
審定編號:豫審棉2014009
轉基因生物名稱:汴棉511
申請單位: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育 種 者:楚宗艷、劉克鋒、高俊山、吳超、趙鵬飛等
品種來源:冀棉24/邯鄲109
特征特性:轉抗蟲基因常規(guī)春棉品種,生育期120~121天。植株塔型,較松散,株高107.6~112.0cm;葉片掌狀,中等大小,葉色深綠;鈴卵圓型,結鈴性較強;第一果枝節(jié)位6.5~7.1節(jié),單株果枝數13.6~14.3個,單株結鈴20.3~21.1個,鈴重6.1~6.2g,衣分38.9%~41.9%,籽指10.5~11.8g,霜前花率94.9%~96.7%;吐絮暢,易收摘,纖維色澤潔白。
抗病鑒定:2009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鑒定:枯萎病指6.1,黃萎病指29.5,抗枯萎耐黃萎??;2010年鑒定,枯萎病指4.8,黃萎病指26.6,高抗枯萎耐黃萎病。
抗蟲鑒定:2011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所抗蟲鑒定:抗蟲株率100%,Bt蛋白表達量800,抗棉鈴蟲。
品質分析:2009年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30mm,斷裂比強度28.90cN/tex,麥克隆值4.90,整齊度86.40%,伸長率6.60%,反射率76.20%,黃度8.00,紡紗均勻性指數144.00。2010年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19mm,斷裂比強度30.59cN/tex,麥克隆值5.19,整齊度85.24%,伸長率6.00%,反射率77.47%,黃度7.93,紡紗均勻性指數141.00。
產量表現(xiàn):2009年河南省常規(guī)春棉品種區(qū)域試驗(Ⅲ組),7點匯總,皮棉6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51.5kg、103.9kg、100.6kg,分別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11.1%、9.4%、9.8%,皮棉增產極顯著;2010年續(xù)試(Ⅱ組),7點匯總,皮棉5點增產,2點減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35.2kg、91.3kg、84.5kg,分別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10.2%、8.7%、10.3%,皮棉增產極顯著;2011年河南省常規(guī)春棉品種生產試驗,7點匯總,皮棉全部增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14.7kg、90.0kg和85.4kg,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9.9%、10.1%和12.3%。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各棉區(qū)春直播和麥棉套作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
品種名稱:中創(chuàng)76
審定編號:豫審棉2014010
轉基因生物名稱:中創(chuàng)76
申請單位:河南省中創(chuàng)種業(yè)短季棉有限公司、中棉種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農業(yè)科學院
育 種 者:田守芳、龔文萍
品種來源:新科棉1號/新48
特征特性:轉抗蟲基因常規(guī)春棉品種,生育期121~122天。植株塔型,松散,株高102.7~108.4cm,莖桿光滑;葉片中等偏大,葉片缺刻一般,皺折明顯,葉色深綠;鈴卵圓型,中等大小,結鈴性強;第一果枝節(jié)位6.3~7.2節(jié),單株果枝數13.2~19.1個,單株結鈴17.1~20.4個,鈴重5.8~6.5g,衣分39.1%~41.3%,籽指10.4~10.5g,霜前花率94.5%~96.1%;吐絮暢,較集中,纖維色澤潔白。
抗病鑒定:2009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性鑒定:枯萎病指3.2,黃萎病指30.3,高抗枯萎耐黃萎病;2010年鑒定,枯萎病指4.5,黃萎病指27.5,高抗枯萎耐黃萎病。
抗蟲鑒定:2011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所抗蟲鑒定:抗蟲株率100%,Bt蛋白表達量789,抗棉鈴蟲。
品質分析:2009年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90mm,斷裂比強度29.20cN/tex,麥克隆值4.90,整齊度86.10%,伸長率6.20%,反射率78.20%,黃度8.30,紡紗均勻性指數145.40;2010年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80mm,斷裂比強度29.89cN/tex,麥克隆值5.14,整齊度85.70%,伸長率5.29%,反射率79.64%,黃度8.17,紡紗均勻性指數144.14。
產量表現(xiàn):2009年河南省常規(guī)春棉品種區(qū)域試驗(Ⅲ組),7點匯總,6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42.2kg、100.0kg、96.3kg,分別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7.0%、5.3%、5.1%,皮棉增產極顯著;2010年續(xù)試(Ⅰ組),8點匯總,6點增產,2點減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40.9kg、95.2kg、89.0kg,分別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8.7%、8.0%、9.7%,皮棉增產極顯著;2011年河南省常規(guī)春棉品種生產試驗,7點匯總,6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07.1kg、86.0kg和81.3kg,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6.0%、5.2%和6.8%。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省各棉區(qū)春直播和麥棉套作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
品種名稱:先棉66
審定編號:豫審棉2014011
轉基因生物名稱:先棉66
申請單位:河南先天下種業(yè)有限公司
育 種 者:李曉麗、劉冬云、董全雄、宋鋒杰、周君等
品種來源:Y203/F97
特征特性:轉抗蟲基因常規(guī)春棉品種,生育期121~123天。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103.8~113.5cm,莖稈粗壯有茸毛;葉片中等稍大,缺刻一般,皺折明顯,葉色深綠;鈴卵圓型,中等偏大,結鈴性較強;第一果枝節(jié)位6.4~7.0節(jié),單株果枝數13.6~14.3個,單株結鈴19.3~21.7個,鈴重6.3~6.8g,衣分38.9%~42.7%,籽指10.0~11.7g,霜前花率93.6%~96.0%。
抗病鑒定:2009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性鑒定:枯萎病指4.1,黃萎病指28.5,高抗枯萎耐黃萎??;2010年鑒定,枯萎病指19.4,黃萎病指32,耐枯萎耐黃萎病。
抗蟲鑒定:2011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所抗蟲鑒定:抗蟲株率100%,Bt蛋白表達量1429,高抗棉鈴蟲。
品質分析:2009年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8.80mm,斷裂比強度28.30cN/tex,麥克隆值5.10,整齊度86.10%,伸長率6.90%,反射率76.00%,黃度8.30,紡紗均勻性指數138.00。2010年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8.80mm,斷裂比強度29.99cN/tex,麥克隆值5.26,整齊度85.06%,伸長率5.91%,反射率77.17%,黃度8.17,紡紗均勻性指數137.00。
產量表現(xiàn):2009年河南省常規(guī)春棉品種區(qū)域試驗(Ⅳ組),8點匯總,皮棉全部增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59.1kg、110.5kg、106.1kg,分別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10.3%、11.7%、13.0%,皮棉增產極顯著;2010年續(xù)試(Ⅱ組),7點匯總,6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26.5kg 、88.3kg、81.8kg,分別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6.2%、5.1%、6.8%,皮棉增產極顯著;2011年河南省常規(guī)春棉品種生產試驗,7點匯總,皮棉全部增產,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15.5kg、88.8kg和83.2kg,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8增產10.3%、8.6%和9.4%。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河南省各棉區(qū)春直播和麥棉套作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