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無艷
以前對咸魚沒什么好印象。
最早對咸魚的認識,是在快餐店,一盤子炸過的小咸魚和咸鴨蛋擺在一起,買個盒飯,加一條,加一塊錢。盒飯吃多了,嘴淡淡的,總喜歡加一條咸魚,有了它,一盒飯一下子就吃下肚子,不過,那咸魚咸得要命,吃完飯,就一個勁兒地想喝水。
對咸魚的第二印象,來自咸魚茄子煲。以前經(jīng)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不得不在外吃飯,想吃得經(jīng)濟一點,總會點一道菜:咸魚茄子煲。點它的原因,還是因為它下飯。是啊,只要有咸魚茄子煲在,多大一桌子人,都可以就著它,把飯吃完。
我過去以為咸魚總和貧苦日子聯(lián)系在一起。香港電視里老唱一首歌,男女主角愿意在一起生活,就會唱“咸魚白菜也好好味”。連形容人從不濟到發(fā)達,都是“咸魚翻身”。
夏天去海邊玩,有時會路過一些小鎮(zhèn)或漁村,還沒有下車,就聞到一股濃烈的咸魚味,便很不高興起來,畢竟很長一段時間,咸魚在我的印象中,是臭咸魚。
已經(jīng)有好多年未曾吃過快餐了,亦告別了不得不在外吃飯的年代。因此,就再也沒在外面吃過炸咸魚和咸魚茄子煲了。前兩年和姐姐同住,她愛做咸魚茄子煲,這兩年就徹底不吃了。
對咸魚的改觀是因為朋友德德,有一天,他突然拿了一小包咸魚來我家,并囑咐,趁新鮮趕緊吃。我問他怎么做,他說煎一煎就好。他補充了一句,這是我媽媽做的,很好吃。德德在海邊長大,他都說好吃,應(yīng)該不差。
這是傳說中的馬友,其實并不易得。它不是很咸,也不像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干干的樣子,肉依然厚厚的。加兩片姜煎一煎,雙面黃了即可。喲,太香了。極難得的是,它依然保持著馬友的鮮味,而且吃下去之后,還有回甘,嘴巴里甜甜的。吃咸魚吃到嘴巴里甜甜的,感覺比過馬路踢到金子還要棒。
從那以后,我每見到德德,就問,你家里給你捎咸魚來了沒?如果他說沒,就會問,你幾時回家去拿?
饞咸魚饞急了,就會想,要是嫁到海邊去多好,那樣就什么時候都有咸魚吃了。吃咸魚是我這輩子唯一想通過嫁人來換取的幸福。
幾乎每過半年,在我想吃咸魚想得差不多絕望的時候,德德會突然拿一包咸魚來我家。正因為此,他是我目前最不敢得罪的朋友。
德德不僅贈咸魚,還教各種做咸魚的方法。他教我一種吃咸魚的妙法:用咸魚煮五花肉兩個小時,煮出來的豬肉香而不膩,是難得的美味,就白飯吃,我一次可以吃兩碗飯,再撈點汁,吃下第三碗。
在沒有馬友的日子,便會在市場買一條咸魚,一塊五花肉,如法炮制,邊吃邊盼望朋友送更好的咸魚來。endprint