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玲
(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湖南 婁底 417000)
基于微信平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教學資源設計與研究
羅金玲
(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湖南 婁底 417000)
針對當前傳統(tǒng)教育無法滿足計算機類課程學習的問題,本文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教學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研究來解決此問題。首先對微課和微信平臺進行詳細的分析;其次從學生的現(xiàn)狀、需求、微課教學的功能等方面對教學資源進行研究;最后通過比對法對微課教學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實驗證明,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教學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
微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加強,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越來越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是計算機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反,還讓學生產(chǎn)生諸多的厭學情緒。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少了,而通過微信、微視頻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加,將這些新興的技術方式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利用智能終端進行知識的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將學生強制地推入課堂,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2.1 微課
最早在2004年,奧地利的馬丁提出了微型學習理論,微課是由美國的David在微型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認為課程可以由幾個小時壓縮至1分鐘以內(nèi),對學習者進行知識沖擊。
我國最早由廣東胡鐵生研究生提出微課,認為一節(jié)課的知識量無非是圍繞幾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在學生注意力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該知識點的講解片段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微課是以微視頻為核心,將教案、課件、習題、反思、反饋都以微的形式有效地整合為一起,形為一個完整的學習環(huán)境。如圖1所示。
圖1 微課學習環(huán)境
既然課程稱為“微”,那么意味著該課程要具有課時短、內(nèi)容少的特點。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還具有以下特點:
(1)針對性強
課程的容量和講解的時間少了,但更具有針對性,每次的微課程都具有一個明確的知識點,直接對該知識點的難點、重點進行分析,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
(2)靈活性強
微課是由一個不超過10分鐘的視頻組成,所占的空間較小,可以實現(xiàn)在線觀看和下載播放。在智能終端普及的今天,學生可以隨時利用智能終端觀看不同主題的微課,滿足學生的求知愿望。
(3)獨立性強
一個微課就是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微課之間沒有明確的交集,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對應的知識點學習。
(4)資源豐富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微課是將講授內(nèi)容、習題、意見反饋、點評等多種教學資源有效地結合為一體,進而形成一個既掌握基本知識,又提高思維活力的新型教學環(huán)境。
2.2 微信平臺
微課制作完成之后,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以不同的形式(微博、微信、電子郵件、QQ等)發(fā)送給學生。在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今天,移動學習已經(jīng)逐漸成為學習模式的主流,采用微信平臺便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微信具有免費、操作方便、使用范圍廣、流量小等優(yōu)點,可以有效地進行微視頻的傳送和實時觀看。微信的出現(xiàn),解決了當前移動教學中視頻的傳播這個最大難題。
3.1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現(xiàn)狀及需求分析
當前,基本上所有的學校都開設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一直以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都是以課堂PPT講授為主,學生實驗課自行練習為輔。雖然PPT的講解模式解決了很多以前板書的諸多弊端,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枯燥的講解不斷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學生的來源不同,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也不盡相同,甚至出現(xiàn)較大的差別,有些學生掌握知識速度較快,而有些學生,由于以前接觸電腦較少,僅僅依靠實驗課,學習較為吃力。搭建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學習資源,通過對新生隨機問卷的形式進行調(diào)查,超過9成的學生表示會對此學習模式很感興趣,認為通過一個個的微視頻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3.2 微課教學資源功能設計
在微信平臺的基礎上,老師可以上傳每天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并將《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一個個小例子做成一個單獨的視頻發(fā)送到微信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不足,自行學習。老師可以通過后臺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查看每天登陸的學生數(shù),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對于學習者來說,前臺功能更為重要。在微信平臺上,主要有課程、最新資訊、作業(yè)三個模塊。其中課程模塊中主要有實訓內(nèi)容、課前學案、咨詢老師、知識回顧、微視頻播放和學習目標測試等;最新資訊模塊主要有學院動態(tài)、行業(yè)動態(tài)、名家講師等;對于作業(yè)模塊主要有輔導功能和反饋平臺等。這些功能有效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教學環(huán)境。
課程模塊是整個資源系統(tǒng)的核心,老師做好微視頻后,上傳至微信平臺上,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打開微信,花費不超過10分鐘的時間,了解待學習內(nèi)容的難點和重點,為理論上課的學習作一個簡單的預習。最新資訊模塊是將《計算機應用基礎》相關的行業(yè)信息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計算機相關知識。作業(yè)模塊是學習之后師生的交流,是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其前臺的功能如圖2所示:
圖2 微課平臺功能
4.1 實踐前期準備
為了驗證微課教學的效果,需要從新入學的學生班級中隨機抽出兩個班級作為研究比對的對象。為了體現(xiàn)此次微課教學效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在對兩個班級學生教學分析以前,不進行任何告知,使學生認為是正常的教學,而不是作為實驗的對象,以免在心理上和學習態(tài)度上發(fā)生變化。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各個專業(yè)的學生都必須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但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該課程與自己專業(yè)關聯(lián)不大,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不足。筆者隨機抽取的兩個班級,一個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理論課堂進行PPT講授,實驗課上自行完成布置的作業(yè)和隨堂指導,稱為傳統(tǒng)班級;另一個采用基于微信的微課教學方式,稱為實驗班。在進行實踐以前,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兩個班級的學生有課前預習習慣的人員所占的比例均不到7%,覺得《計算機應用基礎》對自身有幫助或?qū)ψ约簩I(yè)有幫助的人數(shù)均不到20%,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就是了解計算機和會打字即可。
4.2 微課教學實例
對于實驗班的學生,在學習以前,通過微信將準備學習的內(nèi)容編輯發(fā)布給學生,以WORD的學習為例,其教學大綱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WORD教學大綱
知識點描述基本操作1、文本錄入原則2、插入點的移動3、插入符號和特殊字符4、插入日期和時間5、插入腳注和尾注(注釋)6、插入另一個文檔7、輸入數(shù)學公式文檔的編輯1、選定文本2、復制、移動和刪除文本3、查找與替換文本4、文本框文件的打開、保存和保護文字和段落格式的設置文字格式的設置1、設置文字的字體、字形、字號2、設置文字的顏色、下劃線、著重號和效果等格式3、為文字添加邊框和底紋4、改變文字間距5、文字格式的復制和清除6、上、下標的設置7、文字動態(tài)效果的設置段落格式的設置1、設置段落首行縮進、左右縮進和懸掛縮進2、設置段落對齊方式3、設定段落行間距與段間距4、為段落添加邊框和底紋5、設置項目符號和編號頁面設置1、插入分頁符2、插入頁碼3、設置頁眉和頁腳4、首字下沉
學生了解了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之后,老師將各個知識點的內(nèi)容錄制成不同的小視頻,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學生利用微信平臺對學習中的難點向老師進行咨詢。最后老師布置相關的作業(yè)給學生,并通過后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同時,老師也可以查看學生都學習了哪些知識點。
4.3 實驗效果
通過對兩個班的學習情況進行比較來檢測教學的效果。實驗班的學生在微信的引導下,逐步自行開始主動預習,以及對其它課程的學習,也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最終通過上機測試的方式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比對,實驗班的學生平均成績比傳統(tǒng)班的學生高18分左右,實驗表明,基于微信的微課教學方法是有效的,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
本文對基于微信平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微課教學資源進行研究,實驗表明,該教學模式的效果遠好于傳統(tǒng)教學。微課資源可以有效地彌補師生之間交流少的缺陷,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由于本文的篇幅所限,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內(nèi)容相對較多,無法在此一一描述。特別是微視頻,無法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共同進步。
[1]吳筱萌,蔣靜,吳杰偉.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網(wǎng)上討論的成效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5):21.
[2]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和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12):34.
[3]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10-12.
[4]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nèi)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2).
Design and Research on the Micro Class Teaching Resource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Luo Jinling
(Loudi Vocational College,Loudi 417000,Hunan)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can not meet with the learning of computer science,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micro class teaching resource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based on wechat.Firstly,it analyzes micro class and wechat platform in detail.Secondly,it studies o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from students' status,needs and the function of micro class teaching.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micro teaching is verified through comparison.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icro class teaching based on wechat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echat;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teaching
G436
A
1008-6609(2015)10-0032-03
羅金玲,女,湖南婁底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
湖南省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科研規(guī)劃課題;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專項試點項目(湘教通【2015】251號);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國家骨干校專項教研課題,項目編號:LZJY15BZC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