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謝臻 巫繁菁 等
摘要:利用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對牛大力多糖的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以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和料液比為自變量,多糖提取率為因變量,通過對自變量各水平的多元線性回歸及二項式擬合,用星點設計-效應面法選取最佳工藝。試驗結果表明最佳工藝條件為89.3 ℃,料液比1∶32(g/mL),提取106 min,在此條件下測得多糖含量為558.5 mg/g,與預測值554.6 mg/g較接近。
關鍵詞:星點設計;效應面;牛大力;多糖
中圖分類號:R2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2-5507-04
牛大力為豆科崖豆藤屬植物美麗崖豆藤(Millettia sliaopeciosa Champ.)的根[1],俗稱山蓮藕、血藤、九龍串珠、牛古大力、大力薯[2]。性味甘平,具有補虛潤肺、強筋活絡的功效,臨床證明對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jié)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有一定療效[3]。牛大力的主要化學成分為苯丙素類、三萜類化合物、植物甾醇、多糖等[4]?,F(xiàn)代藥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牛大力具有鎮(zhèn)咳平喘、抗肝纖維化作用,其多糖成分還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作用[5-9]。本試驗采用加熱回流提取,以多糖提取率為指標,采用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優(yōu)化了牛大力的提取工藝,確定了最佳提取工藝,為充分利用牛大力資源,及其質(zhì)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牛大力藥材購于玉林中藥材市場,部分采自廣西靖西縣,并經(jīng)廣西中醫(yī)藥大學朱意麟老師鑒定為豆科植物美麗崖豆藤的根。
Agilent8453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BP211D型電子分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水為去離子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試驗方法
1.2.1 牛大力多糖含量測定
1)標準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干燥至衡重的葡萄糖粉末12.57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搖勻,配得葡萄糖標準溶液。
2)供試品溶液制備。取牛大力藥材粉末0.5 g,置于25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去離子水32 mL,89.3 ℃加熱回流106 min,濾過,吸取濾液5 mL,加入無水乙醇20 mL不斷攪拌使之含醇量達到80%,得到均勻乳白色沉淀,放入冰箱靜置過夜。將沉淀用無水乙醇沖洗至析晶漏斗上,抽濾,棄去乙醇液。用沸水將漏斗上的多糖結晶溶解抽濾至50 mL容量瓶中,定容。
3)最大吸收波長。取葡萄糖標準品適量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搖勻,配得葡萄糖標準溶液。在冰水浴中加入0.05%硫酸-蒽酮4.0 mL,靜置10 min,取出搖勻,沸水浴10 min后取出,冷卻,室溫放置30 min后,以相應試劑作空白,在400~800 nm測定光譜圖,葡萄糖標準品紫外可見光譜圖見圖1,同法操作,牛大力供試品溶液紫外可見光譜圖見圖2,全波長掃描,葡萄糖標準品溶液與牛大力供試品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均為628 nm,所以選擇此波長為測定波長。
4)標準曲線測定。取上述標準品溶液0.3、0.4、0.5、0.6、0.7、0.8 mL至具塞試管中并加去離子水至1.0 mL。在冰水浴中加入0.05%硫酸-蒽酮4.0 mL,靜置10 min,取出搖勻,沸水浴10 min后取出,冷卻,室溫放置30 min,在628 nm處測定其吸光度,以1.0 mL去離子水為空白,記錄各吸光度并繪制標準曲線。
1.2.2 單因素試驗 多糖溶于水而不溶于高濃度乙醇,因此先用80%乙醇去除影響多糖含量的物質(zhì)。再用水加熱回流提取多糖,考察提取溫度(40、50、60、70、80、90、100 ℃)、提取時間(20、40、60、80、100、120、140 min)、料液比(g/mL,下同)(1∶16、1∶20、1∶24、1∶28、1∶32、1∶36、1∶40)3個因素對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1.2.3 星點試驗設計 因提取次數(shù)為非連續(xù)變量,不能進行回歸處理,固定提取1次。根據(jù)星點試驗設計的原理,結合單因素考察結果,以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和料液比作為影響牛大力多糖含量的提取因素。每個因素設有5水平,因素與水平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標準曲線
標準曲線見圖3。由圖3可知,葡萄糖標準品在0.007 542~0.020 112 mg/mL間呈線性關系,計算回歸方程為y=32.83x+0.038 3,r=0.999 3。
2.2 指標測定結果
2.2.1 精密度試驗結果 取同一標準品連續(xù)測定6次,吸光度平均值為0.600 81,RSD為0.46%,取同一供試品溶液連續(xù)測定6次,吸光度平均值為0.600 8,RSD為0.46%,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2.2.2 穩(wěn)定性試驗結果 取供試品溶液1份,每隔10 min測定吸光度,結果表明顯色后在60 min內(nèi)較穩(wěn)定,RSD為0.51%。
2.2.3 重復性試驗結果 取同一批次樣品6份,測定吸光度,其多糖含量平均值為553.835 4 mg/g,RSD為2.90%,表明本方法重復性良好。
2.2.4 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 取已知含量本品適量,精密加入葡萄糖標準品適量,測定吸光度,平行測量6份樣品,計算加樣回收率為102.20%,RSD為1.70%。
2.3 單因素試驗結果
2.3.1 提取溫度 取牛大力藥材粉末0.5 g分別在40、50、60、70、80、90、100 ℃下提取并測定多糖提取率,結果見圖4。由圖4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多糖溶出量逐漸增大,在100 ℃提取率達到最大值。
2.3.2 提取時間 取牛大力藥材粉末0.5 g分別提取20、40、60、80、100、120、140 min,提取1次,測定多糖提取率,結果見圖5。由圖5可知,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多糖提取率增長緩慢,在120 min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多糖提取率略有下降,從節(jié)省能源、減少時間周期考慮,提取時間以120 min左右為宜。
2.3.3 料液比 取牛大力藥材粉末0.5 g,按照料液比分別為1∶16、1∶20、1∶24、1∶28、1∶32、1∶36、1∶40添加溶劑并測定多糖提取率,結果見圖6。由圖6可知,多糖提取率隨著料液比的降低而增加,1∶36時提取率最高,多糖基本提取完全,增加溶劑對多糖提取率影響較弱,因此選擇料液比1∶36左右為宜。
2.4 星點試驗結果
星點試驗結果見表2。將所得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本次試驗響應曲面待擬合的方程為:Y=b0+b1x1+b2x2+b3x3+b4x12+b5x22+b6x32+b7x1x2+b8x1x3+b9x2x3。應用STATISTICA 7.0軟件包對按星點設計矩陣獲得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與方差分析,得到優(yōu)化后的二項式方程:
Y=498.819 8+142.820 6x1-99.847 3x12-72.185 7x22+49.557 49x1x2-41.547 1x1x3-40.603 7x2x3(r=0.904 3)。由此可見,有90.43%多糖含量歸因于這3個因素的變化,只有9.57%不被此方程所解釋。
根據(jù)擬合的二項式方程,繪制多糖隨因素變化的響應面圖,確定牛大力多糖的最佳工藝條件,結果見圖7至圖9。對二項式方程進行求導,可得:當提取條件為在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提取1次時,Y有預測的最大值554.6 mg/g。依據(jù)最佳提取工藝條件提取牛大力,設置3個重復進行驗證試驗,測得多糖含量為558.5 mg/g。
3 小結與討論
響應面法是通過建立響應值與被考察因素的函數(shù)關系,從響應面上選擇最佳的響應值,從而推出自變量取值范圍即最佳試驗條件的方法。因此,本試驗必須采用單因素考察,方可確定合理的試驗條件。近年國內(nèi)較多利用星點設計試驗所得的信息量大、直觀的優(yōu)點應用于優(yōu)化中藥提取工藝[10,11]。因此本研究采用星點設計的方法設計試驗矩陣,對牛大力中多糖的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將擬合得到的二項式方程進行求導,計算多糖含量最高時各個被考察因素的取值。最終確立牛大力的最佳提取條件為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在此條件下,多糖的實際含量為558.5 mg/g,與預測值554.6 mg/g較接近。
參考文獻:
[1] 廣東中藥志編輯委員會.廣東中藥志[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 黃泰康,丁志遵,趙守訓.現(xiàn)代本草綱目(上冊)[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
[3]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上冊)[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
[4] 黎瑞汝,陳占科,高 珊,等.中藥牛大力的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0,6(12):165-166.
[5] 王春華,王 英,王國才,等.牛大力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8,39(7):972-975.
[6] UCHIYAMA T, FURUKAWA M, ISOBE S, et al. New oleanane type triter penesaponins from Millettia speciosa[J]. Heter ocycles,2003,60(3):655-661.
[7] 賴富麗,王祝年,王建榮,等.牛大力藤葉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 2009, 30 (5):714 .
[8] 李 移,陳 杰,李尚德.中藥牛大力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8,15(2):56.
[9] 呂世靜,黃槐蓮,吳宋廈.牛大力對抗體及IL-2產(chǎn)生的影響[J].上海免疫學雜志,1997,17(1):56.
[10] WU Q, WANG Y R, WU H.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 hydrolysis extraction process of Folium ginseng by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 2006, 12(4):5-8.
[11] SUN L, WANG Y R. Optimal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Radix polygalae based o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TraditPat Med, 2006,28(3):328-331.
(責任編輯 龍小玲)
2.3.3 料液比 取牛大力藥材粉末0.5 g,按照料液比分別為1∶16、1∶20、1∶24、1∶28、1∶32、1∶36、1∶40添加溶劑并測定多糖提取率,結果見圖6。由圖6可知,多糖提取率隨著料液比的降低而增加,1∶36時提取率最高,多糖基本提取完全,增加溶劑對多糖提取率影響較弱,因此選擇料液比1∶36左右為宜。
2.4 星點試驗結果
星點試驗結果見表2。將所得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本次試驗響應曲面待擬合的方程為:Y=b0+b1x1+b2x2+b3x3+b4x12+b5x22+b6x32+b7x1x2+b8x1x3+b9x2x3。應用STATISTICA 7.0軟件包對按星點設計矩陣獲得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與方差分析,得到優(yōu)化后的二項式方程:
Y=498.819 8+142.820 6x1-99.847 3x12-72.185 7x22+49.557 49x1x2-41.547 1x1x3-40.603 7x2x3(r=0.904 3)。由此可見,有90.43%多糖含量歸因于這3個因素的變化,只有9.57%不被此方程所解釋。
根據(jù)擬合的二項式方程,繪制多糖隨因素變化的響應面圖,確定牛大力多糖的最佳工藝條件,結果見圖7至圖9。對二項式方程進行求導,可得:當提取條件為在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提取1次時,Y有預測的最大值554.6 mg/g。依據(jù)最佳提取工藝條件提取牛大力,設置3個重復進行驗證試驗,測得多糖含量為558.5 mg/g。
3 小結與討論
響應面法是通過建立響應值與被考察因素的函數(shù)關系,從響應面上選擇最佳的響應值,從而推出自變量取值范圍即最佳試驗條件的方法。因此,本試驗必須采用單因素考察,方可確定合理的試驗條件。近年國內(nèi)較多利用星點設計試驗所得的信息量大、直觀的優(yōu)點應用于優(yōu)化中藥提取工藝[10,11]。因此本研究采用星點設計的方法設計試驗矩陣,對牛大力中多糖的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將擬合得到的二項式方程進行求導,計算多糖含量最高時各個被考察因素的取值。最終確立牛大力的最佳提取條件為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在此條件下,多糖的實際含量為558.5 mg/g,與預測值554.6 mg/g較接近。
參考文獻:
[1] 廣東中藥志編輯委員會.廣東中藥志[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 黃泰康,丁志遵,趙守訓.現(xiàn)代本草綱目(上冊)[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
[3]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上冊)[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
[4] 黎瑞汝,陳占科,高 珊,等.中藥牛大力的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0,6(12):165-166.
[5] 王春華,王 英,王國才,等.牛大力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8,39(7):972-975.
[6] UCHIYAMA T, FURUKAWA M, ISOBE S, et al. New oleanane type triter penesaponins from Millettia speciosa[J]. Heter ocycles,2003,60(3):655-661.
[7] 賴富麗,王祝年,王建榮,等.牛大力藤葉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 2009, 30 (5):714 .
[8] 李 移,陳 杰,李尚德.中藥牛大力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8,15(2):56.
[9] 呂世靜,黃槐蓮,吳宋廈.牛大力對抗體及IL-2產(chǎn)生的影響[J].上海免疫學雜志,1997,17(1):56.
[10] WU Q, WANG Y R, WU H.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 hydrolysis extraction process of Folium ginseng by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 2006, 12(4):5-8.
[11] SUN L, WANG Y R. Optimal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Radix polygalae based o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TraditPat Med, 2006,28(3):328-331.
(責任編輯 龍小玲)
2.3.3 料液比 取牛大力藥材粉末0.5 g,按照料液比分別為1∶16、1∶20、1∶24、1∶28、1∶32、1∶36、1∶40添加溶劑并測定多糖提取率,結果見圖6。由圖6可知,多糖提取率隨著料液比的降低而增加,1∶36時提取率最高,多糖基本提取完全,增加溶劑對多糖提取率影響較弱,因此選擇料液比1∶36左右為宜。
2.4 星點試驗結果
星點試驗結果見表2。將所得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本次試驗響應曲面待擬合的方程為:Y=b0+b1x1+b2x2+b3x3+b4x12+b5x22+b6x32+b7x1x2+b8x1x3+b9x2x3。應用STATISTICA 7.0軟件包對按星點設計矩陣獲得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與方差分析,得到優(yōu)化后的二項式方程:
Y=498.819 8+142.820 6x1-99.847 3x12-72.185 7x22+49.557 49x1x2-41.547 1x1x3-40.603 7x2x3(r=0.904 3)。由此可見,有90.43%多糖含量歸因于這3個因素的變化,只有9.57%不被此方程所解釋。
根據(jù)擬合的二項式方程,繪制多糖隨因素變化的響應面圖,確定牛大力多糖的最佳工藝條件,結果見圖7至圖9。對二項式方程進行求導,可得:當提取條件為在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提取1次時,Y有預測的最大值554.6 mg/g。依據(jù)最佳提取工藝條件提取牛大力,設置3個重復進行驗證試驗,測得多糖含量為558.5 mg/g。
3 小結與討論
響應面法是通過建立響應值與被考察因素的函數(shù)關系,從響應面上選擇最佳的響應值,從而推出自變量取值范圍即最佳試驗條件的方法。因此,本試驗必須采用單因素考察,方可確定合理的試驗條件。近年國內(nèi)較多利用星點設計試驗所得的信息量大、直觀的優(yōu)點應用于優(yōu)化中藥提取工藝[10,11]。因此本研究采用星點設計的方法設計試驗矩陣,對牛大力中多糖的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將擬合得到的二項式方程進行求導,計算多糖含量最高時各個被考察因素的取值。最終確立牛大力的最佳提取條件為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在此條件下,多糖的實際含量為558.5 mg/g,與預測值554.6 mg/g較接近。
參考文獻:
[1] 廣東中藥志編輯委員會.廣東中藥志[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 黃泰康,丁志遵,趙守訓.現(xiàn)代本草綱目(上冊)[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
[3]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上冊)[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
[4] 黎瑞汝,陳占科,高 珊,等.中藥牛大力的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0,6(12):165-166.
[5] 王春華,王 英,王國才,等.牛大力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8,39(7):972-975.
[6] UCHIYAMA T, FURUKAWA M, ISOBE S, et al. New oleanane type triter penesaponins from Millettia speciosa[J]. Heter ocycles,2003,60(3):655-661.
[7] 賴富麗,王祝年,王建榮,等.牛大力藤葉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 2009, 30 (5):714 .
[8] 李 移,陳 杰,李尚德.中藥牛大力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8,15(2):56.
[9] 呂世靜,黃槐蓮,吳宋廈.牛大力對抗體及IL-2產(chǎn)生的影響[J].上海免疫學雜志,1997,17(1):56.
[10] WU Q, WANG Y R, WU H.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 hydrolysis extraction process of Folium ginseng by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 2006, 12(4):5-8.
[11] SUN L, WANG Y R. Optimal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Radix polygalae based o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TraditPat Med, 2006,28(3):328-331.
(責任編輯 龍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